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启:对俄罗斯、中国市场化进程比较的评估

作者:冒天启发布日期:2004-09-07

「冒天启:对俄罗斯、中国市场化进程比较的评估」正文

提要:对俄罗斯、中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培育进行了比较,俄罗斯直接对被国家垄断的国有资产实行了民营化改革;中国在被垄断的国有资产体制外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强化了市场竞争的微观基础。但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措施大体上都一样,也可以说是殊路同归。俄罗斯已构建了国家可控制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框架。中国已步入实质性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阶段。但还不能说,目前的俄罗斯以及中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判断什么是、什么不是市场经济的标准,是动态的,而决定哪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不是市场经济,最终,这将又是由经济运行的实践进程决定,而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决定。

关键词: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培育 市场化进程比较的评估

一、俄罗斯、中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配置的比较。

在由集权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垄断资产分散化、个人财产社会化,即发展混合的或者说股份制经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实现国有资产垄断分散化?如何将个人资产社会化?即产权流转问题,这在俄罗斯、中国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俄罗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对原由国家垄断的国有资产直接实行民营化。90年代初,叶利钦接受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政策建议,实施了“休克疗法”,在1992年1月2日,除某些食品、能源和服务的价格仍然由国家来确定外,放开了80%的批发价格和90%的零售价格,允许建立各种小企业,允许公民自由从事贸易活动。实施这些措施的结果,的确比较快地扭转了长期存在的商品短缺的现象,但是,在价格和贸易自由化后,由于政府继续对许多企业进行补贴,这样就推动了持久的通货膨胀,消费品以1354%的速度上升。宏观经济日益恶化,全国经济严重衰退。但是政府仍以加快民营化为目标,于1992年6月11日国会通过了有关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从19931年1月到1994年6月,用18个月的时间将国家所有权分散给大部分的大企业。把大部分的股份以低价出售给企业的职工和管理者,把一小部分售给企业外的投资者。每个公民都得到可以兑换成多种多样企业股票的价值10,000卢布的凭证。到1994年,实行民营化的许多企业中,所有权基本上被企业的经理和管理人员所拥有。我们中国的不少经济学家,作为旁观者曾长期困惑,俄罗斯转轨的设计师为什么不顾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状况,偏要把民营化的速度放在首位?经过长期观察,我们才明白:俄罗斯转轨的设计师们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如果拖延民营化的实际进展,要等到法律制度完全建立后再实行民营化,就有可能导致反复。因此,他们认为,民营化的实现速度要比如何实现民营化更为重要,主张必须快速进行民营化,能多快就多快!谁是民营化最初的所有者,这一点并不重要,“市场”会很快把资产重新分配到能够有效利用资产的新的所有者手中,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这股新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他们会更积极的进一步推进更为广泛更为彻底的转轨计划。因此,俄罗斯转轨的设计师设计的国有资产产权重新配置的方案,重要的不在于民营化最初能不能成功,而是要通过民营化尽快创立一股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政治力量,形成新的财产所有者。但就实际情况看,在这种“先所有后交易”的产权流转的理论,在实践中,充满了超经济的掠夺行为。

中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却走了另外的一条路:首先发展民营经济 ,为打破国家垄断国民经济的状况创造竞争环境。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步地得到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48.5%;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15%(其中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贡献13个百分点,在其他产业的增加值中贡献2个百分点);广义的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占64%左右。从1981年到2002年,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25%。2002年不包含外资的民间投资达到1.7 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0.3%。2002年全社会就业总数为7.374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163万人,占全社会的9.7%,民营经济(含农业劳动力)就业占到全社会90.338%;如果不包括农业劳动力(3.66亿),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其中乡镇企业就业人员为1.33亿),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民营经济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70%。民营经济上缴税收比重也在不断升高,到2002年底已接近37%;2002年广义民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为14.8%,全社会税收平均增长率为121.1%。民营企业中的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率从1995年以来连续8年超过50%。民营经济对繁荣市场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1990年到2002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6%,同期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为14.2%。1999年以来,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基本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左右 。民营经济是千千万万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经济事业,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也对被国家垄断的国有资产进行了改造,但就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来说,对照两国有关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文件,无论是实行股份制改造而对国有财产所有权进行转移,也无论是实行租赁而对财产经营权的进行让渡,大体上都差不多。但从实施的绩效来看,却相去甚远。问题的症结,主要发生在国有产权重新配置的目标确定上,俄罗斯国有产权重新配置的目的是扶植新的财产所有者;中国则是为了调整国有资产的布局,打破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垄断,改造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从结果来看,都在配置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应该说是殊路同归。

二、俄罗斯已构建了国家可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框架。

普京执政后,调整了转轨的基本思路。在所公开了的一系列文件和法律草案中,大体上勾画出了俄罗斯转轨所要达到的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

普京吸取过去的教训,重点放在强调加强国家的作用和政府建设。

首先,严格界定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范围,强调国家在经济中作用是:保护产权、保障平等的竞争条件;改革税收金融体制;实行现实的社会政策,优先发展卫生、教育和文化;加强立法,保障优越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明确国家调节经济的实质是保护一切所有制形式的积极性,保障企业的经济自由,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投资,保障市场的有效运转,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其次,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创造条件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实行权利均等;加强司法的作用和权威;改善中央与联邦主体的关系,特别是财政金融关系;全面严厉打击犯罪活动。我将此概括为“普京新政”。

在我们外国学者看来,普京新政最为吸引人们关注的措施有三点:一是继续推进民主政治,但加强总统对地区的垂直管理结构,建立了七个联邦区,每个联邦区由总统任命总统全权代表,帮助有效地解决本区的问题,缩减地方联邦公务员机构,提高政权机构的工作效率。二是保卫民营化的成果,但坚决打击金融寡头,我们记得,普京执政后曾向新权贵发出过警告,严词质问金融寡头:你们的钱是哪里来的?中央税警也开始清查俄罗斯新贵们近些年来在海外购置的不动产,所涉国家包括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法国、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俄罗斯舆论认为:在总统普京强大的反寡行动震慑下,大小寡头们已乱了阵脚。最近发生在俄罗斯国内的“尤科斯风波”,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俄罗斯内外政策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石油工业及其贸易在俄罗斯经济中占40%,政府能够控制石油管道,就是控制了石油,控制了石油就等于强化了国家管理;第二个变化是强力打击了不守法的金融寡头。三是普京新政中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降低社会不平等,保护和扩大俄罗斯的文化价值观,恢复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作用作为政府的长期社会经济政策主要目标。

可以看出,普京新政实施的国家可控制的市场经济的模式,相对于叶利钦的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虽然,普京依然坚定地推行市场化改革,但越来越强调“政府守夜人”的监护作用;虽然普京从未放弃政治民主的口号,但可以见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有管理的民主”;这标志着极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俄罗斯转轨中已彻底丧失了它的作用,普京政府将重新构建 “可控制的市场经济”。

由于普京的新政,俄罗斯从1999年开始,经济出现了转机。当年,GDP的增长达到3.2%。2000年的俄罗斯经济又取得了更为喜人的成就,GDP增长7.7%,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上已经恢复并超过了199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连续几年,经济都保持在6%左右的增长速度。世界银行2003年9月发表的《2004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俄罗斯已经成为带动独联体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俄内需增长已经成为推动本国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居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的增长,有一组经济数字表明:2000-2002年俄罗斯居民的实际收入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9%; 8.5%; 8.8%, 多年来拖欠的工资和养老金全部补发到位,退休金大幅提高,居民消费和储蓄同步增长,失业率下降。据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统计资料,与1998年相比,感到“难以生活”的人由45%下降至21%;觉得生活“还算不错”的人由5%增加到25%;认为自己对生活泰然处之的人由24%上升至44%。民众普遍认为普京就任总统以来,生活状况确实在好转。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俄罗斯经济恢复,有两条外在的条件,其一是国际上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使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原材料的生产大幅度增加,并由于美国处处表现的攻击性大大刺激了俄罗斯的军事装备的出口。其二是199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由于卢布大幅贬值,大大提升了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抑制了外国产品的进口,从而刺激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进而促进了民族工业恢复生机。

面对着俄罗斯这一经济增长的势头,国际组织已认可俄罗斯是一个完成转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国际上已经承认俄罗斯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是,俄罗斯经济发展中还潜藏着许多隐患,比如:两极严重分化;黑手党与大大小小的官僚勾结,偷逃税款,牟取暴利;经济结构的调整还任重道远。2002年秋天,我去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访问,所长阿巴尔金教授说:我们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区别,我们距离建成真正的、人道的、民主的混合的社会市场经济这一转轨目标还很远,至少还要经过15年的时间。尽管如此,但俄罗斯毕竟已经走上了复苏的道路,社会趋向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改善,这无疑也给中国提供了某些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三、中国已步入实质性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阶段。

追索到70年代末,我国朝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风风雨雨中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路途。回顾这一段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应该说,90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已经不可逆转地在进行着实质性的制度创新,由传统的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朝着现代市场经济还算是比较顺畅的在过渡。

什么样的经济就算作是市场经济 ?我们的认识还在不断的深化,特别是这几年国际反倾销的措施,使我们对市场化进程有了数量化的理解,包括:政府行为规范化水准;经济主体自由化水准;贸易环境公平化水准;生产要素市场化水准;金融参数合理化水准等 。按照这些数量化的标准测算,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但从总体来讲,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还不是很高,需要从量的角度加以判断。南开大学陈宗胜教授在1999年初出版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 ,在对市场化的含义及市场化的特征研究界定的基础上,从体制构成、产业结构、地区布局等角度,从整体上对全国总的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多角度测算,认为中国的总体市场化上世纪末已经达到60%左右。北京师范大学李晓西教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 ,这份报告根据新的资料,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