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如:以党治国,意欲何为?」正文
孙中山一生组党无数,直到去世还在为国民党的改组而殚精竭虑。当代中国学者对他的政党理论多有研究。有学者认为,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思想虽然体现了他的革命民主精神,但与此同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他没有看到政党和国家的本质区别,似乎认为党执政后可以和国家是一回事。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有影响。笔者认为,在评价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前,最好还是回归其历史面貌。
首先,"以党治国"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辛亥首义、袁世凯窃国之后,孙中山经常反思革命及其民初政治格局。当国内出现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孙中山再也不能沉默了:
现在的中华民国只有一块假招牌,以后应再有一番大革命,才能够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但是我以为无论何时,革命军起了,革命党总万不可消,必将反对党完全消灭,使全国的人都化为革命党,然后始有真中华民国。所以我们的责任,以后就在造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真中华民国由何发生?就是要以革命党为根本,根本永远存在,才能希望无穷的发展。……我们中华民国算是一棵大树,我们革命党就是这树的根本,所以我们要格外留意,将根本好好培植。……诸君须知党事为革命源起事业,革命未成功时要以党未生命,成功后仍绝对用党来维持。所以办党比无论何事都要重要。
由此可见,"以党治国"主要针对如何革命、如何建设真正的民国。它的重点在于"办党"这件大事。他自己经常"劝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认为做事必须深得要领:
第一、须知党事为重,遇事就要办理,万不可稍有延滞,因为光阴比什么都贵。一件事早一刻办,就早一刻收效果。第二、形式与精神并重,形式完备后,才能振起精神。……第三、我们以后要注意培养人才与延揽人才,将来种种事业,非有多数人才莫可。
其次,"以党治国"不是要用本党的党员治国,而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孙中山《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中直接表达了这个意思:
本总理向来主张以党治国。以党治国的这一说,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所有的党员都要做官,才算是治国呢?如果党员的存心都以为要用党人做官,才算是以党治国,那种思想便是大错。……如果说要党员做官才算是以党治国,那么,本党的党员现在有三十多万,广东的知县只有九十多个,其余的大官更少,用这样少的官怎么能够分配到这样多的党员呢!所谓以党治国,并不是要党员都做官,然后中国才可以治;是要本党的主义实行,全国人都遵守本党的主义,中国然后才可以治。简而言之,以党治国并不是用本党的党员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至于本党党员若是确为人才,能胜任大任的,自当优先任用,以便实行本党的主义。
孙中山还指出,正是由于本党党员存有做官的心理,致使革命的暮气日深。他们"自以为革命成功,我是党员应该得官做,如果得不到官做,便心灰意懒,失却原来奋斗的精神。所以弄到海外各处党务,至今都没有朝气,各处都是暮气很深,前途是很危险的。"
第三,"以党治国"的重心在于"得人心"。这是因为"人心就是立国的根本。辛亥年满清之所以亡,是亡于他失去了这个根本;民国之所以成,就是成于我们得到了这个根本。"今后要使革命真正有功于中华民国,就是要"得各省的人心,得全国的人心"。"得人心"的方法主要有二:
第一是要本党现在的党员,人格高尚,行为正大。不可居心发财,想做大官;要立志牺牲,想做大事,使全国佩服,全国人都信仰。……
第二是要诸君注重宣传,叫本党以外的人都要明白本党的主义,欢迎本党的注意,然后本党施行主义便无阻力,便无反抗。"
尤其是第二个方法,孙中山认为它是"以党治国的第一步工夫"。只有这个工夫做到了,"诸君把这个主义宣传到全国,使全国人民都赞成,全国人民都欢迎,便是用这个主义去统一全国人民的心理。到了全国人民的心理都被本党统一了,本党自然可以统一全国,实行三民主义,建设一个驾乎欧美之上的真民国。"
第四,"以党治国"不是要消灭反对党,而是要融反对党于国民党。孙中山曾说:
吾等对于三民主义应当有坚决的信仰,要使吾等皆愿意为主义而牺牲,为主义而奋斗。且吾等必先具有此决心,有此志愿,然后用宣传的方法,使全国大多数人民皆与吾等具有一样的决心,一样的志愿。能吸收多一个同志,就可减少一个反对党。
必须注意:孙中山这里用的是"减少"而不是"消灭"。所谓"减少"反对党,对于国民党来说就是壮大力量。他指出:
我们国民党是革命党。革命的方法,有军事的奋斗,有宣传的奋斗。军事的奋斗,是推翻不良的政府,赶走一般军阀官僚;宣传的奋斗,是改变不良的社会,感化人群。要消灭那一般军阀,军事的奋斗固然是很重要;但是改造国家,还要根本上自人民的心理改造起,所以感化人群的奋斗更是重要。因为,这个原因,诸君从今以后,便要尽力去宣传,介绍国人加入本党。在一年之中,不要做很多的事,只要一个人感化十个人,介绍十个人入党。我想一个人介绍十个人,不是难事。再过一年二年以后,便是以十传百,百传千,推广到全国,那就是全国的人心完全被本党所感化。到了全国的人心都归化于本党,就是本党的革命大告成功。
只有"到了四万万人的心理都归化本党,本党便可实行以党治国"。也就是没有反对党,只有一个坚信三民主义的党了。换言之,问题不在于有无反对党,而是本党的主义是否能够征服所有中国人。因此,最核心的问题便集中到本党的主义上。依孙中山之见,三民主义是"救国之道,舍此末由","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它与政纲的性质是不同的:"主义是永远不能更改的,政纲是随时可以修正的"。因此,只要信仰的主义的确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建设新国家一个最完全的主义","以党治国"就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