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正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强烈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了深刻阐释和解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所提出和阐释的新思想与新观点,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了同中华文化的融合与贯通。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的阐释。讲话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凝聚了党心民意,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也体现了我们党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引领社会进步,是我们党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具有高度理论自觉自信的实际体现。解答实际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也是理论创新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所在。新的思想观点,越是能反映实践的要求,对实践中的问题解答得越明确,就越能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就越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以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对一些重大实践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遵循。其主要思想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针对有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同资本主义的说法,他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他认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就在于我们党把它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解决了中国问题。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以实际作为兑现党对历史和人民的承诺。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和长远目标出发,提出并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这样的中国梦,是我们党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也是我们党对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承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包含着这种梦想的追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党正在兑现承诺,使梦想成为现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要以更大更好的实际作为完成这种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习近平指出:"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3〕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既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也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张。
第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4〕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我们党总结历史教训和现实经验形成的深刻认识,其中也包含着对世界各国和我国历史上有益做法的借鉴。
第五,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过程中,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第六,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6〕习近平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必须要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正确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构建整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
第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强调,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以及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7〕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同时,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第八,努力弘扬和展现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8〕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第九,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强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9〕要强化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在强调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还强调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他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0〕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些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视野,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一以贯之的主题和强烈的改革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始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新命题。此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促使着党的理论不断创新;不断解答新的问题,体现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实际价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继形成,不断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使我们党有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事业不间断、不停滞,理论必然要有新发展。把已有的理论运用到新的实践中,会使已有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针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就会给已有的理论增添新的内容,使已有的理论得到更大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进一步解答,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的认识为基础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论判断,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既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