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铁: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方铁发布日期:2016-09-11

「方铁: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正文

【摘要】中国边疆学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应用价值等特点。由此决定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应灵活多样。中国边疆学应继承和发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  边疆研究  研究方法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目前中国边疆学如异军突起,已成为边疆问题研究及相关学科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中国边疆学正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学科,已是洞若观火的事实。近年发表的一些文章,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有关的问题。[1] 鉴于中国边疆学学科自身具有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一、中国边疆学的特点与面临的形势

简言之,中国边疆学是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问题的学科。中国历来有重视治边的传统。近代由于列强环伺并中国边疆,导致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催生并促进有识之士对中国边疆历史与现实问题做深入研究。中国边疆学大致经历了古代治边研究、近代以来的边疆舆地学、边政学、边疆史地以及边疆综合治理等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不难看出,中国边疆学的萌芽与诞生,与中国边疆地区的治理以及边疆出现的危机和挑战相联系,并伴随中国边疆问题的日益深化与复杂化而相应得到发展。因此,当前渐趋成型的中国边疆学学科,大致具有如下特点: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问题并重,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边疆史地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学科相结合,研究成果不仅有学术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预期,中国边疆学具有的跨学科、跨领域、注重中长时段研究与多视角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广泛应用价值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更趋鲜明,中国边疆学有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边疆学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边疆学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主要是出自以下原因:首先,中国的边疆经历了数千年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未发生断裂,而且我国有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治边传统,包括内容极其丰富的治边的理论与实践,而这一现象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其次,我国对边疆问题的研究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并经历了渐次提升、逐渐成熟的过程;我们不仅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边疆理论,在研究相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其三,中国边疆学界密切关注边疆形势的发展,始终以正确诠释中国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回答现今提出的重大问题为己任,而这一深切的人文关怀,得到其他领域学者的积极的响应,致使中国边疆学呈现迅速发展和渐趋深化的喜人局面。

中国边疆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应注意与国际相关领域扩大交流并实现国际学术接轨。国外一些国家处理边疆问题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处理边界以及与边疆有关的问题,多遵循国际法提出的原则,注重相关概念的明确性与规范性,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当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对边疆问题的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间缺乏共同的话语,对话与合作的基础比较薄弱,这是导致一些误会与曲解产生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求同存异,增进相互了解,逐渐实现我国边疆问题研究与国际的接轨。

最近中国与日本就合作开发东海油气资源问题,达成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协议,提供了两国在解决有争议边疆问题方面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双赢的成功先例。[2] 可以设想,对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同样可以仿效处理上述问题的成功经验,本着搁置争议、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历史共享”或共同研究。对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形以及历史上的高句丽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国家可以合作进行研究。方法是由相关国家的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共同进行研究,双方学者本着学术探讨的精神充分发表意见,进行磋商讨论;在某些方面可能逐渐达成共识,并为两国社会所接受;对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可以保留意见并各自表述,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关键是社会和舆论界应给予学者探讨以应有的自由空间,不宜轻易将学者的意见升格为政府的表态,而表现出过热或过激的社会反应。事实上,中国与日本的学者就南京大屠杀的某些问题,已开始了两国学者的共同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实现“历史共享”或共同研究,有助于在面向未来和求同存异的前提下,解决相关国家历史与边疆方面有争议的问题。

进一步来说,中国与日本就合作开发东海油气资源问题达成协议,将促使我们对既有的边疆理论做更深入的思考,促使目前相对滞后的边疆理论研究,尽快得到发展而赶上中国边疆学学科的进步。永远长青的现实生命之树,已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利益边疆”,冲击了国际法所规定领土主权与国界等现代意义概念,提醒我们可以扩展现代国际法或有所变通。现实中的“利益边疆”与中国古代的“弹性边疆”,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表明中国古代“弹性边疆”的理论及其实践,不仅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且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还有可资借鉴的重要价值,必须抓紧研究。

 

二、继承和发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边疆学源起于近代以来的边疆舆地学、边政学以及边疆史地研究,这几个领域均属于历史学。此外,中国边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重,这些无不与中国悠久的发展过程以及深厚的历史传统紧密相关,由此表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仍然是中国边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历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史料的收集与整理,注意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相关因素间的复杂联系;在对史料做全面收集、正确诠释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演绎与归纳等方法,尽可能准确地复原历史的原貌,并进而总结历史演变的特点与规律。

从历史学方法的角度来看,对与边疆问题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与整理,仍是目前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古代边疆研究方面,除常见的正史和专门史籍外,边疆地区历代的地方志、相关的文集与手稿,也汇集了不少宝贵资料,而这些资料的数量甚多,分布极其零散,整理的难度很大。以云南省为例。明代以来保存至今的云南省志有10种,各地府州县志近1000种,其中已整理标点出版的仅数十种。历朝尤其是明清两代与云南边疆史事相关的文集,据初步统计有数百种,内容涉及诏令奏议、政治军事、边疆事务、财政经济、社会生活、宗教习俗、民族邦交等诸多方面。云南历代的地方志、文集与手稿,还记载了不少封疆大吏的奏议、禀报及议论,对研究历朝治边以及地方官府的治边策略,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在近现代边疆研究方面,北京、云南等地保存了云南省大量的档案资料,涉及边疆的经济开发、社会状况、民族关系、与英法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19世纪,一些西方探险队和传教士从越南、缅甸等国进入云南和广西,进行探险、勘测与考察等活动。他们撰写了不少调查报告和见闻录,对了解当时情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材料分藏于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其中一些还是手稿,迄今翻译出版的很少。20世纪前期,国民政府曾组织对云南等边疆省份开展一定规模的调查研究,形成一些调研报告与治理开发方案。目前面世的有关著作,叙述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进行的调研与相关资料保存的大致情形,但对这批资料的正式整理尚未开始。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应积极遴选及整理出版重要的地方志,编辑档案文献汇编与专题史料汇编,遴选出版近代西方人关于西南边疆的调查报告与见闻录,使上述资料尽快供研究者使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历史学科各领域的方法也有差异。鉴于边疆历史自身的特点,应特别注意总结边疆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边疆治理史、边疆开发史与边疆民族史,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边疆专门史研究领域。同时,还应开展对边疆理论与治边思想史、边疆社会史、边疆制度与管理史、边疆文化与传统史、边疆与内地和境外地区关系史、边疆跨境民族史、边疆资源开发与环境变迁史等方面的研究。与中国通史、断代史、以内地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史相比较,在研究方法方面,边疆专门史较多地吸收了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注重历史的横向关联与纵向发展,注意历史过程的动态改变及其发展轨迹,还关注边疆地区与内地、邻邦之间的复杂联系。至于在研究视角与知识准备等方面,边疆专门史与历史学其他领域的差异也较明显。

中国历史地理学,大致有研究地理学中与历史相关部分的学科,以及探讨历史学中与地理有关部分的学科两种学科定位。前一派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与发展的学科。[3] 后一派学者则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或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4] 受这一学科定位的影响,历史地理学势必兼采历史学与地理学两门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历史地理学界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历史疆域的形成与变迁,边疆的行政管理及其变迁,边疆人口的分布与迁徙,边疆的经济开发与地域差异,边疆城市与交通线的历史变迁,边疆的历史文化景观及其变迁,边疆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迁,均具有多学科合作或跨学科研究的性质。上述研究命题,也是中国边疆学界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边疆学。历史地理学与中国边疆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均擅长从整体观、发展观、运动观与比较观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但就应用的普遍和熟练程度而言, 似以历史地理学为胜。

除传统的实证方法、分析综合演绎方法外,我们还应引入系统分析方法、中长时段方法与比较方法等较新的研究方法。[5]

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研究对象为一个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的结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深刻地影响了研究对象的性质及其发展过程。这一方法脱胎于自然科学,同时也适用于社会科学。该方法注重分析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并把事物的发展视为动态变化过程的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相通之处。中长时段方法是法国年鉴学派提出的重要方法。其代表人物鲁代尔认为,历史时间可分为长、中、短等三种不同的时段,[6] 长时段主要研究在长达数百年、上千年的时间内起作用的某些因素,在历史研究中最为重要;中时段关注数十年间被称为态势、局势、周期一类的历史现象;短时段则研究更短时间内的事件、现象与人物短期的活动等。法国年鉴学派对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及其研究内容的划分,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对比较研究方法我国学者较为熟悉。成功应用比较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对象应注意有无可比性,遴选适合比较的类型后,遵守相关程序逐项进行比较,最后总结比较对象的异同及其成因。

系统分析方法、中长时段方法与比较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结合使用。试举一例。经过长期研究,笔者认为,就统治的有效性而言,历代王朝对云贵地区的经营,大致可分为秦汉至宋以及元明清两个阶段性的时期,元朝是进入后一时期的转折点。在前一时期,封建王朝建立并初步巩固了对云贵地区的统治,主要表现在设置郡县和推行一些统治的措施。但统治的有效性仍较有限,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