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权:电子纸:昂贵的报纸“替代品”」正文
2010年3月3日,汉王科技上市时,我跟朋友说,今天最遗憾的事是没有卖空机制,否则,我就发了。我当时已经预料到汉王科技股票今天的走势,真不是吹牛。我倒没有预料到这种产品去年的竞争火热程度,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傻企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这个明显没有前途的市场中;我只是判断,电子书、电子纸这种产品是过渡性的。
报业的自我意识有时让人捉摸不透,想当然地认为人们阅读报纸很大部分是为了报纸版面的形状,称为“有阅读感”,并以此作为报纸的重要优势,也作为运作新媒体的重要依据。却抛弃自身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如电子纸。
一、被寄予厚望的电子纸
电子纸应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形态,一种就是现在比较大家都能见到的电子阅读器的形态,比较厚;另一种据称能够模仿纸的模样能够卷起来。他们的特点和优势是都采用电泳技术,能使电子产品显示的字幕看起来像报纸一样没有反光。像纸一样,这是它对于报纸的卖点所在。
电子纸被寄予厚望。
iREX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国富在2007年5月31日的“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题目叫“电子纸、数字报业腾飞的最佳载体”。[1]周国富是个商人,他在那个研讨会上以此主题演讲属于叫卖性质,夸张一点无可厚非。
一些媒体人也对电子纸寄予厚望。“这种新型电子纸将替代传统报纸,人类的数字化生活也许要因此而翻开崭新的一页。”[2]
新闻出版总署甚至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报纸出版单位积极探索多种数字出版形式和经营模式,其核心是以电子纸张作为新型内容显示介质的主要实验方向和突破口。[3]
而且,业界也在积极的实践电子纸实验。2006年4月15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率先在iRex电子纸上展现和发布了全球第一份电子报纸,是其推广的4I战略中的“I-paper”;2010年5月20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未来馆放置了一个电子纸,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观众感到震惊。“一场颠覆阅报习惯的革命即将到来。”“‘电子纸’将带来的报业未来”,很多人这样感慨。2006年10月25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iRex电子报纸――《宁波播报》,其内容除了本地新闻外,还涵盖了全国各大城市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2006年10月27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面开通了旗下四报三刊的iRex电子报刊,成为全球首家全面进入电子纸时代的传媒集团。国内的积极实践,用周国富的话来说就是,“以前我们提倡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今天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在电子纸方面,我们领导世界潮流,走在世界的前面。”[4]
国外也在实践。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报业便开始了对电子纸的探索,先后推出这种电子报纸的有美国《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英国《每日电讯》,意大利《共和报》,比利时《比利时时报》,韩国《朝鲜日报》等多家报社。在此基础上,荷兰iREX公司还牵头成立了电子纸新闻联盟。[5]
二、像纸一样的电子纸
被寄予厚望的电子纸结果却是令人沮丧的。现在,距离电子纸实验者的实验已经过去5年多时间了。从各种材料看,除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这三家开始实验者外,并没有其他的报社参与这个实验。即使在这三家报业集团内部,现在也很少听到有关电子纸的声音。由于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这些电子纸报纸大都局限于试验性推广阶段,大多采用赠送的形式,提供给数量有限的高端用户予以体验使用。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首批免费赠送给5名读者体验后,又增加了300名体验者,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订购了2000台电子纸产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订购了1000台。[6]但之后都渺无音讯。即使这些公开的数据后来都备受争议,很多了解内情者认为,这些报业集团的电子纸产品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数量,都仅仅只有不多的几台。由于主题的原因,这篇文章不对此争议展开讨论。
电子纸被寄予不同一般的希望的原因在于其像纸一样的特性,与其他电子产品有所不同,电子纸采用的电泳技术能使其所显示的字幕不反光,阅读要轻松一些。“读起来就像报纸一样”。
电子纸所以被称之为“纸”,就是由于它正是作为纸张的替代品而被研发出来的,目前的电子纸具备了一些传统纸张的特性:1、环境光下阅读,室内外均有较好的易读性,但黑暗的地方无法阅读;2、亮度和分辨率较高,180度视角;3、反射式(液晶屏为投射式),视觉较舒适,可调节字体大小,保护视力;4、图文刷新后不耗电,节能;5、重量约300多克,便携,适合移动阅读。介绍者称:“电子纸融合了数字新媒体的特性报业对电子纸的尝试和探索,并不仅仅是为了把内容放在一个新的数字平台上,而是要通过这种新型介质,满足受众对新型内容和消费体验的需求,满足广告主对精准传播的需求,从而重构报业的商业模式,寻找报业在数字内容时代的生存之道。”[7]
这些年来,报业在运作新媒体时主要是两个思路,一是把新媒体的技术无条件地的“拿来”,为我所用,如本专栏之前所分析的3D报纸、有声报纸、卫星报纸;二是试图把报纸的优势转移到新媒体中去,如电子纸。用新的载体试图容纳传统报纸的介质特点,这便是电子纸的指导思想。这两个思路都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三、阅读感的实质是随性?
报业一直很想探究,为什么在网络媒体繁荣,信息无限丰富的情况下,报业仍然有着市场价值和较为丰富的读者资源。阅读感是报业总结的一个重要优势。电子纸希望继承报纸的这种阅读感,原版原样、不伤眼睛、有油墨香味,等等。比如电子纸正在朝着弯曲折叠超薄的方向发展。
“对于有些老读者来说,读报不仅是接收信息,同时也是手触纸张、感受油墨芬芳的独特体验。在网络时代里,这些特点仍然是报纸的魅力所在”[8]“已退休好几年,每天在家都要看报,一天不看就会浑身不自在,因为,他闻惯了那淡淡的油墨香。”[9]
在各类媒体上诸如此类的表述不胜枚举。核心观点就是报纸的纸型和油墨香是报业应对新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优势。
这挺有意思的,有人有喜欢油墨味道的怪癖不足奇怪,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奇怪的是这种非常边缘的心理竟然被一些报人们奉为报纸的优势之一。这对挽救报业的努力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淡化了最应该被重视的报纸优势――随性。
与其他媒介相比,报纸是最让人轻松的媒体,阅读它,你没有任何的负担感。我认为,报纸是最随性的媒介。这是新媒体时代,报纸的最大优势,很多人往往忽略它。
四、随性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放一边,以后再看。便于保存、收藏的优势。而网络则不稳定、易删除,电视画面转瞬即逝。报纸可从容地读,它既不催你,也不逼你。闲时拿起,忙时放下;既可对之匆匆一瞥,翻一翻,也可将它细细品味。既可以消磨时间,连标题符号都看过,也可以只看个标题,知道个大概就了事。既可以欣赏广告美丽的画面,也可以不放过对己有用的广告的每一个细节。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自由。
想扔就扔,不想扔就送给收废品的老大爷。价格便宜,这是报纸的最大优势,与其他所有的媒介相比,报纸都是更容易获得的,有人称之为易得性。报纸不光是价格便宜,而且渠道布点极广,非常易得。每个人的上班下班买菜的路上就能在路边摊贩上买到报纸,如果订阅,直接到自家信箱去取就是。
广播需要买个收音机,现在人一般在汽车里听广播,甚至需要一辆几十万的汽车;电视机需要几千元,现在数字电视每月需要收视费用;网络需要电脑,也是几千元,每个月还需要上网费用;iPad也比较贵,到上面下载的产品很多还需要另外交钱。
一种媒介价格昂贵的结果不仅仅是要多花钱,而是更不方便。因为需要照看它,如果不是特别有钱的人,不能随意地毁坏,也不能随意地丢弃。谁会看完iPad上的东西就把机器随手扔进旁边的垃圾桶呢?电子纸也是如此,一千多块钱的东西,可不是想扔就扔的,除非你是什么“二代”之类的,那另当别论;但是报纸就可以,随性,想扔就扔,即使你不是那个什么什么“二代”。
随性,这是所有媒介都不具备的优势,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纸的生产商们真的不应该再把电子纸朝着“像纸”的方向上发展,没有反光、可以弯曲、可折叠、超薄,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出来的越昂贵的东西,读者就越不敢使用。
五、电子纸一点都不随性
电子纸却反其道而驰,它拥有一些人一直视为撒手锏的阅读感“利器”,但却一点都不能随性。
2006年10月25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iRex电子报纸――《宁波播报》。它与电子阅读器的不同是,它完全像一张纸。由半导体有机材料制成,仅有几毫米厚度,可以弯曲,据说也可以折叠。形状跟报纸类似。
阅读方式也跟报纸类似,它不会反光。这一点上与电子屏幕完全不同,电子纸不需要背光,利用自然光反射就可以阅读,但在黑暗中认不出字迹。它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原理,在电场的作用下,黑白两种不同的颗粒不停运动,当白色的颗粒上升到上表面时,所有的环境光照射到上表面被完全反射,这样就形成了白色的状态,也就是纸的状态。当交换电极后,两种颜色的颗粒会交换位置,这样白色的颗粒就可以到下面去了,黑色的颗粒就到上面,光被黑色的颗粒全部吸收,结果就导致黑色,也就形成了黑白显示。电子纸完全是纸的翻版,绝对拥有报纸的阅读感。
但是,它却不具有报纸随性的特征。因为电子纸非常的昂贵。2007年刚诞生时的电子纸全国零售价为9500元。但是业界认为,如果价格能够降到1500-2500元之间,将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应用前景。2011年1月31日,广州市东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网络上发布的电子纸产品iRexiliad/DR1000S的价格为8800元。
一次与一个业内朋友聊天,她问我,电子纸价格以后会不会降到我认为,即使它的价格能够降到1000元,也依然没有多少市场空间。现在,电子书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几百块钱,但是仍然不受欢迎,市场空间越发狭窄。
因为它不能够让读者随性。订一年的报纸才多少钱,订十年的报纸才多少钱,几千块买一张“纸”带在身上,却不能挡雨,不能垫脏凳子,不能当扇子,不能包饭盒,更不能随便地扔进一个垃圾桶。这样一个让人小心翼翼,又紧张兮兮的东西,要它有什么用?
随性,可能是报纸将来得以存在的终极武器。
注 释
[1]周国富:《电子纸:数字报业的最佳载体》,人民网2007年6月1日。
[2]朱品燕:《电子纸:报纸替代品?》,《全球财经观察》2005年3月22日。
[3]庞春燕:《电子纸:能否领衔数字出版?》,《传媒》2007年第3期。
[4]周国富:《电子纸:数字报业的最佳载体》,人民网2007年6月1日。
[5]汤景泰:《电子纸:颠覆纸媒的终结者?》,《新闻实践》2009年第9期。
[6]《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首次实验推出电子报》,《新闻晨报》2006年4月17日。
[7]庞春燕:《电子纸:能否领衔数字出版?》,《传媒》2007年第3期。
[8]陈保平:《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优势策略》,《传媒》2007年1月。
[9]邓德洪:《欣喜若狂,又闻油墨香》,《洛阳日报》2011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