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刘世锦发布日期:2016-01-28

「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正文

中国经济2008年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实施了称之为4万亿的刺激计划。到2010年一季度达到一个高点,到目前为止超过五年的时间,一直是一个下行的态势。

早在五年前,国家研究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便提出一个判断,中国经济在2013年开始进入增长阶段的转换,即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

五年过去了,事实已经给出结论,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已经不是理论争论的问题,而成为现实。中国经济底在何方?如何探底?针对这个问题,刘世锦提出了《转型再平衡理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新浪长安讲谈第135讲中做了分享,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世锦:很高兴今天晚上和大家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产业升级问题做一个交流。大家知道中国经济2008年我们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实施了称之为4万亿的刺激计划。到2010年一季度达到一个高点,到目前为止超过五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一直是一个下行的态势。我们通常的说法是经济增长放缓。这样一个变化怎么来看?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说法。

有些学者讲过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十年、二十年。这是一种观点。但是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我们在五年前做过一项研究。当时我们观察了二战以后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先后有几十个国家进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大部分国家是不大成功的。相当多的经济体落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只有13个经济体,主要是大家都熟悉的,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新加坡等等,进入到了高收入的行列。就是这些经济体他们在经历了二、三十的高速增长以后,当人均GDP达到一万一千国际原。我说的现价美元是PPP,PPP有不同的算法,我们用的是麦迪森,这套数据的优点就是把几十个国家上百年的经济增长放在一个尺度下来进行评判,或者进行比较。我们认为这个角度是比较好的。我们用的是麦迪森的1990的国际原。

刚才我讲的这些经济体跟他们人均收入达到一万一千国际原的时候,无一例外增长速度也出现了回落,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这个是日本的情况。日本的这个变化出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初期。日本过去六十年,增长速度大体上是9%-10%。70年代-80年代降到4%,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降到1%-0%。韩国这个变化发生在90年代的中期。德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大概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后期。

我们看到国际经验以后,考虑考虑中国的情况,中国的增长轨迹和我刚才讲的亚洲的经济体增长的路径和发展模式包括文化类似。可比较性是比较强的。所以分析中国情况有三种方法,第一是看一下中国作为一个全国。二是通过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发展是不同的,我们把它分成六组进行分析。第三是我们算了一些重要的人均实物量、发电量等等,最后出现的结果也是超过我们预期的,所有的数值最后落到了2013年以后。

大家看看这张图,这是我五年前画的一个图,到现在一个符号没有变。当时注意到这个现象以后有一个判断,中国经济在2013年开始有很多的可能性,是增长阶段的转换,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

当时提出这个判断之后,有人相信吗?相信的人不多。大多数的人不相信,不认可。说中国经济体好的,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是一枝独秀,风景真正独好,速度怎么会下来呢?很多人是不愿意听的。共识很好,但是五年过去了,事实已经给出结论,中国经济增长这个阶段的转换已经不是理论争论的问题,已经是一个现实。

现在讲新常态第一条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成中高速增长。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到2014年,按照我刚才讲的PPP计算,我们刚好是一万一千国际原,现在美元大概是七千五百多美元。从中国来讲,其实我们国内的一些地区,比如像广东、浙江、上海,包括北京,三年前增长速度就已经开始回落。我们也做了一个测算,这些地区在三年前人均收入已经到了一万一千国际原。

一万一千国际原是经验数据了,就是我们从事实中间发现这么一个规律。感觉它还是挺灵的。这个经验研究的背后还有一些理论分析,最近几年大家都从不同角度分析,更多是从供给角度,中国劳动力15岁到59岁的劳动力,从2012年开始总量已经开始下降,每年减少200万左右。刘易斯拐点大家都知道了,不展开说了。多数人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

我们这个研究中间有另外的情况,我是从需求的角度研究。我讲的是历史需求峰值,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一些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在工业化、城市化,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峰值,这个实际上长期来是技术决定的,我就不展开说了。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理论分析。

发展经济学在这个方面是有缺陷的,或者说不完整的。以往的发展经济学基本上是讲欠发达国家怎么起飞的问题,飞起来持续多长时间呢,然后落的时候如何落呢,落到什么地方呢。这些问题还没有解释。持续增长的问题和降落的过程没有一个系统解释。但是这两个问题非常的关键,所对应的全球范围应该说过去几十年出现的两个很重要的现象。

一个现象是属于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我刚才讲的国际原,一般很难超过六千国际原,像拉美那些地方,所谓持续增长的能力是不强的,它也增长了一段时间,有十几年高速增长期,没有超过6000国际原就下来了。在就是追赶型,这些该怎么解释,没有一个认可度比较高的解释的理论。最近几年学术界在这些方面也有都一些研究,中国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我们希望中国的增长速度10%,再弄个二、三十年,我们就超过美国了,不是一个美国,很可能是两个美国,很好。但是可能吗?不可能。我们需要尊重规律。这是一个对不对的问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对不对的事你是不是要承认。新常态最重要的是你要认识规律性。咱们经常讲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按规律办事。

再一个我们听到有同志讲中国增长速度下降,前两年讲的比较多,说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现象。严外之意是我想让它下来就下来,什么时候我想让它上去还能上去。能上去吗?上不去了,潜在增长率下来了。

从国际范围来看,我们最后保持6%-7%的增长速度,现在是7%,将来还会有所降低。另外是GDP持续增长,基数规模在变大,基数大了以后每年新增量一直在增长。像两千年的时候,我们GDP总量大概十万亿人民币,增加一个百分点一千亿。去年我们的GDP总量已经到了63.6万亿,所以今年增长1%,六千亿人民币。所以今年增长7%和2000年增长10%,今年也要比那年大的多。

顺便我说一下,中国经济一个看速度,一个看增量。我们目前每年的新增量在世界是比较大的,占世界经济新增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大体上相当于国际上排在第20位的经济体。

前段时间说李嘉诚要离开中国了,要撤离了。我说李嘉诚这个人很聪明,中国房地产的峰值期已经过去了,李嘉诚走了其他人可以进来。外商投资企业你不到中国来,每年新增量最大的经济体你都不来你还去哪,你不来一定是你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

这个速度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很重要。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又很不重要,它是一种表象,更重要的是背后结构的变化。

如果放在五年前,清华大学来过很多国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也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某些人士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有问题的,说是投资比重不高,工业比重不高,更多利用外需,更多依靠低成本要素的投入,四个指标中国都是不及格的,是有问题的,所以增长模式有问题。但是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中国这几个数据已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消费前几年一直是下降的趋势,现在已经是调头向上了。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出口我们过去是20%、30%的增长,今年已经是负增长了。发生了什么情况了?是不是国际形势对我们特别不利?你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虽然说还没有完全走出来,但是毕竟还在变好。

美国经济恢复还是不错的,欧洲也脱离了低谷,日本不好也不坏。总体上是向上平稳的趋势,但是我们的出口怎么掉的那么多?主要原因是成本的上升,汇率的上升,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原来估计中国会不会稳定在5%-10%的水平上,现在看来要稳定5%都不容易。

就业很重要,我们最近几年说为什么要稳增长呢?是要稳就业。总体上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原因跟基数有很大的关系,十年前2005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增的就业人数大概86万人,去年一个百分点到了170万人了,翻了一番多。尽管增长速度由10%降到7%了,但是每个百分点,新的增长人口翻了一番。总体上大家会看到这个劳动力总体上还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就业基本上还算稳定。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潜在的增长水平在目前的水平上是合适的。中国到底保持一个增长速度是合适的,就业是相当重要的衡量的事情。不是说就业没有问题。大学生是诸位,清华大学我估计没有问题,但是你们是尖子里的尖子,你们其他同学就业还是有问题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是存在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矛盾还是有的,特别是今后一段时间由于产业重组引起的下岗的问题可能会突出。

企业盈利这个指标很重要,咱们在座的同学可能会觉得离的远了一点,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是一种速度效率性的盈利模式。过去我们经济经常是过热,那时候说速度能不能放的慢一点,速度低一点,效应好一点。其实你看中国的增长速度,效益好的时候都是速度高的时候,当你产能既定的情况下,速度越高产业利用率越高。但是这种盈利模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当增长速度下降以后,企业盈利会迅速变差。

我们过去曾经做了一个压力测试研究,在过去速度效率型的增长模式不变情况之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低于7%的话,大概有40%-50%的企业是亏损的。所以最近几年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以后更担心企业效应会大幅度下滑。前几年的情况还可以,效益是有所下滑,但是还算稳定。但是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工业企业的盈利已经超过一年时间是负增长,这个情况我觉得最具有挑战性的,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大家看一看这张图,很有意思。这条红线讲的是所有企业盈利的状况,为什么会下来呢?这是严重过剩产能的行业,主要是煤炭、石油、石化、钢铁、铁矿石。它们盈利的下降占到整个工业盈利水平下降的70%-80%,所以整个拉下来了。中国其实其他行业的盈利状况总体上来是可以的,还是正的增长。

我为什么特别强调盈利模式的问题?比如像美国,GDP增长2%-3%,日本GDP增长是0-1%,欧洲是0或者负增长。我们现在经济转型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当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10%降到7%、8%,将来5%、6%,甚至更低的时候,大部分企业要盈利的,这就是盈利模式转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所在。

我前两年提了一个经济转型有六个指标的考虑,企业可盈利、就业可充分、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居民收入可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基本上从这几个方面来讲的。不同的人可能看的着重点不同,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企业盈利。

因为企业有盈利以后就业问题好解决吗?财政就有收入的来源,政府也不能创造价值,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是企业在那创造,风险也能控制了。我们知道现在最近有很多同学在讨论杠杆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不要笼统谈论高与低的问题,有些行业如果盈利情况很好杠杆高问题不大,有些盈利能力很差甚至没有盈利的问题就比较大了。

居民收入特别是职工收入,效益好收入会增长。所以我特别多说一点,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