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演讲简报

作者:林毅夫发布日期:2008-10-28

「林毅夫: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演讲简报」正文

2008年10月23日晚,在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进行了题目为“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会。北大国际MBA的师生校友们齐聚一堂,翘首聆听他们想念并敬爱的林老师的精彩演讲。

讲座伊始,林毅夫表示,当前世界最关注的问题是这场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目前关注焦点多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但作为在世界银行工作的首席经济学家,更多关注的是世界银行服务的对象――发展中国家。”林毅夫说,“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际发展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来解决贫困问题,来发展经济。”

林毅夫从三个方面谈了这场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到底有多大影响。

为何发展中国家拥经济增长更快

自2002到2007年间,全球经济出现了空前的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尤甚。根据世行的报告,从1962到2007年的四十多年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特点,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差距并不大,基本是同一速度,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尤其是2002、2003年以后,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从发达国家来看,林毅夫分析认为,远因是从80年代开始,由于苏联东欧解体,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对比当中,普遍认为计划经济、政府过多干预是不对的,从而形成了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一方面金融创新非常快,另一方面对这些创新并没有监管。

林毅夫表示,更重要的是有一些近因:一是在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以及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政府提高国防和安全开支,使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猛增,造成货币多发。二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经济本应进入经济衰退或者萧条,但当时为了避免经济进入衰退或萧条,美联储连续27次降低银行利息,导致货币增发,流动性提高,使得可以贷款的资金增多。这样,美国的衰退只有一个季度,三个月就走出了萧条。

林毅夫提出,货币增发加上金融创新,造成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的膨胀,财富增加,以弥补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财富损失,导致发达国家的消费热潮,从而带来发达国家的经济空前高速发展。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从2002年开始加速,林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源自80年代之后发展中国家的纷纷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机制,宏观政策的改善为这一时期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中国强劲的出口需求以及投资热潮提高了发达国家对于资本品的需求,驱动增长周期的形成。”林毅夫表示。

高速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不断提高的脆弱性,必然带来了很多潜伏的危机。林毅夫认为,快速增长的源泉成为崩溃的原因。一方面,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得房地产的不良贷款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创新非但没能分散和抑制风险,反而加重了风险。林还分析说,虽然问题起源于美国,但也影响到,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许多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债,同时国内也存在着房地产泡沫,所以未能逃脱美国类似的命运。

危机给新兴市场和贫穷国家带来不利影响

林毅夫分析认为,这种发达国家的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首先体现在进口量的急剧下跌;其次是发展中国家投资资金来源急剧减少,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及证券投资缩减、石油和矿产等商品价格的下跌以及资本收益型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的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汇款减少。

此外,林提出,危机并不止于眼前,还会加剧危机的第二轮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资金连断裂造成的半拉子项目,引起银行的呆坏账;另一方面,完工项目的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所造成呆坏账。

林毅夫表示,本次有美国引发的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放缓,而且可能会引致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危机,比如:经常账户的赤字出现付不起款情形的支付危机,未来很可能出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发展中国家的应对之策

林毅夫提出,发展中国家面对本次发达国家引发的金融危机,当务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门的崩溃。在货币政策上,在商品价格下跌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放松银根来推动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产业升级,通过降低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来支持企业的投资,使得经济有一个投资拉动的增长。

在财政政策上,林毅夫认为,在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之后,政府有必要跟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省级提供财政支持。另外,可以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提供资金,为经济体的未来生产进行投资。

林表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往往低收入群体会受到最大的伤害。所以,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的关键是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进行反周期的干预,使经济实现“软着陆”,从而保护经济基本面,防止金融危机演化为“人的生存发展危机”。

国际金融机构和的应对措施

对于国际融机构的应对措施,林毅夫也作出了精辟的分析。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可以通过特别提款权来提供资金,以协助面临收支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抵消由于民间资本流入减少带来的困难。

同时,世界银行可以为上述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性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和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国际开发协会(IDA)可以支援低收入国家;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支援中等收入国家;此外,给民营企业融资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可以增加发展中国家银行的资本结构。

“虽然对于发达国家的启示并非自己的关注焦点,但在发展视角下,的确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教训”,林毅夫谦逊的说道,每个国家必须更为迅速地达成对于分担调整成本的共识,发达国家决不能通过增加贸易壁垒或者降低援助来加剧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的启示

林毅夫分析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应当仔细权衡是否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包括控制资产价格膨胀。我们知道,过去货币当局的目标是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率。但是如果一国的资产价格过高,政府也应该提高利率,来降低消费,减少投资。

本次危机的第二个启示是政府的金融监管应该和金融创新齐头并进,本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创新带来的风险严重认识不足。所以,一方面应该继续允许和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应该提高相应部门的监管能力。

第三个经验教训是政府对于全球性危机的反应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坚决的和合作的。本次危机中,雷曼兄弟的垮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当时政府的初衷是为了避免道德风险,但是其破产导致其他金融机构没有信心,导致更多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所以,当出现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不应该是一家一家去救,而应该是全面的去救。危机的第四个启示是全球性的问题要求具有创造性的新的多边方案来解决。对于二战以来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这些多边的国际机构要重新进行改组。

最后一个启示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每次危机受到影响最大的往往是最弱势的群体,所以政府应该对这些群体进行照顾。防止金融危机演化为“人的生存发展危机”。

演讲后的提问环节中,北大国际MBA同学的争相提问。当被问及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外资涌入的问题时,林表示,发展中国家应对流动性,要看是否能够消化得了,对于流动性小的短期资金的资金表示欢迎,对于流动性过大的短期流动资金,以及间接投资资金进入房市和股市的要谨慎,要看自己是否能够消化得了。

还有同学提出,在全球性危机的保护下,世行接下来会做什么?林毅夫回答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货币政策作用有限,应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倡投资到环保,防止全球变暖的方面,为环境保护、防止气候变暖迎来一个机遇。

他还表示,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占到了全球的10%,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以及进口设备的需求,都将拉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只要维持自身经济的高速增长,就是对全球最大的贡献。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