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柏铨: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论纲

作者:丁柏铨发布日期:2014-10-14

「丁柏铨: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论纲」正文

【内容摘要】新闻现实理论问题,是由当前的新闻实践所提出的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它具有前沿的性质。本文将这些问题分成三类进行考察:第一类,新闻传媒被推向市场以后所引发的各种理论问题。第二类,新闻传媒日常运作中需要研究的现实理论问题。第三类,第四媒体崛起以后需要研究的新闻现实理论问题。全文为进一步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基本观点和大致框架。

【关键词】新闻 现实理论问题 研究

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所研究的是与新闻实践的最新发展密切联系、贴得很紧和现实性极强的一部分理论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单篇的研究论文时可见到,但鲜有系统研究的著述。

在我国的整个新闻理论研究中,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无疑是一个薄弱环节。说它是薄弱环节,主要理由是:学界对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的理论研究颇显被动。由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新闻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往往未能及时地作出有相当理论高度的和富于说服力的回答。而在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领域,能用来有效地指导、影响当前和未来的新闻实践的成果,也并未达到人们的期望值。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新闻业在发展中碰到了前所未遇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来自于外部条件,有些则来自于其自身)。这些现实问题都亟待从理论上加以思考和回答。而在以往的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中,经过努力虽然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总体情况是:诠释性工作占的成分比较多,而学术研究意义上的研究性工作相对较少;纯理论的演绎、阐发比较多,对现实问题的近距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经验、体会层次的文章比较多,包含着冷静深刻的思考的文章相对比较少;零敲碎打的研究比较多,系统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研究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对新闻现实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诸多有利的条件,也有很大的难度。有利条件有:首先,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闻工作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近几年来对新闻工作曾作过多次讲话。江总书记的每一次讲话,都及时地从全党全国的大局出发,针对新闻工作的现实情况,高瞻远瞩地作出了指示。这是我们进行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从事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的最大的有利条件。其次,国内从事新闻理论研究的人员,大都素质较高、学养颇深,较为关注新闻现实理论问题,且都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再次,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业内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新的实践层出不穷,这就给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提供了异彩纷呈、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对象。从而从一个方面呼唤和推动着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的展开。最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也十分有利于对新闻现实理论问题展开研究。

但是,毋庸讳言,对新闻现实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又具有相当的难度。困难之一:研究者需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行近距离跟踪和宏观把握,这谈何容易?研究者在不具备与研究对象拉开时间距离的条件下,要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阐述,并探索现象背后的带规律性的东西,这绝非易事。困难之二:某些新闻现实理论问题颇为敏感(但发展了的新闻实践又迫切需要从学理方面加以研究),而要准确地把握分寸也有相当的难度。困难之三:在研究者中似乎存在着一种误区,即以为搬出以往的理论,就足以解决一切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然而,实际上,近年来新闻实践中的许多内容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在坚持新闻理论精髓的前提下,思考探索当前所遇到的新的问题。困难之四:本论纲所说的新闻现实理论问题,是指我国的新闻实践向新闻理论界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命题,国外的研究者和国内的前辈学者以往很少涉猎。从这点上说,国际上和国内前辈学者那里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成果很少。可见,进行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其难度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所面对的,是从当前新闻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具有前沿的性质。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既是来自实践的问题,同时本身又是学术问题。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可以体现双重价值:用于指导实践的很强的应用价值:具有一定高度的学术价值。如果这项研究工作完成得好,将对新闻实践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而对于丰富新闻理论宝库,无疑也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内容十分丰富。为了有利于研究的展开,我将它归纳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闻传媒被推向市场以后所引发的各种理论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新闻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毫无疑问,在今天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仍然不失真理的光辉,仍然是完全正确的,仍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如果不是根据社会生活和新闻实践的变化发展,丰富和调整新闻理论的内容,而是一味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新闻理论、新闻观念,则将无法解释生机蓬勃、纷繁复杂的新闻实践内容,并可能阻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研究者就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的关系这一母题,围绕新闻传媒被推向市场以后所出现的各种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进一步加以思考和回答的新闻现实理论问题仍然比较多。许多问题似乎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这些问题是:

1.经济体制转换与对新闻观念更新的审视。

前些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新闻观念已适时地进行过更新。新闻传媒的功能由单一的宣传(思想灌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新闻从业人员的信息观念、受众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得到普遍增强;原先的媒体本位已逐渐向受众本位转变。新闻观念的更新,在新闻事业完成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所托付的任务的过程中,功莫大矣!但是,新闻观念更新难免泥沙俱下。对西方的新闻观念丝毫不加改造,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这样更新观念显然不妥。将以往几十年中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归为观念更新的对象,这也是很不恰当的。比如,深入基层采访,从新闻源、从第一现场获取鲜活的第一手材料,被讥为跟不上趟;有的新闻工作者单纯依靠远距离电话采访,是"遥听"、"遥望",是"雾中观花";不仅不"下马观花",就连"走马看花"也不屑于搞--如果新闻观念更新的结果是这个样子,那有谈何新闻精品?至于说新闻传媒的功能,如果将此局限于单一的宣传功能,这显然不当;但倘若对其遵循新闻规律达到宣传的效果的功能取一概否认和摒斥的态度,则可能又进入了另一种误区。当然,如下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持这种观点者认为,以往的新闻观念一切都对;不是新闻观念需要更新,而是新闻实践必须退回到与以往的新闻观念相吻合的轨道上去;如果更新新闻观念,就必然背离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可见,在新闻观念要不要更新,哪些新闻观念必须恪守,哪些新闻观念必须更新等一系列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往往是大相径庭的。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在拉开了一段时间距离以后,有条件也有必要站到更高的立点上,对若干年来对新闻观念所作的更新,进行一番理性的审视和厘定,从而认可以往的新闻观念中那些确实应当更新的内容,确认其中不容分说无可更动的部分,分辨并剔除观念更新中存有的某些偏颇之处。

2.走向市场以后的新闻传媒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前无古人的宏大工程,是由我们党自己领导完成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在今天条件下仍然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仍然是指引中国未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经济体制转换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问题上,认识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如下两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性原则的内容中既有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部分,又有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而变化的部分。二是经济体制的转换毕竟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基础范畴内所发生的最大的和最深刻的变革。"市场"与"市场经济",这样一类原先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很难联系在一起(甚至格格不入)的概念,现在已经理所当然地进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容层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也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的内容确实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丰富的。另一方面,原先人们所理解的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中的部分内容,由于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吻合,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了调整的内容。再就新闻事业而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传媒程度不等地走向市场以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无疑必须继续理直气壮地坚持(关于这一点,人们强调得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人们对这样一些问题似乎还缺乏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到底有没有不同,在哪些方面应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中的哪些精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对我们以前所理解的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中哪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吻合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这项工作极为重要,也极为严肃,需要审慎地进行。但从总体上说,它并没有得到研究者们和新闻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往往语焉不详,只到"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为止。如此而已。

3.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的相融和相斥。

新闻传媒必须遵循新闻规律,这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认识是一回事,而要将认识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并落到实处,这往往又是一回事。光是新闻传媒按新闻规律(包括新闻受外部条件制约的规律和新闻内在规律(注:请参见拙作《党报与新闻规律》,《新闻界》1997年第2期;《论新闻活动的内在规律》,《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运作,这一问题就很值得新闻理论界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研究。但这毕竟不是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理在迫切需要研究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新闻传媒程度不等地走向市场以后,由原先的仅受新闻规律制约,到受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从不同角度作用于新闻传媒的这两种规律,既有相吻、相融之处,又有相斥、相悖之处。那么,两者的相吻、相融之处存在于哪些地方?相斥、相悖之处又体现在何处?能否使同时制约新闻传媒的两种规律,相吻、相融的部分被调谐到最大,相斥、相悖的部分被压缩到最小?我想,这些现实问题在理论上倘能得到科学的阐述,新闻传媒就会着意自觉寻找两种规律的契合点、交叉点,其运作也就可望达到最佳状态。随着新闻传媒的更加市场化,这一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可是反观现实,一部分新闻传媒,要么是对新闻规律缺乏足够的重视,要么是将市场规律置于脑后,甚至是对两种规律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诚然,它们也在左冲右突,但其效果可想而知。

4.市场经济与新闻产业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中的各级党报、电台、电视台,无疑仍然必须发挥工具和喉舌的职能,其他媒体也都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负有神圣的责任。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新闻传媒在自己的运作过程中已呈现出产业化的趋势。现在急迫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对新闻产业的有效管理问题。"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现已成为新闻业内大多数人的共识。在这一方面,似乎已经没有多大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于具有"事业性质"的单位,用对企业单位的方法进行管理,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事业性质"决定了新闻传媒不必考虑或者说主要不必考虑来自市场的要求,如果是党报的话,它理所当然地必须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无疑包括获得稳定的经费支持)。而"企业性质",则要求新闻传媒必须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并将此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因此,对具有"事业性质"的新闻传媒实施"企业管理",这决非易事。再则,"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与"企业性质,企业管理",在管理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和特殊之处,这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事情。探讨对新闻传媒进行事业化和企业化双重管理的问题,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