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落后的根源」正文
作为一个南方人,也许由于“同性相斥”的缘故,年少时对北方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很羡慕他们的强壮、直率、重义气、憨厚。而这些都是南方人不普遍具备的。但我承认北方人在我的心目中形象正在变坏。当然,北方人的那些优点还是存在的,主要北方人普遍的“左”,并由此产生的经济、心态问题正在变地丑陋。
不可否认,南方也存在着不发达的地区,但与北方不同的是,南方的不发达地区,大多是因为地理、交通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地区的观念也是普遍落后的,但那属于一种“未开化”式的落后。而北方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缓慢、落后与此不同,那里(如东北)并不存在地理、交通等环境的制约(在这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它的优势甚至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只能认为,北方的落后与“左”的意识形态的根深蒂固有密切的关系,因而贫穷之症更难治愈。北方的落后,早在1912年10月,孙中山就说:“革命起源于南方,而北方影响尚细,故一切旧思想未能扫除净尽,是以北方如一本旧历,南方如一本新历”。北方人对市场和商品没有象南方人那么熟悉,与市场意识淡薄相呼应的是计划观念(包括计划经济与计划政治)的强烈。“左”的一整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方法,行为准则根深蒂固。
40多年来,北方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典型,大庆、大寨、小邢庄,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王进喜、陈永贵、焦裕禄,但在“左”的影响下,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地人心慌;以粮为纲,搞地穷当当,陷入了“越左越穷、越穷越左”的恶性循环。北方人的大寨红旗与南方人的“包产到户”也算是“世纪之争”。改革开放多年来,很多“左”的东西虽已消除,但南北方在观念上的差距仍很大。“南方街头广告多,北方街头口号多”。北方人观念的落后,不用找什么特殊、阴暗方面的例子,仅仅地方政府从做好事的立场出发,所制定的一些啼笑皆非的政策就可见一斑,就在去年我从报上看到的:如北方某市规定教授的子女高考可以加分;用行政手段“推销”本市卷烟厂的产品;变相规定汽车对行人“撞了白撞”(我不太注意收集资料,上面几件事具体的我就说不出来了,但好象都闹地纷纷扬扬,不会有假)。应当承认这些规定、制度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尊重知识、发展经济,但这充分说明了北方人观念上的世袭思想、计划经济、等级观念的盛行,“到了搞‘左’不知‘左’,守旧不知旧的程度”---黑龙江省委书记孙维。在体制变革中,北方人“你要砸我铁饭碗,我就要跳天安门”,动不动就要上告、上访、捅刀子、绝食,而这在南方并不常见,“你要砸我铁饭碗,我就要跳龙门”则有不少。
“左”造成的南北差距拉大,也造成了北方人心理的失衡,激进、排外、武断、仇视、个人崇拜大行其道(当然,这也不全是失衡的结果,也是“左”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这点在网上论坛很容易看地出来,那些动不动“我一脚踹死你!你这个**的狗”的革命小将,十有八九出自北方,论坛上的“左”派也是北方人居多,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他们还不会是一流“左”派,都只是些二、三流的。正如我讲过的:“落后地区往往不但观念上是落后的,甚至连代表他们观念的人物也产生不了”。至于能“左”出成就来的更是如此,就我所知道的,何新、韩德强等“左”派风云人物都是南方人。从历史上来看,北宋之前,南中国人在中央政权中只是微不足道的点缀,到南宋,南中国人夺取了一半的宰相席位,而到明清时代,各科状元、榜眼、探花总共224人,北方人只有24人。尽管所有的中央政权都在北中国,但南中国人成为那些政权的核心。而“出身”于北方的法论功,更是北方人个人崇拜需求的一种反映。据我说知,法论功在南方并没有很大的市场,我不知道法论功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力”,但法论功的要害无疑明显的:不管有什么他们认为的必要,但崇拜一个活着的人无疑是落后、专制的思维方式,崇拜一个活着的人,在历史上产生的悲剧难道还不够吗!?
北方人“左”的意识形态是有历史和地理根源的,卡尔・A・魏夫特在《东方专制主义》上的“治水社会”恐怕就是它的根源:特殊的地理环境要求大规模治水,治水的必然结果就是中央集权主义的发展。东方社会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只要当人们利用灌溉,必要时利用治水的方法来克服供水的不足与不调时,农业才能顺利和有效地维持下去,这样的工程时刻需要大规模的协作,这样的协作反过来需要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于是便出现了“仁慈的形式、暴虐的实质”的“治水专制主义”,即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与水利就有密切的关系,《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尤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而南方的情况与此不同,并没有象黄河那样泛滥的历史。鸦片战争以来,中西交流日益频繁,南方是这种交流的前沿阵地,重要的商埠基本都在南方,在这样的环境下,南方人的眼界、世界知识和各种近代民主政治意识就比北方人要多,要宽,要强,近代开明人士基本上都是南方文化的产物。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共产主义”(至少与当时的其他观念比起来偏“左”)运动在北方---陕北决定性的兴起,表面上的原因是在南方一次“反围剿”的失败,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南方并不太认同那种价值观的结果,在北方,它找到了生存的土壤。而那种价值观在战争年代或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是非常适用的,因而它最终统一了国家。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计划的(政治、经济)东西(或曰“左”)就显得落后了。
列宁说:“差异就是矛盾”,南北差异就意味着南北矛盾。日本国民经济研究协会理事长叶方和甚至认为:“中国分为停滞的中国与增长的中国”。不久前长谷川弘一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反映,其中有“在总体素质上讲,南方支那人又要远远优于北方支那人”一句,在用词上虽然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不过北方人除了谴责他歧视中国的言论,是不是也要感觉出些什么来?但我觉得中国南北的差别不是质的差别,而是量的差别,它们文化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一致的,它们是由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谁愿意中国四分五裂,但如果这些统一愿望最强烈的北方人不能改变自己的观念,要寻求独立的将不会只是几个岛屿了。这是我所担心的。凡一个睡着的人,除了神话中的“睡美人”,看上去都会给人一种丑陋的感觉。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北中国人!你什么时候再美丽起来?重新焕发曾经有过的亮丽容颜?北中国人!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