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祥辉 龚媛媛:反腐直通车:中纪委网站的“去科层化”政治传播功能」正文
摘要:在十八大后的反腐进程中,中纪委官方网站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纪委的反腐体现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手抓反腐,一手抓宣传;一手抓线下,一手抓线上。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中纪委的官方网站俨然是一个新媒体平台,发挥着“去科层化”的功能:一方面,它为网民参与反腐提供了便捷的举报通道,使“全民反腐”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中纪委的信息也能直达民众,克服了上情下达中的阻隔和传播失灵。中纪委网站还发挥着独立信源的作用,在政策解读、反腐宣传以及舆论场的博弈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为媒体报道创设出一定的空间。中纪委网站将网络技术与行政权力有机结合,成为一个融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与行政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开创了一种“舆政一体”的反腐模式,在当下中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意义。
关键词:去科层化 政治传播 反腐败 中纪委网站
(作者简介:潘祥辉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传播学研究;龚媛媛系华东师大传播学院研究生;本文已发表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发表时有删节)
引言
长期以来,关于腐败和反腐的话题一直高居公众关注议题排行榜的首位。十八大后,中纪委成为一个重要的反腐部门,交出了一份令百姓瞩目的“反腐成绩单”。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旬,中共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就达120多名,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如果加上其他级别官员,这个数目十分庞大。据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介绍,仅2015年,无论是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还是审查中管干部人数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全国共立案33万件,处分33.6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4万人。涉嫌违纪的中管干部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审查的90人,其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2人。[2]
在反腐过程中,中纪委官方网站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大后,中纪委两手抓:一手抓反腐,一手抓宣传;一手抓线下,一手抓线上,双管齐下,效果显著。2013年9月2日,改版后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至那以后,中纪委网站就是中纪委反腐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纪委网站的改版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在反腐斗争中这个网站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如何从学理层面来分析和解读中纪委网站的政治传播功能?
事实上,关于互联网在反腐斗争中作用的研究,学界已多有论述。绝大多数论者认为,互联网的出现给予普通民众一种“技术赋权”,带来了全民反腐的新气象。如杜治洲、任建明在《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之网络反腐问题研究》一文中所指出的: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3]彭晓薇在《论网络反腐》一文中也认为,网络反腐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网络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4]崔洁和陈瑶的《网络反腐及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一文也认为,网络反腐具有揭露、检举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的功能,是官方网络反腐和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网络反腐以它的便利性、广泛性成为反腐的重要力量。[5]王世谊也认为,这种公众通过网络以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反腐败行动的积极性,被证明是有效的权力监督新形式。[6]
不过这些文献都忽视了一点:公众参与、网络或媒体曝光本身并不能导致贪官的落马,它们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种信息,或者说形成了一种舆论,最终腐败是否得到惩治取决于行政体系内部(主要是纪委部门)的干预和介入。事实上,舆论与贪官落马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正是网络舆论监督的短板所在。正如李东晓在《互联网对中国贪腐新闻生产的影响及介入模式研究》一文中所指出的:网络媒体介入贪腐新闻生产的方式日益多元,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无论如何,网络揭腐仍然无法逃脱被权力控制的困境,地方官员可以通过控制网络舆情和媒体报道而“遁形”,网络媒体反腐的深入开展仍需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7]因此,从政治科层体系的内部以及内外互动来分析互联网的反腐功能更具现实价值。
2010年,笔者提出了互联网在政治传播中的“去科层化”功能。所谓去科层化功能,即互联网打破政治传播信息壁垒的功能。它能够推平政府与社会,尤其是政府科层体系内部的隔阂,使信息流通突破层级过滤,联通底层与高层,绕过中间层,提高政府与政府、政府与民意之间的能见度,进而优化信息环境引发政治问责的功能。在《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一文中,笔者写道:“过多的科层等级与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造成了政治传播中的‘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官员因此可以‘贪污’或‘扭曲’来自上下的信息,不论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达,都容易发生变形和扭曲。但互联网的出现使这种科层体制下的‘传播失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8]不过,这篇文章只是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并没有进行实证分析。
在笔者看来,2013年改版后的中纪委网站作为“反腐直通车”,为检验和诠释这一“去科层化”理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观察对象。中纪委网站作为一个网络平台,既具有社会化网站的特征,人人可以登录、发贴,它无疑能够扩大民众的参与,但同时它又是中纪委意志表达的平台。网站由中纪委主管主办,作为政治科层体系内反腐败的执行机关,中纪委网站发布的信息具有极强的法定效力。因此,中纪委的网站结合了社会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双重职能,鲜明地体现了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去科层化”功能。在笔者看来,新版中纪委网站的出现和运行,带来了反腐败斗争的革命性变化。在政治场域内,目前能够将互联网的“技术赋权”功能和执政机关的“依法查处”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取得令人瞩目之成效的,中纪委网站无疑是一枝独秀。
一、作为一种新媒体平台的中纪委网站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是反腐的主体和执行机关,而中纪委是最高机关。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是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主办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作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直属直营的网站,它不仅是中纪委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反腐倡廉建设重要的“新媒体平台”。
2012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并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政治建设和政治改革目标,强调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9月2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新形式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新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应运而生。新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是在整合原监察部网站等5个网站的基础上建成的,事实上,中央纪检部门过去就有《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举报网站”“监察部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等媒体平台。早在200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就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但这些网站过于分散且职能特点不突出。十八大以前,中纪委的反腐对自身媒体平台的倚重程度并不高,中纪委的网站与其他部委的政务网站相比,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十八后,随着中纪委网站的改版,这一平台在反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纪委网站改版的目的是要将网站打造成为中央纪委、监察部信息公开、民意倾听、网络举报的主阵地。改版对“网络反腐”功能的强化是十分明显的。网站开通首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就到网站调研,王岐山强调“要突出纪检监察特色,架起与群众沟通桥梁。”[9]显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平反腐部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是中纪委网站改版的初衷之一。
目前中纪委网站设有导航栏、头条要闻、专题专栏、廉政教育、党纪法规、网上举报、工作动态、互动交流、廉政论坛、网址导航等多个版块,涵盖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导航栏”简洁地设置了领导活动、党纪法规、纪律审查、巡视工作、信息公开、监督曝光、在线访谈、网上展馆等八个栏目(如图一)。其中“纪律审查”一栏分为“执纪审查”和“党纪处分”两部分,前者跟进违纪官员调查的最近进展,后者第一时间发布官员的落马消息。“信息公开”栏目公开了中央纪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用详细的图表和文字介绍了中央纪委的组织构成和工作程序等内容,致力于“去神秘化”,让百姓走进中纪委,加强对中纪委的了解和联系。“监督曝光”栏目主要集中点名曝光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官员。网站首页设有举报专区,不仅将几种常见的举报方式公布出来,还在醒目的位置设置了“举报指南”、“举报查询”、“我要举报”等入口,网民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够按照提示在网上实名或匿名举报违反党风党纪的官员。
图一:中纪委网站首页页面
与其他社会化媒体一样,为了方便群众的使用,中纪委也致力于强化网站的互动性,不断推出新的媒介产品,使之成为一个社会化的新媒体平台。2015年1月1日,中纪委网站再次进行改版,同时客户端上线试运行。2015年06月1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客户端推出反“四风”一键举报功能,网民可以通过手机拍摄身边的“四风”问题,将拍摄的视频或图片上传至客户端,作为举报的证据。2016年1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自此,中纪委网站涵盖了网络、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一网一端一微”的反腐格局,全方位的为政治宣传和反腐倡廉建设服务。
表一:中纪委网站改版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