颜德如:孙中山“一片散沙”说析论

作者:颜德如发布日期:2014-12-08

「颜德如:孙中山“一片散沙”说析论」正文

内容摘要:今天为人耳熟的“一片散沙”说,虽为外国人所加,实为孙中山先生强化。在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中,其含义是指没有统一纪律,缺乏团队精神,民族凝聚力差。造成“一片散沙”的原因合而有三:异族的专制、没有民族精神与民众过分的自由。这三个原因,他并没有并举。当把它们并列一起加以分析时,孙中山先生的自相矛盾就无法掩盖了。既如是,这些原因未必成立,其“一片散沙”说也未必可信。然而,“一片散沙”说又深入人心,它必然揭示了一些问题。这就是中国人组织意识、规则意识的淡薄和组织化、规则化程度的不高。其本质乃是中国人权利意识的缺位和自治能力的低下。

关键词:一片散沙,散沙,自由,民族

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为什么迟迟不能“驾欧美而上”,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呢?最为经常的解释是说中国人“一片散沙”。这个说法俨然成为普通民众的口头禅,也几成中国人的“专利”或“代名词”。然而,又有多少人去追问和反思“一片散沙”的问题?事实上,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就频频思考过这个问题。本文试图予以分析。

1、“一片散沙”说,为外国人所加,但为孙中山先生强化

据笔者统计,孙中山先生一生至少25次提到“一片散沙”,2次提到“一盘散沙”,8次提到“散沙”。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到“一片散沙”是在1912年4月10日《在湖北军政界代表欢迎会的演说》上:“自光复以来,共和与自由之声甚嚣尘上,实则其中误解甚多。盖共和与自由,专为人民说法,万非为少数之军人与官吏说法。倘军人与官吏借口于共和与自由,破坏纪律,则国家机关万不能统一。机关不统一,则执事者无专责,势如一盘散沙,又何能为国民办事?是故所贵夫机关者,全在服从纪律。如机械然,百轮相错,一丝不乱,而机械之行动乃臻圆满”。[1]最后一次谈论“一片散沙”是在1924年3月16日后、4月13日前的《民权主义》“第三讲”中:“在今天,自由这个名词究竟要怎样应用呢?如果用到个人,就成一片散沙。万不可再用到个人上去,要用到国家上去。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2]孙中山先生对“一片散沙”谈得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

从孙中山先生所有提到“一片散沙”或“一盘散沙”或“散沙”的地方来看,至少有5处明确提到“一片散沙”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批评,有1处笼统的称是“常人有言”[3]。这说明,“一片散沙”之说,是外国人加到中国人身上的,至于具体哪国人,孙中山先生没有明言。它也说明,即使孙中山先生在其他地方没有点明这种说法为外国人所加,正好表明他是赞同这种说法的。而且,正是他频频提及“一片散沙”,才强化了这种认识。我们不难推论,如孙中山先生那样具有世界眼光的先进中国人,都以“一片散沙”视中国人,常人自然不会例外,因此,“一片散沙”才可能成为国人的口头语。

2、“一片散沙”,意指没有统一纪律,缺乏团队精神,民族凝聚力差

孙中山先生既然屡屡提到“一片散沙”,那么“一片散沙”究竟指什么?

他说,“机关不统一,则执事者无专责,势如一盘散沙”[4];“一片散沙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个个有自由和人人又自由。人人把自己的自由扩充到很大,所以成了一片散沙。什么是一片散沙呢?如果我们拿一手沙起来,无论多少,各颗沙都是很活动的,没有束缚的,这便是一片散沙。”[5] “袁世凯有很坚固的团体,我们革命党是一片散沙,所以袁世凯打败革命党。”[6] “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人的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7]

归纳起来,“一片散沙”就是指没有统一的纪律来约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团体,致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强。以这样的民族来推翻国内残暴的统治者、抗击外国侵略者和建设共和国,必定遭受种种挫折,最后要背负落后和“一片散沙”之名,亦在情理之中。

3、造成“一片散沙”的原因之一:异族的专制

中国人“一片散沙”的可悲状况,是他们自身本有的?还是外力压制的结果?孙中山先生既然如此注意这个问题,他又是如何分析的呢?

他指出:“中国四万万之众等于一盘散沙,此岂天生而然耶?实异族之专制有以致之也。”[8]言下之意,中国人并非天生就“一片散沙”,而是与他们所处的政治社会与思想文化的结构特性有关。具体到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人的“一片散沙”状态,与清朝异族的专制统治直接有关。这种说法成立与否姑且不论,至少对孙中山先生而言,它是造成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一片散沙”的原因之一。

4、造成“一片散沙”的原因之二:没有民族精神

在孙中山先生著名的《民族主义》演讲中,他说:“什么是民族主义呢?按中国历史上社会习惯诸情形讲,我可以用一句简单话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外国旁观的人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这个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一般人民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所以中国人的团结力,只能及于宗族而止,还没有扩张到国族。”[9]

后来,他又把当时中国的危机与此结合:“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人的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10]

这就表明,没有民族精神的中国,无法形成强大的民族,自然陷入“一片散沙”和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

5、造成“一片散沙”的原因之三:过分的自由

孙中山先生还将中国人“一片散沙”的原因,归结为他们有过分的自由。对于这一点,他是不厌其烦地分析:

“外国人一面既批评中国人没有自由的知识,一面又批评中国人是一片散沙。外国人的这两种批评,在一方面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没有团体,又在一方面说中国人不明白自由。这两种批评,恰恰是相反的。为什么是相反的呢?比方外国人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究竟说一片散沙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个个有自由和人人又自由。人人把自己的自由扩充到很大,所以成了一片散沙。什么是一片散沙呢?如果我们拿一手沙起来,无论多少,各颗沙都是很获得的,没有束缚的,这便是一片散沙。如果

在散沙内参加士敏土,便结成石头,变为一个坚固的团体。变成了石头,团体很坚固,散沙便没有自由。……所以外国人批评中国人,一面说没有结合能力,既然如此,当然是散沙,是很自由的;又一面说中国人不懂自由。殊不知大家都有自由,便是一片散沙;要大家结合成一个坚固团体,便不能象一片散沙。所以外国人这样批评我们的地方,就是陷于自相矛盾了。”[11]

“中国人既是一片散沙,本是很有充分自由的。如果成一片散沙,是不好的事,我们趁早就要参加水和士敏土,要那些散沙和士敏土彼此结合来成石头,变成和坚固的团体,到了那个时候,散沙便不能够活动,便没有自由。所以中国人现在所受的病,不是欠缺自由,如果一片散沙是中国人的本质,中国人的自由老早是很充分了。不过中国人原来没有‘自由’

这个名词,所以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中国人没有这个意思,和政治有什么关系呢?到底中国人有没有自由呢?我们拿一片散沙的事实来研究,便知道中国人有很多的自由,因为自由太多,故大家便不注意去理会,连这个名词也不管了。”[12]

“外国人说我们是一片散沙,我们是承认的。但是说中国人不懂自由,政治思想薄弱,我们便不承认。中国人为什么是一片散沙呢?由于什么东西弄成一片散沙呢?就是因为是各人的自由太多。……因为自由太多,没有团体,没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因为是一片散沙,所以受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受列强经济商战的压迫,我们现在便不能抵抗。要将来能够抵抗外国的压迫,就要打破各人的自由,结成很坚固的团体,象把士敏土参加到散沙里头,结成一块坚固石头一样。”[13]

他又据此分析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国人现在因为自由太多,发生自由的毛病,不但是学校内的学生是这样,就是我们革命党里头也有这种毛病。所以此前推倒满清之后,至今无法建设民国,就是错用了自由之过也。……简单的说,袁世凯有很坚固的团体,我们革命党是一片散沙,所以袁世凯打败革命党。由此可见,一种道理在外国是适当的,在中国未必是适当。外国革命的方法是争自由,中国革命便不能说是争自由。如果说争自由,便更成一片散沙,不能成大团体,我们的革命目标便永远不能成功。”[14]

6、造成“一片散沙”的三个原因自相矛盾

从孙中山先生以上的分析来看,异族的专制、民族精神的缺乏和自由的泛滥均导致了“一片散沙”。这三个原因,他显然认为都是站得住脚的。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孙中山先生并没有将它们并列在一起,而是在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情势只谈论其中的一个原因;他也没有特别指出其中的某个原因是造成“一片散沙”的主导原因。可以说,这正是革命政治家投机行为的表现。

然而,当我们把以上三个原因集合起来时,孙中山先生的自相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一方面,他说异族的专制把中国人的“集会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皆已削夺净尽。”[15]另一方面,他又说:“因为自由太多,没有团体,没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试问,中国人究竟有无自由?

一方面,他说中国人“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另一方面又说“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后才是国族,这种组织一级一级的放大,有条不紊,大小结构的关系当中是很实在的;如果用宗族为单位,改良当中的组织,再联合成国族,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当然容易联络得多。”[16]试问,建立在以家族为基础上的“国族”,就能使中国人摆脱迷信家族造成的“一片散沙”?

对这些矛盾的化解,实际上不能回避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到底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民族”?

孙中山先生指出:“自由的解释,简单言之,在一个团体中能够活动,来往自如,便是自由。因为中国没有这个名词,所以大家莫名其妙。但是我们有一种固有名词,是和自由相仿佛的,就是‘放荡不羁’一句话。既然是放荡不羁,就是和散沙一样,各个有很大的自由。”[17]如果“放荡不羁”就是“自由”的话,那中国就正如孙中山先生自己所说的老早就有充分的自由了。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