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脉络与历史贡献

作者:李金华发布日期:2016-04-22

「李金华: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脉络与历史贡献」正文

【内容提要】 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最先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卫星账户,经历了源起构想、操作应用、框架初成、体系成型的演化脉络。SEEA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为世界各国的环境经济核算提供了通行的国际准则,促进了全球环境经济核算活动的兴起,丰富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领域。SEEA将作为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独立于SNA,环境经济核算实践也将独立于国民经济核算实践,这是SEEA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 键 词】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

一、引言

为推动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促进全球统计成果的国际对比,联合国统计委员会①曾单独或联合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向世界各国推荐过4大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②、“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s,简称MPS)、“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ystem of Social Demographic Statistics,简称SSDS)和“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简称SEEA),用以指导世界各国的经济核算、社会核算和环境核算活动。四大核算体系为协调各国的核算实践、推动统计和经济分析数据的国际对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四大核算体系长期以来一直被国际统计学界视为国家经济、社会、环境核算的纲领性文献,在统计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最初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后改译为国民账户体系)版本是1953年的SNA(简称SNA1953)。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主要为计划经济国家实行国民生产和物质财富核算的MPS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与之相反的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的产生、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使国民经济核算面临诸多新问题,SNA面临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要求,故先后出现了3个修订完善的版本,即1968年发布的SNA(简称SNA1968)、1993年发布的SNA(简称SNA1993)以及最新的2008年发布的SNA(简称SNA2008)。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受到全球关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其中阐发了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和观点③,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减或牺牲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基本内容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家主权等。从彼时起。环境、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测度、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测度就一直备受关注,故而先后催生了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以及其多个修订版本,即SEEA1993、SEEA2000、SEEA2003和SEEA2012。显见的是,SEEA在联合国发布的几大核算体系中,地位仅次于SNA,其发展脉络和历史贡献值得研究。

二、发展脉络

1.源起构想:SEEA1993

有关环境核算体系的最初版本是SEEA1993。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不久,同年的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环境规划署。1973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UNEP)④正式成立,临时总部设在日内瓦,后迁至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环境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促成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国际会议的召开。如1973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9年的《波恩移栖物种公约》、1985年的《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1987年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9年的《关于危险物种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等。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提出:联合国要建立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各国间现有的技术合作机制,实行环境经济核算方面的经验交流,向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确保综合环境和经济账户的应用。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联合组织的讲习班着手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领域实物量和货币量核算的可行性问题,试图构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并对接SNA。

在这一背景下,1993年联合国经济社会信息和政策分析部统计处发布了《国民核算手册: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临时版本)》⑤,即最初版的SEEA1993。这一体系的基础是SNA1993⑥,其目标是:作为SNA1993的附属体系,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一个概念基础,描述自然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将常用的经济账户与环境自然资源账户联系起来,进而通过一个综合信息系统支持国际社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政策。

SEEA1993是联合国秘书处在联合国顾问卡斯滕•斯塔默尔(Carsten Stahmer)和数十位统计学家、会计学家的协助下研制完成的,包括6章和5个附件,含40个表、6个图。第1章论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范围;第2章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环境活动的分解,如流量账户、非金融账户的分解等;第3章是实物核算,包括物质能量平衡表和实物账户等;第4章是虚拟环境成本的核算,如按市场价值计算的虚拟环境成果、维护成本方法等;第5章是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可能扩展,包括住户活动、环境服务、内部环境保护活动的外部化、投入产出分析等;第6章是国家环境经济核算的实施问题等。

SEEA1993首次构建了一个将环境经济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测度分析的框架,整合了自然资源和环境领域不同学派的核算方法;它将自然资源账户等诸多要素纳入既有的国民核算体系,以便建立更全面、完整的数据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作为SNA1993的附属体系而设立的,呼应SNA1993。相应地,SNA1993在第21章“附属分析和附属账户”中,有专章论及“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的附属体系”问题。这一章界定了环境核算范围,讨论了环境核算可选择的方法,阐述了由环境账户扩展到SNA的一般框架,详述了从环境角度修正SNA的概念和分类问题。

可见,SEEA1993是在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资源、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国民核算手册》一开始的定位就是SNA的附属账户体系,着眼于把环境和经济联系在一起进行核算分析。SEEA之后又出现三个修订版本,成为几乎与SNA并驾齐驱的又一庞大核算体系,主要还是得益于国际社会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重视。

2.操作应用:SEEA2000

SEEA发布后,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哥伦比亚、加纳、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等进行了应用测试,但由于数据的缺乏,加之一些学者对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和福利效应测度问题还存在争议,许多国家并没有将环境活动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然而,客观事实是,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了基本的环境体系和功能,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环境退化和资源衰减的问题,如果不从系统、定量和结构上了解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就无法确切知道经济活动在哪些方面给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如何才能消除这些危害。所以,人们认为必须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账户体系,虽然这是困难的,但还未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⑦于是,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指导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了“内罗毕小组”进行SEEA的修订,参与者主要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侯赛因•阿巴巴(Hussein Ababa)、热带农业经济调查和教育中心的胡安•阿古(Juan Aguirre)、联合国统计司的亚历山德拉•阿菲尔(Alessandra Atfieri)、基尔大学的保罗•伊金斯(Paul Ekins)、世界银行的萨伊德•奥都巴蒂(Saeed Ordoubadi)、德国联邦统计局的卡斯滕•斯塔默尔等14位专家。2000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司统计处和环境规划署共同发布了“内罗毕小组”的工作成果――《国民核算手册: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一个操作手册》(SEEA2000)。⑧这一体系含6章,包括7个图、14个表、7个附件、11个专栏,配带有一个实用操作软件。

较之SEEA1993,SEEA2000向操作实用的层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强调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性质和用途,阐明了国民账户中为什么要包括环境,以及国民账户的调整、SEEA的目标和结构、实物和货币账户的综合、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结果及应用等核心问题。它还用较大篇幅详述了SEEA应用的10个步骤:第一步,供给和使用账户的编制;第二步,环境保护支出的编制;第三步,产出的自然资产账户的编制;第四步,实物自然资源账户的编制;第五步,自然资源的评估与货币账户的编制;第六步,实物环境资产账户的编制;第七步,经济部门排放账户的编制;第八步,排放的成本维护;第九步,集合与列表;第十步,常规的和环境指标的调整。更进一步,SEEA2000还提供了自然资源账户,如森林账户、深耕土地账户、土壤退化账户、可再生水生资源账户、空中排放账户的编制原理,设计了国家实施SEEA的政策制度,如经济政策、环境政策、政策的制定者以及国家规划元素和环境核算、实验性项目的实施等。

努力将SEEA推向应用是SEEA2000的一个重大进步。但是,从定位和目标上考虑,这些成果没有体现在对应的SNA中。

3.框架初成:SEEA2003

进入20世纪后期,经济活动对全球和当地环境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类福利都依赖于环境提供的服务。环境禀赋问题、污染问题、资源耗减和退化问题、防护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应运而生,如“荷兰1998年污染与去向账户”“澳大利亚1990~2000年自然耗减和新发现调整储蓄账户”“澳大利亚1990~1998年森林面积、碳吸收和碳释放表”“英国1990~1998年土地覆盖账户”“瑞典1993~1998年环境税账户”“加拿大1998年按行业分类环保支出账户”“丹麦1998年能源供给与使用表”等。特别是,一些学者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可操作化研究,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可持续发展的“三支柱论”“生态论”和“资本论”,⑨这为SEEA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最终,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批准,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于2003年共同推出了再次修订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即SEEA2003。⑩

SEEA2003强调其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分析框架,共11章,含9个附件、157个表、75个图。较之前一版本的SEEA2000,SEEA2003更侧重于理论建设,论及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基础、框架结构、实物流量账户编制方法、复合流量账户编制方法、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产品的核算问题、与环境有关的交易的核算、资产账户与自然资源存量的估价、资源账户的编制、环境退化的计量技术、流量账户的环境调整、SEEA的应用与政策用途等。在形式上,SEEA2003基本具备了与SNA并行的结构和功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核算体系。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