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如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致胜下一个十年

作者:吴敬琏发布日期:2014-12-03

「吴敬琏:如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致胜下一个十年」正文

在11月28日召开的"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暨TCL跨国并购十年回顾"论坛上, 中欧工商学院吴敬琏教授就《如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致胜下一个十年》的论题发言,以下是吴敬琏教授演讲的内容精华――

我的题目是如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致胜下一个十年。我们30多年来,一直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来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主题。

一、当前中国经济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呢?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所谓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是指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进入了一个下行的通道。大致上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GDP增速就从超过10%一路下行,这是进入所谓新常态。

我认为生产函数是最为实用的分析框架。根据生产函数理论框架产出的水平是由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是劳动力,二是资本,三是效率。

驱动增长的三个因素近年来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第一因素就是新增劳动力,大致上在2003到2004年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就发现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大大减少。第二因素资本,通过改革开放使得我们的效率提高,这个因素也在减弱。第三因素,投资,我们一直在用这个办法。它一方面使得产能过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因为过量的投资,资源损耗和宏观经济资产负债表的负率积累起来,到了可能引起资产性风险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增长率的下降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应该怎样解决面临的问题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用改革推动发展转型是唯一出路。

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确定了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一个整体的设计,作出了一个战略部署。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三、怎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呢?

十八届三中全会说的一针见血,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也就是建立起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基础。

这个基本任务包含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它正好是针对着我们现在体制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建立开放的市场。我们这个市场缺乏竞争性,缺乏法制,缺乏规则和严格的执法、执行规则。我们这个市场体系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而且其中资本市场特别落后。能不能把这些改革要求落实,决定了我们今后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于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从十八大前后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讨论开始,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从这些改革的成果来看,我认为应该增强我们的信心,走这么一条新的道路,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从2012年开始,我们在结构优化、在改善就业情况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它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服务业的发展。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核心就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主要来源就是要发展制造业内服务的成份,加强研发,加强设计,加强品牌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另外就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的服务业。

结构优化在2012年出现了苗头,2012年历史上第一次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赶上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到了2013年这个情况进一步变化了,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且因此第三产业第一次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一大产业。这就表明这个结构优化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服务业的发展还使得我们就业状况虽然在增速下降这样的背景之下,而就业的情况却有了改善,不同方向的运动,增长在下降,就业也上升。

四、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2012年深圳、广东在转变政府中做了一个改革,就是工商注册登记的便利化。实现便利化以后,许多地方新登记注册企业的数目大量增加,新增加企业数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再就是营改增,营改增的改革有两方面的好处,大家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减负。其实更重要就是分工深化的改革。因为营业税是全额征税的,一分工一个企业要分成两个企业,就要多交很多税,而分工的深化正是推动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如果小试牛刀,取得一定的成果,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改革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开局之年,这个开局之年现在看起来有些方面改革进行得不错,但是有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简政放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方面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就是金融改革,网络金融对原有的体制有很大的冲击。

财政改革正在按照深改小组批准的计划落实,现在把它限制起来了,但是怎么消化,怎么使得地方政府有新的财政来源,这些问题还有待研究,采取措施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十分容易的。

看起来有一个比较大的分歧,就是农地改革。现在似乎是找到了某些大家选择一致的变通的办法来加以解决,比如说把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然后经营权可以流转,诸如此类的东西。

最后一条就是国有经济改革需要加快,最重要的是三中全会决定所说的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要转化为管资本为主。

另外,就是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问题。

现在各地除了走出去之外,有一个国内体制如何对接的问题。走出去要做的好,海外投资要做的好,首先我们自己走出去这些企业在国内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法制环境要好,否则很难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就是自贸区的建设。它的意义在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为了适应贸易和投资规则可以预见的一个大的进步,作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我们的企业特别是要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适应这个大趋势。

五、为什么说国内企业也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呢?

因为这个大趋势某些要求已经在我们的国内体制上起作用了。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是我们希望中国乃至全世界将来都出现这样一个营商环境。这样一些东西当然是有党政领导机关来主导向前推进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企业也应该适应这个变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总的来说,在粗放增长模式下靠政府主导、海量投资实现的高增长模式挣快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必须要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活和发展。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把握全球市场发展大趋势,二是咬定技术创新不放松,三是提高对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适应能力。

我们对于全球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不是那么熟悉,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变动、新的升级。即使我们对于原有的规则还比较熟悉,也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而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关键是在于吸收人才,并且使得这些人才能够在自己的企业里面脱颖而出,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发挥他们的才能。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