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于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10-13

「走进于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正文

于丹,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自从她在电视上解说《论语》等国学经典后广为人知,在她口中的国学经典仿佛接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犹如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今天,让我们走进于丹。

每次于丹出书引起的动静都不小,就像她在北京书市每次演讲总是人潮涌动,她以一个教授的身份,一边享受着明星式大众追捧,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讽刺和批评,外界对她的褒贬总是呈现两个极端,她曾有过解释、回应甚至还击。但这次,于丹却以一种让人意外的放松和随意与人们交流。

除了聊写书心得和人生感悟外,她意外地说起了母女间的趣事,还不住自嘲:"哎,我其实是个很二的人。"

于丹在国学教育中有自己的见解

于丹在国学教育中有自己的见解

于丹名言:四十迷惑,五十不惑

现今时代的人们经常会走入迷惑的死胡同,怎么走都走不出来。于丹也是如此。

于丹开始接触王阳明学说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时期:我是到了30多岁以后才接触一些王阳明的东西。我硕士毕业以后,24岁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那时我们的所长、我的领导是刘梦溪先生,我是他的兵,真是跟着刘先生补了很多东西。

如今年过50的于丹更加放松的状态可能来自不惑。孔子说四十不惑,但我倒觉得不是这样,人到四十岁其实是有大迷惑的。于丹觉得,年轻的时候,我们每天忙着进修、打拼、加班加点,也没有资格和空闲迷惑,人到40岁时有积累了,有时间了,世界上抉择开始多起来时,就开始内心疑惑了。

于丹告诉人们,她对于年代近一点的新儒学这批人,陈寅恪、马一浮等等都是跟着刘先生读的,同时也是在他启发下开始了解阳明心学,她第一次读王阳明是在30岁以后,真正懂得是在40岁以后,用了十年时间才彻底明白:我们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想明白了,明白了就不会跟自己、跟别人、跟这个世界较劲了。

走过10年,我想的很多事情和从前不大一样了。于丹这十年来也变了不少,她也并不讳言当年年轻气盛,当初我在讲《庄子》心得、《论语》心得的时候,只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大学教授,从书本到书本,说的都是些古代经典的当代理解。如今再出书,于丹以近乎谦卑的姿态将自己定位成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者、传播者,我都不敢自称是研究者,因为比我学问好的人有太多太多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于丹:面对公众越单纯越好

在今天的生活里,谁敢给谁指路,每个人活得都挺艰难的,每个人在寻找自己那条路,只不过我们在路上谈谈想法。于丹说,总有人问她,现在大家生活工作压力大,人心浮动,《此心光明万物生》是不是给读者指路的。《此心光明万物生》是我一路行来,对自己念头越来越清晰的辨明,阳明先生对我的启发,我愿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而已。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