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统治政策
-
政策总结 章宗在位期间,加强了官制改革,为适应形势和需要,又设立了许多新的机构。同时,章宗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于巩固政权,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章宗继承世宗大定盛世,使女真社会封建化最后完成,这是金朝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发达,人口增长,府库充实,天下富庶,史家评为“宇内小康”。 金章宗时期是金朝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明昌六年(1206年),契丹,女真汉户为7223400户,48490400人,比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增加了1623700多户,8827000多人。章宗泰和年间人口最盛,总人口超过5600万。人口增加如此迅速,没有繁荣的经济作基础是难以维持下去的。 章宗时期,女真社会经历了金朝自上而下、自外至内的封建化过程。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富的积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明昌二年(1191年),金国库存金一千二百余铤,银五一五万余铤,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税收达到创纪录的数字。使金朝出现了鼎盛时期。 在章宗末年,边患不断,北边的鞑靼和蒙古兵,不断起兵抗金。南边宋朝也不断发动对金的战争,在战争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损失惨重。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自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五年(1194年),三次黄河决口,泛滥成灾。大批农民死于水患或逃亡。金朝的赋税收入急剧减少,对外作战的军费却与日俱增,致使财政入不敷出,大量发行交钞(纸币),又造成社会经济紊乱,所以说,章宗时期虽然是金朝发展的极盛阶段,同时也是金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
汉化政策 金章宗自幼接受女真文化和汉文化的良好教育。他被封为王时,能以女真语入谢,令坚持女真传统的世宗着实感动。但他又是金朝诸帝中受汉化最深的君主,女真族的汉化也最终在章宗朝宣告完成。在这一方面,他起了多方面的作用。 其一,尊崇孔子。他即位次年,就修缮曲阜孔子庙学、碧瓦廊庑,雕龙石柱,极尽壮观;还下诏全国州县各修孔庙,避孔子名讳。孔子在金朝所受尊崇已与宋朝相同。 其二,完善科举。即位当年,章宗就增设经童科。明昌初,章宗增设制举宏词科,以待非常之士,金朝科举至此诸科齐备。故而史称:世宗、章宗之世,儒风大变,学校日盛,士人由科举而位列宰相者前后相望。 其三,健全礼制。世宗时分别命官员参考唐宋沿革,议定礼乐,章宗初修成《金纂修杂录》四百余卷。明昌六年(1195年),又编成《大金仪礼》,史称“大定、明昌其礼浸备”。与此同时,金朝开始祭祀三皇五帝和禹汤文武,表明其继承汉族王统。 其四,修备法典。史称“明昌之世,律义敕条并修,品式浸备”。明昌年间,编成《明昌律义》,另编榷货、边部、权宜等敕条。泰和元年(1201年),又修成《泰和律》,这是金朝最称完备的法典。 章宗在完备汉制方面所颁布的措施,是女真族汉化的总结,在金朝女真封建化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章宗禁止称女真人为“番”,本人也宛然汉家天子。他雅好汉族士人的书画作品,学得一手宋徽宗的瘦金体。他还设立书画院,命应奉翰林文字、汉人王庭筠任都监,为他鉴定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章宗对汉文诗词有精深的修养,有句云:“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扬花”,诗风虽纤弱,却是有意境的佳句。
经济政策 在社会经济上,章宗也是女真封建化的最后完成者。他在这一方面的举动有三。 其一,废除奴隶制度。世宗时期,只是局部解放奴隶。章宗即位当年,将宫籍监户原系奴婢者放为良人,解放了女真奴隶;原寺院僧道控制的契丹奴婢也悉放为良。明昌二年,更定奴诱良人法,以法律形式确认废止奴隶制和禁止诱良为奴的成果。 其二,限制女真特权。章宗先后制定了有关猛安谋克的一系列规定,例如,镇边以后放免授官格、军前怠慢罢世袭格、斗殴杀人遇赦免死罢世袭格、放老入除格、承袭程式格等等,在维护猛安谋克权益的外表下,通过法制规定在实际上削弱或废除猛安谋克女真户的特权。 其三,保护封建农业。明昌三年,章宗规定猛安谋克只能在冬季率属户畋猎两次,每出不过十日,此举改变了女真猛安谋克圈占猎地习武的习惯。次年,他下令将行宫禁地和围猎场所尽与民耕种。这些措施显然都是有利于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的。 其四,允许蕃汉通婚。明昌二年,章宗同意尚书省建议,认为女真猛安谋克屯田户与当地汉户“若令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泰和六年,他下诏准许屯田军户与驻地居民互相通婚。通过通婚的纽带,女真民族加速了与中原汉族的融合。 章宗明昌、承安年间,是金朝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全国户口数在泰和七年达到金朝历史上的峰值:7684438户,45816079口。税收也在章宗时期达到金史上的最高数字。故《金史·章宗纪》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 不过,章宗朝也是金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而走向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女真民族的汉化和金朝社会的封建化,固然是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女真贵族汉化以后,逐渐失去原先剽悍善战的习性,他们热衷于舞文弄墨,以考取进士为最高荣誉,以世袭猛安谋克的武夫官制为莫大耻辱。另一方面,随着一般的猛安谋克屯田户的封建化进程,女真军队的战斗力在抵抗北方鞑靼的战争中已明显减弱,军中游惰,军前怠慢,已不是个别现象,而须有法规才能有所制止。在与其后崛起的蒙古骑兵抗衡中,女真军队不仅没有当年勃兴时灭辽攻宋时的那种雄风,反而有一种难以克服的恐蒙心理,处于不断挨打的被动境地,与女真民族的彻底汉化也有着必然的联系。真可谓是也汉化,非也汉化。 天时似乎并不厚待章宗。他在位期间,中原地区水旱蝗灾频频发生,而黄河三次大决堤在使河道南移夺淮入海成为定局的同时,也使金朝经济一蹶不振。这是因为:一方面,两岸农民流离失所,中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央财税大受影响。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赈灾和河防更令金朝财政雪上加霜,仅章宗即位那年修复河堤用工四百三十余万,每工钱一百五十文,日支官钱五十文,米一升半,可以想见开支浩大。 在外部环境上,章宗时期不像乃祖世宗那么有利。北方的鞑靼诸部,与金朝长期保持着臣属关系。但自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至承安三年(1198年),不时侵扰金朝边界。章宗采取攻防并举的战略。一方面派遣夹谷清臣、完颜襄和完颜宗浩多次北伐,给以重创。另一方面,由完颜襄亲督军士民夫,在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至泰州(今黑龙江洮安东北)一线,开凿绵延九百里的界濠。据考古勘测,界濠深三至四米,宽十余米,内侧还筑有墙堡,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防御工事。鞑靼诸部的南侵,虽打破了明昌承安之治的宁静,好在蒙古诸部尚未统一成为强悍善战、无坚不摧的游牧军事帝国,还未对金朝形成真正巨大的威胁。 章宗对南邻宋朝始终是一心维护和平局面的,但南宋权臣韩侂胄主动挑起战端,发动开禧北伐,金朝被迫反击,在全线获胜的有利形势下,迫使南宋订立了嘉定和议。南北两线的战争,虽然都以金朝占上风而告终,但大量的军费却使金朝财政入不敷出。 作为太平天子,章宗也奢用渐广,完全不像世宗那样节俭。他改造宫殿陈设,每日动用绣工一千二百,两年才完工。官僚机构的完善和膨胀,使章宗末年的官员数额比世宗时期激增三倍,这些成本也必须打入国家财政开支。再加上刚才所说的赈灾、河防和军费,章宗深感财政上的窘迫。 为弥补财政亏空,金朝开始滥发交钞。人民就拒绝使用这种贬值的纸币,私下以铜钱交易,即便朝廷以行政命令来维持钞法,也无济于事。有些情况颇能说明交钞贬值的严重程度:章宗在世时,万贯交钞只能买到一个烧饼;而去世后二年,有一次为了发军赏,竟动用了八十四辆大车来装运交钞。 总之,章宗明昌、承安年间(1190-1200年),承世宗大定之治的余荫,金朝社会经济进入了鼎盛时期;而泰和年间(1201-1208年),金朝社会经济逐渐开始由盛转衰,通货膨胀既是最直接的后果,也是最明显的标志。 在朝政方面,章宗大体也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励精图治,汉化和封建化的一系列法规措施大多颁布在这一阶段。后期虽然也有这一方面的举措,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追求浮侈,广建宫阙,最终导致外戚小人纷纷干政,使金朝政局在其身后出现剧烈动荡,加速了衰败的进程。
北疆经略 章宗刚即位,元老重臣徒单克宁就向他提出了要加强猛安谋克的武备,并建议对北方用兵,章宗 就此问题还曾征询时为平章政事的完颜守贞,“自明昌初,北边屡有警,或请出兵击之。上曰:‘今方南议塞河,而复用兵于北,可乎?’守贞曰:‘彼屡突轶吾圉,今一惩之,后当不复来,明年可以见矣。’上因论守御之法。守贞曰:‘惟有皇统以前故事,舍此无法耳。’”可见,握有重权的徒单克宁和完颜守贞都主张用兵。章宗决定采纳徒单克宁和完颜守贞的意见,任命枢密副使夹谷清臣为东北路兵马都统制使,但是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如翰林修撰移剌益,“时北边有警,诏百官集尚书省议之,太尉克宁锐意用兵,益言天时未利,宜俟后图”。御史中丞张万公也反对,“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章宗不得不考虑当时国内因黄河决口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以及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决定对北方诸部采取防御的策略。 章宗既然决定对北方用兵,那么完善防御设施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明昌三年(1192)四月“戊午,诏集百官议北边开壕事”。随即,界壕的修筑就开始了,但是很快又终止了。五月“癸酉,罢北边开壕之役”。终止的原因是很多官员的反对,党怀英就是其中一人,“明年(明昌三年—笔者注),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但终止的时间并不长,界壕又断断续续地修筑起来。张万公也曾反对过界壕的修筑。明昌四年(1193),章宗要巡幸在塞外的景明宫时,董师中进谏劝止的理由之一就是“况西、北二京,临潢诸路,比岁不登。加以民有养马签军挑壕之役,财力大困,流移未复”。可见,界壕的修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明昌间负责修筑界壕的官员有孛术鲁德裕,“迁少府监。明昌末,修北边壕堑,立堡寨”。明昌年间界壕的修筑并未能阻挡住北方游牧部族的侵扰,章宗先后派夹谷清臣和完颜襄北伐,与此同时,界壕的修筑也并未停止,而是一直进行。 金代修筑的界壕实际上是中国历代修建的长城的一部分,它不单只是一条壕沟,而是一套系统的军事防御工程,这一点,又超越了以往朝代所修的长城,并为后来的明代所借鉴。金代界壕是由壕沟、城墙、边堡构成的层次防御体系。其修筑是先挖一条外壕,然后利用挖出的土在壕沟内侧堆积或夯筑一道墙。在有些重点防守地段,则在外墙的内侧再挖内壕,内壕的内侧再筑内墙。这样就形成了四条壕沟与城墙的防御体系。一般外壕宽5-6米,内壕宽10乃至50-60米。外墙宽2.5米-6米,内墙宽5-15米。在内墙或单线墙的外侧筑有马面和烽火台,马面多设在险要地段或城堡附近,其间距从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可在敌人进攻时,向敌人横向射击。与一般城市的城墙相同。烽火台都高出城墙,台伸出墙外4-5米,宽6-8米。边堡多靠近内墙或一面即为内墙,每面宽100-150米,一面有城门,有的有瓮城门和城壕。边堡的间距一般在5-10公里,但是险要处则要密集得多,并且两堡之间往往有关口。金代主要由章宗所建的界壕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蒙古铁骑的面前几乎未起到任何作用,未能保护住衰落的金王朝,这和历代长城所起的作用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章宗时期对金朝威胁最大的北方游牧部族是阻革菐(也就是辽代的阻卜)和广吉剌(元代称翁吉剌惕)。阻革菐部居住在今克鲁伦河下游呼伦贝尔一带,广吉剌部住在阻革菐部以南今哈拉哈河以北。此外还有合底忻部(元代称合答斤)、山只昆部(元代称撒勒只兀惕)、朵儿边部(又称朵鲁班)部等时常侵扰金朝的北疆。章宗除了修筑界壕外,也未放弃武力上的准备,明昌三年(1192)七月“癸未,诏增北边军千二百人,分置诸堡”。[15]明昌五年(1194)二月,宰臣请求撤退北边的屯驻军马,章宗未予同意。又命令宣徽使移剌敏、户部主事赤盏实理哥等视察北疆屯驻军马,并筹划防御措施。九月,又命令上京等九路以及诸群牧和乣军等选择三万精锐,准备来春调发,并命诸路及顺从的北阻革菐部第二年夏会师于临潢,这时章宗已经下决心对北方用兵了。 明昌六年(1195)正月,可能为合底忻、山只昆两部[16]聚兵围庆州(今内蒙古宁城县),金东北路招讨副使瑶里孛迭急忙率兵解救,敌人退去。五月,章宗派左丞相夹谷清臣出战,命其行尚书省事于临潢府。夹谷清臣先派人侦察,得知敌人的虚实。然后令宣徽使移剌敏为都统,左卫将军完颜充和西北路招讨使完颜安国为左右翼,率领轻骑八千为先锋,夹谷清臣自己率领精兵一万随后跟进。当夹谷清臣率军至哈拉哈河时,先锋移剌敏部已在栲栳泺(今呼伦湖)一带连续攻破敌人14座营垒,并返回迎接大军。但这时归顺金朝的属部北阻革菐的首领斜出抢夺了移剌敏部所缴获的大量牲畜物资。十一月“甲辰,报败敌于望云”。 完颜襄到达前线后,首先招降了叛乱于北京、临潢之间的胡里乣部,驻军于临潢府。接着完颜襄率驸马都尉仆散揆进至大盐泺(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额吉纳尔苏木附近)时,与广吉剌部发生激战,这次战斗持续时间很长,明昌六年(1195)十二月,“右丞相襄率驸马都尉仆散揆等进军大盐泺,分兵攻取诸营”。直到次年承安元年(1196)正月,“大盐泺群牧使移剌睹等为广吉剌部兵所败,死之”。可见战斗之激烈,金军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是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完颜安国就是因为在战斗中杀获甚多,因而被章宗赐予金币。在大盐泺战斗的同时,完颜襄又派右卫将军完颜充进军斡鲁速城,在那里屯守,俟机进兵。承安元年(1196)十月,在平定阻革菐部的叛乱仅仅一个月后,阻革菐部又一次发动叛乱,章宗派时为左丞相的完颜襄行省事于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签书枢密院事完颜匡行院于抚州,并派亲军八百人屯戍抚州。十一月,特满群牧的契丹人陁锁、德寿发动叛乱,他们占据了信州今吉林怀德秦家店古城),并且定年号为身圣,号称有部众数十万。完颜襄将乣军迁移到中都附近,虽然在当时起到了安定边境的作用,但是在十余年后蒙古进攻中都时,乣军却乘机投降了蒙古,使中都很快陷落。 在平定契丹人的反叛后,章宗以参知政事完颜裔取代完颜襄统率北边军队,但是北方的部族很快又发动叛乱,完颜裔镇压不利,完颜襄再次出屯北京,被任命为枢密使兼平章政事。这时发生了饥荒,完颜襄命令减价出售官府储粮。有人认为士兵也缺粮,不应向百姓低价售粮。完颜襄却认为只要民足没有兵不足的道理,由此也可见完颜襄作为宰相和统帅的才识。完颜襄又奏请章宗,派同判大睦亲府事完颜宗浩出军泰州,左丞夹谷衡于抚州行枢密院事,出军西北路阻击阻革菐部,自己率军出临潢,章宗同意了他的建议,并赐予他内库物资。承安三年(1198)二月,阻革菐部首领斜出到抚州再次请求投降。章宗派专使询问完颜襄,完颜襄认为接受斜出的投降利大于弊。于是,“丙戌,斜出内附”。在北部的局势安定后,完颜襄修筑了临潢路的界壕。完颜宗浩出身宗室,章宗时曾任北京留守,因为完颜襄的推荐,而出镇泰州。“北方有警,命宗浩佩金虎符驻泰州便宜从事。”章宗又派上京等路军万人屯戍泰州,宗浩认为泰州的粮食储备不足,并且敌人暂时不会发动进攻。于是将这一万人分派至隆州、肇州之间以就粮,当年(承安二年,1197)冬天果然无事。广吉剌部屡次胁迫诸部入塞侵扰,宗浩请求乘暮春其马体弱时出击之。但是完颜襄认为这时阻革菐部正发动叛乱,如果攻破广吉剌部,那么阻革菐部就无后顾之忧了,不如暂时留之,以牵制阻革菐部。完颜宗浩对此很不以为然,向章宗上奏:“国家以堂堂之势,不能扫灭小部,顾欲藉彼为捍乎?臣请先破广吉剌,然后提兵北灭阻革菐”。经过一再请求,章宗同意了宗浩的意见。并向宗浩颁发了一道谕旨,“将征北部,固卿之诚,更宜加意,毋致后悔”。对宗浩寄予了厚望。宗浩首先侦察了诸部的态势,认为合底忻部与婆速火部相互勾结,而广吉剌部既畏惧金军的讨伐,又怕二部于己不利,可以乘机迫其投降。于是,宗浩派主簿完颜撒领兵二百为先锋逼迫广吉剌部,并向完颜撒交代说:“如果广吉剌部投降,就可以征集其兵以攻合底忻部,并且侦察其具体所在,马上派人来汇报,然后大军出动,一定会打败它。”广吉剌部果然如宗浩所料向完颜撒投降,于是征集了其骑兵一万四千人。宗浩随后北进,命令每人携带三十天的粮食,派人通知完颜撒会师于移米河,一起进攻。但是使者误入婆速火部,致使完颜撒部没有及时会合。宗浩的前军进至忒里葛山时,与山只昆部的两个属部石鲁和浑滩遭遇,击败之,斩首一千二百级,俘虏了大量人员、牲畜、车辆。进至呼歇水时,敌人更加畏惧,合底忻部首领白古带、山只昆部首领胡必剌及婆 速火部都请求投降,宗浩在受降后将其都予以释放。胡必剌向宗浩建议攻讨近在移米河而不肯投降的自己的属部迪烈土部。宗浩于是又进讨该部,斩首三百级,又有很多人投移米河而死,缴获牛羊一万二千多只,车辆、毡帐也很多。已经投降的合底忻部、婆速火部出于惧怕,向西渡过移米河而逃,遗弃了大量车辆、辎重。完颜撒与广吉剌部首领忒里虎在窊里不水追上他们,大破之。婆速火九部死四千五百余人,俘获牛羊不可胜数。金军撤退后,婆速火部请求内附。至此,广吉剌部降,合底忻部、山只昆部、婆速火部相继败亡,完颜宗浩的北伐基本上达到了目的,章宗时期对北方蒙古诸部的战事也得以结束。
兴建工程 金章宗在中都的西山一带,选择山势高耸,林木苍翠,有流泉飞瀑,又地僻人稀的山林间修建了八大水院。这八大水院至今都还在。海淀区内有六处,石景山区有一处,门头沟区有一处。海淀区的六处水院,有四处位于北安河地区。沿着驻跸山、金山、阳台山一字排开,由北向南分别为: 圣水院—现今称黄普院,院内有明遗存的明照洞、瑞云庵遗址一座。黄普院—位于凤凰岭风景区南侧,原为金章宗黄普院旧址,明正统二年(1437年)所建。山门的门额书“明照洞瑞云庵”。此庵坐北朝南,背依崇山,傍临深谷。山门用大块花岗石砌筑,山门右侧兀出一块天然巨石,名曰金刚石。石高约15米,向旁倾斜,悬出深谷之上,壁陡峭不可攀。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金刚石塔堪称此处奇观。庵后有明照洞,是借助天然石洞开凿而成。 瑞云庵的遗址以南,两侧深涧之间,此处地势极为开阔,空地上长有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树,奇怪的是,它的根上又复生出了一棵新树。空地上尚有残碑断碣隐没于荒草之间,这里就是妙觉寺的遗址。残破的寺院山门、天王殿、方丈院等都还存在。由此向西,经过一条深涧,有几处被当地老乡俗称为"石门"的遗迹,其实是辽代太监墓,现尚有墓塔一座。 香水院—现今为妙高峰法云寺,俗称七王坟,墓主人为清道光帝第七子奕缳。他是同治帝的弟弟,光绪帝的父亲,宣统帝的爷爷。 金水院—现今为金山金仙庵,又名金山寺。金山泉的水量很大。 清水院—现今为阳台山下的大觉寺。 潭水院—现今为香山公园香山寺的双清别墅。 潭水院双清别墅 在香山寺下,原有两股清泉,相传金章宗时称梦感泉。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刻“双清”二字。1917年11月熊希龄在此修建别墅,因此得名。这里淡雅幽静,山泉树石顺其天然,四季景色绮丽,成为香山的“园中园”。 泉水院—现今为玉泉山的芙蓉殿(对外不开放)。 石景山区的一处: 双水院—现今石景山的双泉村北,称为香盘院。 门头沟区的一处: 灵水院—现今为门头沟妙峰山仰山的栖隐寺。
- 金章宗 完颜璟(公元1168-1208年),小字麻达葛,世宗完颜雍孙,完颜允恭子,世宗病死后继位。章宗统治前期,金朝国力强盛,后期由盛转衰。在位19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道陵(今北京市房山县大房山东北)。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hi.qusoso.cn/wenzhang/1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