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问题

作者: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问题 发布日期:2003-06-13

「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问题」正文

今天讲的题目是“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发展问题”。首先,我们看这个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革命。而且,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趋势都更增加了。那么,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究竟应该怎样应对这种趋势?世界各国、各个产业界的代表都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面对加入WTO后和世界汽车发展的趋势,中国的汽车业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成为了政府研究的重点和国人关注的事情。所以,我今天的报告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点是汽车工业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它的产业前景依然十分光明。第二点是从当前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第三个部分是中国汽车工业今后的走向和具体的战略。下面我来说明一下。(www.bdjt.com)

第一点:汽车工业是改变了世界的机器,产业前景依然光明。我们记得,大约在90年代初期,美国在经历了一百年的汽车发展之后,他们的一些教授带领了一批学生,他们写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改变世界的机器》。就是美国在发展了一百年以后,开始研究汽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因为美国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上,从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车开始进入美国市场。那么,美国也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逐渐的回退到一个低端的产品的市场。比如照相机、冰箱、彩电等等。原来这些东西美国都做,后来马上又放弃了。到了80年代,日本就借着石油危机,以低油耗、低价格进入美国市场以后,把美国传统的汽车公司打得节节败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有一部分人就想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我们产业要升级,而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美国既然已经放弃了电冰箱,放弃了洗衣机,放弃了照相机等低端的产品,美国也可以放弃汽车。我们可以做航天飞机,我们可以做民航飞机,我们可以做软件,可以做IT的产业。当时有一部分人提出这样的观点。而另外一种提法是:如果美国放弃了汽车,将会有10%的人口失业。汽车工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美国人口的10%的就业。美国的汽车工业使用了80%的橡胶等等,另外,给美国的经济支撑是11%。那么如果放弃了这个产业,将会带给美国经济一场灾难性的打击。因此,他们这些人还是坚持利用美国自己的技术优势,利用国防方面的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所以,1992年的9月2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带领美国三大公司的总裁,在白宫的草坪上,宣布了一个PNGV的计划。60年代,也是在白宫的草坪上,宣布美国在十年之内要登上月球。后来美国实现了这个计划。那么今天,克林顿总统带领三大公司的总裁宣布这个计划,预示着美国在汽车产业上要展开行动。它衡量的标准就是1加仑汽油对80英里的油耗指标。如果我们换算过来,就是百公里三公升。它这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一个实验室的产品,而是一个中档轿车平均的油耗水平――美国有一个平均的油耗。也就是平均的燃油消耗达到百公里三公升。实际上,有相当一批车要零供给,才能背的过百公里超过三公升的车。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工业在当时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很少没有汽车工业的。不管是美国也好,不管是欧洲比较发达的国家也好,不管是日本也好,包括后起的“亚洲四小龙”,东南亚国家,都是汽车工业强国。为什么呢?因为汽车工业可以给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都带来效益。就是汽车的销售产量可以带动上游的橡胶,原材料产业等,下游也可以带动汽车维修、加油站、服务业、第三产业等。另外,汽车工业的直接就业对间接就业的带动作用大约是5-10倍。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造一辆汽车,至少需要一个开车的人,车多了以后就需要一个维修的人,还要有给汽车加油的人,还有给汽车提供各种服务的人。所以说,这种带动作用是5-10倍。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实际就业人数大概是180万人,它的带动就业人数就是1000多万人。发达国家中有10%的人给汽车提供各种服务。汽车的出口额大概也占到本国对外贸易的10%-20%。另外,在新评出来的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前10位中有4家是汽车的企业。所以,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www.bdjt.com)

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我学的是发动机专业。当时,老师教授们在教书的时候,说汽车工业是一个“夕阳工业”。我当时就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结果学的是一个“夕阳产业” (听众笑)。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汽车工业这个“夕阳”并没有落山,反过来还有蒸蒸日上的感觉。虽然大家都在担心,汽车能源会枯竭;虽然大家都在抱怨,汽车的普及会带来污染,带来安全问题。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一直是处于上升趋势,包括产销量,包括普及的程度,都处于上升的趋势。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汽车的作用是别的交通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当然,有的同志说,北京市要发展公交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个事情的问题在于,公交车不能代替所有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不能代替小轿车的作用。如果大家都坐公交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概要推迟几十年;如果大家都骑着自行车,那么我们的效率会下降多少。虽然它既锻炼了身体,又不产生公害,但是整个社会的运行节奏会放慢许多。还有呢,就是汽车工业和高新技术密切相关。很多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产生很好的产业化结果。美国汽车工业在90年代反败为胜,实际上就是把大量的军事科学,国防上应用的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产业中来,包括新材料,包括电子类的产品,化工类的产品。所以,前几年我见到通用汽车的总裁――史密斯先生,他跟我说,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厂家是谁吗?我说,可能是IBM,或者是康柏吧。他说不对,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厂家是通用汽车。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算一算,通用当年在全球生产800万辆汽车,每个汽车上现在大概用10个电脑,我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厂家呢?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现在汽车上用数字化控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发动机的喷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悬挂系统、空调系统等等,这些都是采用电脑控制的。所以,它使传统的产品、传统的产业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另外,新技术的应用也使汽车在普及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说,能源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担心,石油再过50年,再过100年,很可能就枯竭了,它是一个不可再生的能源。那么,对于怎么样用其它的能源来代替现有的产品,大家做了很多研究,包括通用公司。我们现在北京的公交车和神龙富康的出租车,大量使用了双燃料或者单燃料。所谓双燃料,一种是烧传统的汽油或者柴油,另一种就是烧液化石油气或者压缩天然气。当然,世界各国还在研究其他的一些代油燃料,比如说甲醇,比如说液化气、天然气,还有比如说酒精等等这些代油燃料。还有像电能、太阳能这些方面都在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力,前十年大概主要在研究电能的使用。但是走了十年的弯路,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现在这些传统的电池没有一种可以取代传统的内燃机作为汽车的动力。那么现在的观点是:未来的电池只能是燃料电池,用汽油或者用甲醇通过化学离子膜的反应――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只能讲一下皮毛――通过反应把燃料中的氢分解出来,它是一个化学反应,不是直接燃烧。通过氢气在大气中的氧气里燃烧,然后产生能源,然后排出来的就是水――H2O。现在实验室的产品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现实中碰到的就是成本问题。那么,汽车工业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从我们国家看也是这样,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意识到,“三驾马车”当中消费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档次也随之上升。在未来的十年当中,住房和汽车可能是我们首选的大的消费的产品。当时,我们念书的时候,谁能带一块手表就非常了不起了。计算器都没有,更别说计算机了,我们毕业实习的时候用的是晶体管的计算机。而今天,我到北大一看,到北大的经济管理学院读书的一些研究生都是开着车来的,同学们都可以开车了。这个现象很不奇怪,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必然会有这种要求。这时,出现了一些杞人忧天的担心:汽车普及了以后,没有停车场。没有石油,造成空气的污染,会多死人,因为造成交通事故。这些问题呢,我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都会解决的。我们只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的事物,只能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问题。这是邓小平教给我们的。用限制的、停止的、走回头路的办法绝对不可以。所以,北京的城市规划原来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么多汽车的问题。我听说现在一天新增1000个牌照,那么算下来的话一年大概是30万辆汽车,这就带来了交通堵塞。那么,交通堵塞问题带来了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迫使政府投资去修路,修路完了再收费,那么这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随着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大,100多万辆车并不能构成北京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像东京、纽约、巴黎这些国际大都市,它们汽车的保有量大概都在400万辆-700万辆。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是400万辆或者700万辆车堆在北京,那将会带来一场灾难。去年我们好像在这个时候或者再晚一点的时候下了一场小雪,北京那一天整个就瘫痪了。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北京停止现在这种摊大饼似的发展,四环然后是五环,五环接下来又是六环,可能就会带来很多改变。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规划采用的都是卫星城的方法,人的居住可以更远一点,取得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房价也就可以下降一半。可能你在远一点的地方买一个大房子,再买一辆汽车,所花的钱比你在城里买一个小房子所花的钱更少,居住的条件也更好。我们要改变封建社会那种以故宫为中心,然后向外扩散的城市规划办法。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提出这些方面的呼吁和建议。另外,汽车工业本身也可以加强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因为汽车产业,特别是卡车,很大程度上受投资规模的影响。如果汽车工业得到了发展,也可以为投资创造新的投资热点。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实现过程当中一定是从资源产业向重化工产业,再向加工业,再向后工业时代这么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汽车产业应该是工业化后期的一个产业。另外,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今年,全国的汽车第一次突破了300万辆的目标,比我们原来制定的“十五”计划提前3年实现了。今年汽车的产销量增长率近30%。1-8月份,汽车制造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是排在第一位的。有人提议把今年定为汽车普及化,或者说汽车进入家庭的元年。还有人估计,今后的汽车消费会像电脑、手机的普及一样,出现井喷现象,这是一种乐观的估计,我们倒是没有那么乐观。我们分析,今年卡车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基础建设。明年国债将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同时领导换届,即使发行国债,也是发新债、还老债。真正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会增多。但是,轿车今年主要是靠私人消费。我们现在轿车消费上还设了许多的限制,同学们买车的都知道,还要交额外的25%税费。在这种情况下,尚且有很多增长,如果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能够出台,限制消费的政策能够减少,甚至取消,那么就会带来消费浪潮。这是第一个部分,关于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www.bdjt.com)

第二点: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些动向。它的前提就是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联合重组成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联合重组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实质性的改变了资源的配置方式。过去,我们往往着眼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里来配置资源。现在,是在全球的范围里来配置资源。另外,它也改变了产业的模式和结构。这种浪潮对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还是巨大的。它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从过去追求本国的资源变成追求跨国的资源、全球的市场。所以,采取了比较开放的竞争和比较优势的战略。第二、主要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和资源配置方式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范围。其实,汽车产业是最早跨出国门的,美国和欧洲都是如此。在9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特点更加明显,后面我会介绍。同时,这些特点带来了三大变化:一是改变了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有限数量的跨国公司。现在国际上从90年代就提出了一种主流的观点:将来世界上独立生存的汽车公司5-6家,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