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慎明发布日期:2007-08-02

「李慎明: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正文

[摘要]当前,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也出现了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这些既为中国的政治学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使之受到多方面冲击和挑战。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和五花八门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统一,通过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使中国的政治学为今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政治学;正确方向;理论创新

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始终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紧密相连,这是中国政治学的优良传统。政治学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发展的现实对政治学的要求,决定了政治学研究绝对不能祛除价值,搞所谓的价值中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界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形势出现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西方一些敌对势力针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也更为明显。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和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意识形态状况日趋复杂。面对国内外的这种形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既遇到了自身发展的大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同时,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政治学研究而言,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以及如何发挥正确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导向功能,已成为一个十分严肃的重大问题。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时间里,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大势下,中国政治学研究尤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保持正确的研究方向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学必然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旗帜和灵魂。也可以说,我们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它揭示了人类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是完全正确的,就如同1 + 2 = 3一样是不会过时的。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阶级分析方法就会过时。而主观符合客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原理,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后也应该是适用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由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自由人的联合体等基本观点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后,也是应该坚持的。我们也应当特别注意,马克思主义是生动活泼、不断发展的科学,但理论再创新、再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发展成为1 + 2 = 4,就连1 + 2 = 3. 1也不行。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条件的改变,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结论可能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但其基本的东西绝不会过时。因此,政治学研究工作者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指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继续发展的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而绝不是什么僵化教条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僵化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就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因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政治学研究,即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

在政治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理论问题,但是,对一些涉及最基本和重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等根本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动摇。政治学工作者深知政治的重要性,因此更应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许多根本的不同。如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则有阶级性。在研究方法上也往往不一样。自然科学对自然的探索可以试错,在实验室里反复不断地进行试验。小的社会科学实验也可以做,如试点。但在涉及到整个社会特别是涉及到党和国家根本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时,绝不能随意开个方子做试验。假如方子错了,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也可能改不回来。社会科学研究不能靠大的社会试验来进行,但可以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已为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我们要以此为指导,进行比较研究。如对新自由主义在俄罗斯、拉美造成的恶果与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比较研究,就会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正在做前人所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领导过市场经济,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国际资本直接、全面地打交道。我们这艘社会主义的巨轮驶向了波涛汹涌、暗流旋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海。现在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严峻挑战。别的理论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当今中国的实际,创新符合我们自己国情、道路和利益的理论,这些只能靠我们自己。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论,那么,只能当别人的思想的俘虏。因此,中国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比如,中共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九大战略思想,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政治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在九大战略思想中,第一个是科学发展观;第二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五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六个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七个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第八个是构建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九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怎样认识这九大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就科学发展观与其他战略发展之间的关系来说,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指导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和良好的国际关系及周边安全环境的全面发展,这就包括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九大战略思想决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如果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九大战略思想的话,可以用“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表述。

应该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其他八大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达到其他八大战略目标和完成其他战略任务的船与桥。在九大战略思想中,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三大战略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涵盖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种,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根本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先进性建设涵盖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那么,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认为,从一方面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大社会”发展的理论,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科学发展观当然同时也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理论;从另一方面说,党的先进性建设又体现在党的理论、思想、政治、组织、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重大的理论成果,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核心体现,是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前提和理论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党建”又涵盖了“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在充分估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提出的重大战略意义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战略地位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具有全局性的和决定性意义。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并且要长期执政;因此,在当今中国,所有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就在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共中央提出的九大战略目标,为政治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开辟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从党的建设方面来说,如何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进一步落到实处,始终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如何始终把党风问题作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来抓,真正有效地克服党内腐败现象;如何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有效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在积极借鉴世界上其他执政党其中包括西方民主党的执政经验的同时,确保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性质、本质和特色。

在党的基础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也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例如,如何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比如,科学发展观几乎直接和间接地涉及了马克思主义所有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关的问题。如何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阐发,从而不断深化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如何既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如何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又反对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教条主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既不人为炒热、授人以柄,又坚持原则,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和抵制,并正确区分和处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又如,从国内方面来说,如何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有机地统一于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大政方针之中;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统一和有效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现在所作的所有事情,都直接间接地与此有关。因此,正确回答和把握这一重大问题,意义十分重大。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坚定不移地正确把握这两个毫不动摇,并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逐步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何根据新的情况,适当调整和规范分配政策,在最重要的社会第一次分配中,更好地处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