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经济低碳发展符合新常态

作者:厉以宁发布日期:2014-12-29

「厉以宁:经济低碳发展符合新常态」正文

经济低碳化的背景和内涵

1972年,罗马俱乐部就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个重要的报告,在报告里,对工业化进行了反思,认为环境污染会对人类未来造成威胁。从这以后,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生物学家,还有气象学家等等,都感到环境治理问题非常重要。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专家们感到,如果照现在的方式走下去,我们将来会遇到能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甚至人类的生存都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们感到气候的变化是重要的。明确提出了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把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作为国际共同的义务和责任,政府要管这件事。这样,低碳化就正式写入各国经济发展的纲领之中。这意味着环境治理的理念从此发生了变化。

1992年以前,人们也注意到环境的污染和环境的治理。但当时主要是治理排的废水不能有毒,排放的废气不能有毒,丢弃的废渣也不能有毒。有毒是危害人的健康的,可能致死。但是,从1992年讨论世界气候变化的时候开始,即使排放的气体没有毒,比如二氧化碳,也不能过度排放。为什么呢?因为二氧化碳造成的第一个严重结果,就是全世界气候变暖了。全世界气候变暖以后,北极南极的冰山都化了,怎么办?海平面就会逐步上升。海平面逐步上升,有些岛国将不能存在了,很多国家的沿海都会淹了,这是第一个反应。

第二个反应是,气候变暖后,我们还不能预料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病毒出现,因为新病毒的产生可能是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在一起。

还有各个国家内部又会怎样呢?比如中国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都有积雪,假如这些积雪越来越少,融化了,中国又会遇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谁都不能预料。所以经济低碳化就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2009年八国集团峰会上提出,到2050年,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应减少50%。这意味着经济低碳化的时代已经来临。经济低碳化的内涵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是相互配合的。一个方面是低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内;另一个方面,经济要能可持续发展。这两方面的目标(低排放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分的,只片面的强调其中一面,都不符合经济低碳的要求。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将来应该零增长,因为只要有增长,排放就会存在,就会有危害。这没有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赞同,因为人口在增加,零增长是不现实的。最后归结为一条,这就是寓经济低碳化于经济持续增长之中:既有持续增长,又在持续增长中实现低碳化。

经济低碳化的决策,对中国尤为重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高碳化是严重的,20世纪90年代就引起全世界注意。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逐年上升的,而且从2010年起,不论是碳排放的总量,还是人均碳排放的量,都在上升,201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第一。这可不是一件光荣的事。这也表明了经济低碳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应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样三个发展。

回收利用也是绿色增长

经济低碳化是同绿色增长适应的。什么是绿色增长呢?绿色增长是指无污染的增长,无论对工业、农业、服务业来说,都应该是清洁生产,废水、废气、废渣,其中可以净化的,成为可以再利用的,就利用。垃圾回收利用,也是绿色增长的重要内容。

绿色增长该怎么看?第一、清洁生产。第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物资要回收,回收符合循环经济,也符合绿色经济。关于废品的回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澄清:从事物资回收行业同生产部门没有区别,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和生产工人一样,都在创造财富。

如果没有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全国一年要多砍多少树?怎么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纸张的需求呢?如果没有破铜烂铁的回收,全国一年要进口多少金属?否则就不能够满足对金属的需求。所以,传统的概念,把他们看成是捡垃圾的,实际上,物资回收者和生产工人同样重要。还有就是上饭馆吃饭,上小摊子上吃饭,做饭做菜的是食品加工者,如果他们有工厂,饭菜能卖,卖盖饭,那不是跟食品工厂一样吗?同样他们都是食品生产工人,只不过食品生产工人的产品是在商店里卖,他们是在自己饭馆、小摊上卖。

什么叫绿色GDP?如果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是没有经过净化的污水、废气、废渣,一旦排放出去以后,还需要进行再处理,再回收。在计算GDP的时候,因为有废水要重新处理,应该从增长的GDP中扣除这一块。简要地说,绿色GDP就是扣除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扣除了环境治理的费用以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GDP。

我们应该有一个低碳的产业结构。低碳的产业结构关系到绿色增长和绿色GDP能否实现的问题。中国要建立一个低碳的产业结构体系,仍然是有待于完成的任务。关键问题是,中国低碳技术的创新是严重不足的。有四个原因:

第一、缺乏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低碳技术创新得有个市场主体,主体是谁?是政府还是企业?应该是自主经营的企业。但现在专门研究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的企业很少。政府也起作用,但是政府工作重在规范、引领、扶植和监督。

第二、中国的低碳结构之所以难以形成,还由于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企业的创新技术动不动就被偷窃了、假冒了,这是企业界感到最头痛的问题。如果不治理整顿,中国的低碳技术创新很难有出路。

第三、低碳的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都严重不足。这怎么办?必须加快培养人才。低碳人才是哪个系培养出来的?没有专门的搞低碳的技术和管理的院系。所以说这方面的人才需要培训来培养。

第四、重视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开发,并需要有适宜的制度条件,这将在改革中实现。我们现在经常谈红利,其实所有的红利都是潜在的,潜在的红利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挖掘它,让红利变为现实。低碳带来的红利是具体的:环境清洁了、身体健康了、疾病减少了、社会和谐了,这都是红利,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它,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我们要懂得,低碳会带来红利。社会和谐,怎么讲?一个工厂天天有噪音,天天排废气,老百姓就骂你,想办法抵制你,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反映了社会的不和谐。所以加强环境治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的。

中国不仅需要低碳结构的调整,而且需要产业升级。低碳的结构调整实际包含了三个内容。第一、关停一批高碳排放的企业。造成污染的工厂,要多渠道解决下岗工人的安排,这就是地方政府遇到的一个矛盾。它们往往明停暗不停,你来检查,我就打开环保设施;你不来检查,我就不开了,因为费电,因为成本高。

第二、新建企业中采用低碳技术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要牢牢把好这个关。

第三、现有的企业中,如果发现它的产品被购买者消费后会增加碳排放,应该停止生产这部分产品,其他产品照常生产。

还有,降低碳排放最好把产业结构调整,同产业升级结合在一起,这是重要任务。现在老说,沿海成本太高,沿海的工厂可以向外迁徙或向内地迁徙。首先讲向外迁徙,在中国因有污染,不让办了,迁到东南亚去办厂,东南亚那里也是有人居住的,全世界碳排放的总量一样增加。迁厂不应是简单的位移,简单的位移还是污染。所以应该鼓励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的升级。

在低碳化过程当中,结构问题比GDP总量问题更重要。2010年我在日本东京、大阪两个地方考察,中国大使馆的一位参赞一路陪我。他说,从外表上看,他在东京工作了几年,城市规模没大变化,十年前东京规模就这样,可是你走进每个家庭去看,家内的装备全变了。家里厨房是智能化的,卧室是智能化的,卫生间也智能化了,又节能,又低排放。它的工业已发展到这个水平,我们和日本比,还有一段距离。别看我们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了,但是论结构,比如低碳的结构方面、设备制造的结构方面仍不如日本,所以还需要努力赶上。

农、牧、林、渔业的低碳化

这些都属于第一产业,过去我们想到的低碳化是第二产业的事情。实际上,第一产业有严重的碳排放问题。为什么?以农业来说,农业普遍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如果不改,中国不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农业国。应该怎么做?现在中国农业的碳排放居高不下,大概是有8000万吨/年。

走向低碳化,农业方面的措施有以下五个措施:第一、减少化肥使用。第二、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第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资。第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水利工程。第五、农业中土地的利用不足。

土地确权主要是:怎样让农民对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宅基地房屋的产权三权明确,三证到手,农民就心定了,就会安心生产,扩大养殖业,种植业。将来谁来种田?过去一直担心这一点,农村年轻人都走了,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农业还能搞好吗?现在情况变了。在浙江考察,我们发现土地确权以后,农民的三权三证到手了,外出的年轻人回来了,不外出打工了。打工成本太高了,如路费、和家人长期分居。回来了,学农业知识,办好家庭农场。现在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农民办家庭农场。此外,农业合作社也兴旺起来了。

紧接着,农业技术下乡了,农业资本下乡了,企业进入农村。我们可以预料,农业低碳化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会逐渐被重视。现在,秸秆回收送到发电厂,代替煤。秸秆粉碎后还可以做原料,这是一项新的技术。

牧业和草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牧业当前的问题是什么:第一、牧业的废弃物实际上是造成污染的重要方面。牛羊遍地拉屎,这就是污染。另外,这会把水源污染了。人畜饮水困难。还有,中国内蒙古有大片牧场,但草的质量是不行的。那里的牧草,蛋白质含量低。牧主干吗要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牛奶里?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根源在于草的质量低。所以,现在大规模的改造草业,以便振兴牧业。

第二、如果草的质量提高,牛羊吃了,奶的蛋白质含量会上升。另外,改良后的牧草应当无公害,不会有昆虫寄生在草上。改良后的牧草还是节水型的。现在内蒙古的草业,正在实施牧场改造。最近草业公司在北京发展,准备把改良后的草推广到城市,因为城市的草地现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种草耗费水,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中国城市缺水。还有,外国生产的草会带来病虫害,这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要培育出一种新的适合中国城市的草,除城市绿地采用改良后的草以外,也在高尔夫球场推广,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太大了。这些都有助于走向低碳化。

中国草地的面积占世界第二位,培育新草种十分重要。中国天然草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体上占中国碳排放量的一半。可见,草场不改造,是一个大问题。

关于林业,需要仔细讲一下,因为这是中国当代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国有林场改革是困难问题,正在探索之中。

我最近带队到黑龙江调研,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都去了,在那里看到,大体上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按照国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模式。国家森林公园,改制后作为企业,可以上市。有林地可以折算为股权,但国有林业股权是非流动的,如果流动,国有林地股权可能易手。

第二种模式,工业承包。承包者可以是森林工业集团,或者是其他的工业集团。承包者与国有林业部门订立林地承包合同,每年交多少承包费,租赁多少年,多少年以后再重订合同。根据合同,承包者应履行森林保护的职责。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