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岗:为何藏传佛教最近几年越来越火?

作者:杨凤岗发布日期:2014-09-03

「杨凤岗:为何藏传佛教最近几年越来越火?」正文


1、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信仰市场是怎样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复兴的?

在“文革”期间,所有的宗教场所都关闭了。随着中共中央改革开放发展方向的确定,宗教场所从1979年开始逐渐恢复开放。最初只计划开放少量的寺观教堂,以为只有那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年人才仍然信仰宗教,而在新中国红旗下长大的年轻人都不再会迷信宗教了。然而,人们对于宗教的兴趣悄然兴起。中篇小说《晚霞消逝的时候》反映了这种情况。与此同时,带有宗教性质的气功也逐渐兴起,代替了“文革”期间个人崇拜的部分宗教功能。在1989年以后,不仅很多老年信徒重新捡起了宗教信仰,而且很多中青年人开始进入寺观教堂。

1992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方向,市场经济大潮不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经济自由,而且增加了社会流动和社会自由。与此相应,过去的工作单位、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逐渐减少功能,个人生活的不确定迅速增加。因此,1990年代,各个宗教都开始迅速增长,出现了“文化基督徒”、“老板基督徒”、“儒商”、“佛商”、“道商”、“穆商”等人群现象,五花八门的气功团体也席卷全国城乡,直至1999年嘎然而止。

进入21世纪,中国在经济上加入世贸组织的社会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的高科技发展,社会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继续提高,社会道德的崩溃让很多人痛心疾首,人们的内心需求、文化需求、灵性需求、宗教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大学生基督徒团契、大学生佛学社、各种宗教的大学生夏令营、新兴城市基督教会、城市佛教居士群体。虽然气功消失殆尽,但道教养生则吸引了不少商人名伶,各种大师大仙则成为众多贪官背后的高人。

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这一方面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破坏了固有的社会伦理道德秩序,也由此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灵性需求。然而,由于宗教政策和制度的限制,中国的信仰市场一直是个短缺经济,即需求很大,供给不足,寺观教堂场所太少。这既造成了寺庙和教堂的极度拥挤现象,而且导致冒伪劣的宗教产品泛滥。人们的宗教需求与物质需求一样,需要得到满足,长期的供不需求,必然引发很多问题,个人心理问题,社区道德问题,社会伦理问题,直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宗教群体可以起到稳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目前难以发挥出来,已经显示出发展的瓶颈。

2、佛教在目前中国的信仰市场中是否占据较大份额?(比如,有没有数据或者是研究支持这一判断)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在2007年的城乡居民价值观问卷调查,有18%的人自称信仰佛教,是各大宗教中比例最高的。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出现过宗教发展的“井喷现

象”,那么一是气功在九十年代的井喷,二是佛教在21世纪的井喷。不过,很多自称信仰佛教的人其实对于佛教的了解非常有限,真正皈依三宝的人比例很低,有些人其实信仰的是巫术化的佛教、民间宗教、功利宗教,这种宗教并不能提升信徒的灵性境界和社会伦理。

3、为何藏传佛教在近十年越来越流行?人们需要它的原因是什么?

藏传佛教在汉地流行,从社会层面来说,是因为经济发展和迁徙自由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从佛教内部来说,一方面汉传佛教很多寺庙的商业化和腐败令很多有心求佛的人们失望,另一方面,藏传佛教的密宗修炼方法神秘诱人,简单的咒语据称有超验的现世果效,因此吸引人们尝试体验。还有一点,藏人虽然经历特别的艰辛,有些喇嘛却表现出超凡的内心平安、佛学智慧,这也会吸引一些追求超越现实苦难的人们。

4、您此前是否听说过XXXXX?如果听说过,您对他在目前中国信仰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他(以及与他类似的其他藏传佛教导师)实现自身影响力的路径如何评价?

我以前没听说过XXXXX。从其网站来看,他显然是个很聪明的人,知识准备很好,精通汉藏文化,也懂得有效利用现代传媒和大学校园。其实,由于中国的宗教供给短缺,只要不受到严厉管制,只要受到官方默许,会有很多宗教大师横空出世的。这是中国的信仰时代,各种宗教信仰的需求很大,发展空间极大。未来年月,我们还会看到宗教明星突然出现的。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