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毅:“继承与创新:法国奏出的二重曲”

作者:王正毅发布日期:2015-06-06

「王正毅:“继承与创新:法国奏出的二重曲”」正文

关于传统和现实的关系,也就是关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关心的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无论是有思辨传统的德国,还是有浪漫传统的法国,还是只有二百年短暂历史的美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在关心这个问题。这不但是一个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多学科关心的问题。在座如果有学政治学的,可能关心这个问题,学社会学的、历史学的、经济学的,如果你们回过头来看看你们自己的学科,从50年代开始的学术领域中大多都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多学科课题。

在我们中国,这个课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古老到什么程度呢,古老到可以和美国的历史相比,美国建国只是二百多年,我们中国关注这个课题也将近是二百年,即大致从1800年开始。但我们说它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从6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70年代"四小龙"以及随后东盟国家经济上的跃进,到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所有东亚国家都在关心这个问题,特别是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古老传统的国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现实中有所创新,不做西方文明的附庸?应学校的要求,我今天主要谈一谈法国是如何处理传统和现实两者关系的,我想这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法国如何处理与西方国家体系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是法国是如何继承传统的,同时在现实中又是如何创新的;第三个是,我想作为重点特别讲一讲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我们的传统,如何在现实中创新。

一、法国与西方世界

初看起来,法国在西方世界并不起眼。就领土面积和人口而言,它的领土面积也就是55万平方公里,它的人口是5800万。而与法国在人口规模和面积大致相当的国家,在其临近有好几个:土耳其人口是5900万,面积是78万平方公里;英国人口是5600万,面积是24万平方公里;德国统一以后人口是7700万,面积是35万平方公里。我举这些简单的例子,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把法国与英国、德国、土耳其这些国家来比较?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理上相邻近。当作这么一个比较时,你丝毫看不出法国的独特性。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这是和西方国家比,因为法国是西方国家。

就法国在西方世界体系的地位而言,法国一直没有达到它想要达到的地位。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第一个向海外扩张的国家不是法国,第一个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不是法国,第一个成为世界性的霸权国家的也不是法国。到了本世纪80年代,法国也没有在西方政治经济体系中成为霸主,而与其相比,17世纪中叶的荷兰,19世纪中叶的英国,20世纪中叶的美国都作过西方世界的、乃至全球性的霸权国家。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说法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国际体系中一直存在。大家都可能记得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我们说,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尤其是对西方世界产生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随处可见,今天流行于世界的自由、平等、博爱起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这种精神对世界的影响完全可以和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起源于美国的信息革命相媲美。美国的《独立宣言》不也借鉴了这种精神吗?那么到了19世纪英国处于霸权地位的时候,法国怎么样?法国也在进行它的殖民统治,非洲基本上是处于法国的统治下,亚洲的越南、柬埔寨也处于法国的统治之下。与英国对殖民地的掠夺主要是物质掠夺相比较,法国对殖民地的掠夺更多地是精神掠夺和统治,关于这一点,你只要去参观一下法国著名的卢浮宫里的东方展厅就会有这种体会。那么,处于美国霸权时代的法国又如何呢?我们知道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的霸权体系,但我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这一时期法国的行为,你就会发现,在西方第一个向美国提出挑战的是法国。在美国努力营造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立时,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改变了过去和苏联完全对立的态度,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思想;1967年,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法国提出撤出北约。在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完全对立的时候,有谁敢从任何一个体系中撤出来?法国还有一件事,大家也许不会忘记,在60年代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反对资本主义体系运动中,法国的"五月风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那么冷战后的法国的表现又是如何呢?首先是积极参与中东事务,然后是希望在北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在其它国际事务中不断扩大法国的影响。法国这么一个地理面积和人口都不太起眼的国家,在西方世界体系中的作用是多么独特(与西欧地理面积和人口相近的其他几个国家相比)。

二、法国的传统和现实

如何继承自己的传统而又不固步自封,如何关注现实又有所创新?这是当代许多国家都在关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以上我们谈了法国在西方国际体系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接下来我们谈一谈法国是如何继承自己的传统的,又是如何在现实中不断创新的。

一个民族现在要谈传统,我想尤其在当今国际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那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传统在当代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关于传统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术界对此的争论也是非常大的。今天,当我们谈论法国的传统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关于法国的传统,你可以列举出种种的特征,非常具体的特征。根据我自己的亲身观察和分析,法国的传统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我想我谈的这三个方面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我相信是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文学和艺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学和艺术,但法国的文学和艺术却是非常独特的,尤其是艺术。我说一句话可能大家都会同意的,我说法国尤其是巴黎是世界艺术的汇集地。所有的世界最新艺术思潮主要来自巴黎。我不懂艺术,但我亲身体验到巴黎是艺术的天堂。法国人在继承艺术传统的同时,一直保持着自己在这方面世界领先的地位。关于这一点,只要游览一下遍布巴黎的博物馆就能体会出来。在这里,我只向大家介绍三个博物馆。第一个就是著名的卢浮宫,它有七个展厅,这七个展厅的内容大致上是19世纪以前的艺术史。也就是说19世纪以前的艺术精品几乎全部在里面。第一个展厅叫东方展厅,那是关于东方古代的,第二个展厅叫古埃及展厅,第三个展厅叫希腊罗马展厅,第四个展厅是油画展厅,第五个展厅是雕塑,第六个展厅是装饰,最后一个展厅是素描。东方展厅这里我再说一下,我看到那里把大块大块的砖垒成一个城墙,中国的古城墙,我说那个城墙在北京有,西安可能也有。但法国在入侵中国时却把它带回巴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文字碑、罗马和希腊的雕塑等等都有。所以,你到了卢浮宫,如同回到了19世纪以前的世界。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说法国的侵略,和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重视商业非常不同,它非常注重文化。比如法国入侵柬埔寨的时候,就在柬埔寨建立了法国远东学院。法国在1954年撤出柬埔寨以后,远东学院就迁回巴黎。从中世纪到19世纪中叶,整个欧洲的油画,盛行的油画、装饰的艺术以及素描,都可在卢浮宫发现,诸如令人着迷的《蒙娜丽莎》。第二个博物馆是著名的德奥赛博物馆。如果说卢浮宫是19世纪以前世界艺术的汇集地,那么,德奥赛博物馆就是19世纪世界艺术的汇集地。为了使巴黎成为19世纪世界艺术的汇集地,法国政府专门建立了这个博物馆。它虽然比卢浮宫小一点,但我把它叫做第二卢浮宫,你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整个19世纪艺术思潮的进展。它有五个展厅,第一个展厅是折衷主义和现实主义(Electicism and Realism),第二个展厅是现实主义后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第三个展厅是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第四个展厅是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Naturalism and Symbolism),第五个展厅是关于1900年以后的绘画。我是一个东方人,而且我从来没有学过艺术,但参观完德奥赛博物馆,我大致上对19世纪西方的艺术史有一个梗概的了解。参观完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展厅,对"当颜色是最充足的时候,形式是最丰满的"这句哲理便有了深刻的理解。第三个博物馆是著名的蓬皮杜中心。为了搜集20世纪的世界艺术,法国在蓬皮杜总统执政期间,建造了这样一个形状非常怪的博物馆,它的占地面积很小,全部是玻璃,这里主要展览20世界的绘画艺术。

以上所讲的总括起来就是,法国非常重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也非常重视传统的教育。如为了教育儿童,法国政府规定,14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以下的儿童进所有的国家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这是法国传统教育的最好方式,它的这种免费参观,使得法国的儿童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的传统是什么。但法国在继承和保护传统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现实的创新。大家都可能知道20世纪后半期兴起后现代主义。法国一方面想成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驱动中心,另外一方面又不想破坏巴黎市的传统建筑的优美布局(比如,街道到处是舒适的咖啡店,如果建高楼大厦,就会破坏其布局),于是在巴黎市区的外围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建筑群叫做La Defense,在那里,你可以明白后现代主义的真正涵义,感觉到现代大都市的气息,就如同到了纽约和芝加哥。这样,既保持了法国的传统建筑,又使人感觉到后现代主义的气息。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

我现在介绍法国传统的第二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法国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大家都知道法国在服装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在这里说它在社会思潮方面也是非常独特的。

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点西方的历史就会知道西方的思想进程,有的学者将西方的思想进程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智慧的时代,中世纪黑暗的时代,17、18世纪启蒙的时代,19世纪理性的时代,20世纪分析的时代。19世纪理性主义最为典型的代表是黑格尔的思想体系。进入20世纪,英国人对德国人构造的理论体系的最大反应是强调实证。为什么强调实证,因为英国人从17世纪开始就有科学实验的传统,所以英国人进入20世纪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对理性主义。欧洲其他国家也从20世纪初开始反对理性主义,强调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美国也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反对19世纪的理性主义。法国不同,法国是从关心人自身,关心社会这个角度来反对理性主义。其中最具世界意义的是两大理论:一个是存在主义,一个是结构主义。法国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以及加缪,他们两位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那么你看看他们的作品,你看看他们作品的名字,你就会知道,法国人在英国人从实证、经验的角度来反对19世纪德国的理性主义的时候,法国人是如何来反对理性主义的。我们先来看看萨特的成名著作:《苍蝇》、《肮脏的手》、《存在与虚无》、《呕吐》、《魔鬼》、《善良的上帝》,你再看看加缪的成名作:《鼠疫》、《堕落》、《陌生人》。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生以及人类所生存的社会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不是理性主义所说教的那样,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自己的选择以及你自己的创造。在60年代,法国又出了另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就是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施特劳斯。在他看来,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没有原因的,任何事情都是融贯的整体的一个部分,并且具有它的意义,人一旦知道了生活的真实结构,就有可能去改进它。这种力量来源于下意识。这种观点与理性主义所说的结构是非常不同的。结构主义的大师还有后来的富科和阿尔图塞。所以,我们说,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是法国对20世纪社会思潮的最大贡献。从此,我们也可以发现,法国的社会思潮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法国人更多的是思考人类自身和其所生活的社会的意义。这实际上是法国大革命对人以及社会反思的延续。

法国传统的第三方面是对历史的重视。从学术研究的方式来看,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