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李君如发布日期:2014-05-07

「李君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文

 

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的机遇

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科学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也特别重视科学技术革命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从机遇的角度来讲,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由此可见,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也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在经济和政治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这次新工业革命和以往的蒸汽机革命、电动机革命确实不一样,个体的作用很大,但这一革命形成的生产依然是社会化生产,只不过这种社会化生产是以更强调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人的个体作用为基础的,是充分展示个性化特点的社会化。

社会主义所赖以建立的社会化生产,是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社会化生产。因此,这一场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相联系的新工业革命,对于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真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革的话,那么,我们必须关心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关系。因此,在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问题时,有一个大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这就是: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会给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怎样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正视生产力领域出现的大变化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跟踪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一个基本原因,是伴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一个根本的动因,是因为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桎梏,社会化生产及其阶级代表无产阶级已成熟到能够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因此,何谓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因社会化生产而生,是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适合社会化生产发展要求、并能够推进社会化生产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里的社会化生产,既包括“物”的意义上的社会化生产,如大机器生产,也包括“人”的意义上的社会化生产,即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发展。

这些决定了,研究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社会化生产的研究。根据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忆马克思》记载,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列宁也在电气化来临的时候,提出苏维埃加电气化即共产主义。事实上,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原子能的利用到信息化的出现,社会化生产的每一个进步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考验着社会主义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历史也说明,社会主义只有顺应社会化生产的每一新变化新进步,特别是顺应邓小平同志说的“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才能保持不断的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而如今,这个要求就体现为我们正面临着的一场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新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2011年9月,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发的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组稿也认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其重要特点,就是网络化制造或数字化制造。3D打印机就是这场新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世界范围的广泛讨论中,专家对这一革命究竟是工业革命,还是产业革命抑或技术革命,尚未形成共识。但大家对正面临着一场生产力领域的大变化已是共识。而且,这个生产力领域的大变化,是与互联网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相联系的,也已成为共识。令人高兴的是,生产力领域这次革命,是科学技术直接成为生产力的生产力革命,而不是以往科学技术要经过应用转化才成为生产力的生产力革命。也就是说,邓小平当年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已经成为现实。而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历史条件,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

这也是要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的重要缘由。

 

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的机遇

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科学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也特别重视科学技术革命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

从机遇的角度来讲,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

首先,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我们由于错过了机遇导致落后挨打,后来经过不断努力,我国现已到达工业化中后期。记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初露端倪时,我们就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一直到十八大,就提出要把工业化与新科技革命结合起来,进而提出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一直到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今天,更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起来,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有重大意义。

其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和动荡期。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调整和转型的结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治理”问题出现了,随之G20出现了。中国也顺势从世界的边缘进入世界中心舞台,直接参与了全球治理。需要研究的是,这样的结构将向哪个方向发展,谁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突出的作用。而问题的答案,则将取决于谁能最成功地在世界经济调整中把握先机和主动权。我们注意到,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找到从当前危机中走出来的出路,把注意力放到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新工业革命上。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真正软肋在科技,这场正在到来的新工业革命将使得我国可以在新的起点上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因此,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及时、果断地学习、吸收和利用这场新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最先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之上,使得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与信息化相联系的,而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的一个巨大特点,是能够以扁平的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突破纵向的等级的社会体制的束缚,从而使得最大多数的公民能够获得平等的知情权和话语权。这一特点,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也为多元主体通过民主和法治的形式治理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也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在经济和政治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面对挑战首先要转变观念

讲到挑战,大家首先会想到互联网的管理问题。确实,在互联网中出现了许多乱象,如传递色情信息、谣言等,对此必须依法加强管理。此外,还有信息安全问题包括国家和个人的信息泄密问题等,对此也要从法律上、道德上和技术上认真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而且是对人类良知的挑战。对此,我国要和世界各国共同应对这样的挑战。

但这里重点讨论的是,这一场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相联系的新工业革命,对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哪些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曾经向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科学家请教: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将会促进个体化或个性化的发展,还是促进社会化、集体化的发展?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大趋势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我们知道,社会化生产是从手工业个体化生产发展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小皮匠转变成了皮鞋生产流水线中的一名工人。马克思从这个变化中看到了与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看到了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工人阶级的特点和力量。那么,数字化信息化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这种社会化生产是否会重新转化为个体化生产呢?如果出现这样的前景,对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挑战。

科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这次新工业革命和以往的蒸汽机革命、电动机革命确实不一样,个体的作用很大,但这一革命形成的生产依然是社会化生产,只不过这种社会化生产是以更强调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人的个体作用为基础的,是充分展示个性化特点的社会化。比如,一个人可以在电脑前设计甚至生产一个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个性化产品等。人的个体作用必将大大地突破大机器生产中流水线上个人的作用。但是,这一切又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而网络就是社会化。也就是说,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个体化与社会化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获得一种新型的社会化生产。

这样的社会化生产,会不会伤害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从理论上讲,社会化生产作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决不会伤害社会主义,而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而且,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本来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也说过:我们“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所赖以建立的社会化生产,是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社会化生产。因此,这一场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相联系的新工业革命,对于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能不看到,由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我们过去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许多人头脑中的社会主义,或者说,许多人所理解的社会化和社会主义,是同发挥个人作用、张扬个性相对立的社会化和社会主义,少数人甚至把互联网视作洪水猛兽。如果不更新我们自己头脑中的社会主义观念,不重视社会个体的作用,或者更准确地说,不能有序有效地将各种个性化的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充满生机活力而又有序发展的全社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将会像现在互联网管理上遇到的困难那样,在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中陷入新的困惑。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社会进步中,尤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类没有多大的选择权,而只能认识它、顺应它、适应它。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也必须认识、顺应、适应它,在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同时,认真转变观念、应对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现在起,就要准备接受这样的考验。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