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昆: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正文
【内容提要】新闻传播史规律是新闻传播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它深藏于新闻传播现象背后,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特点。一部新闻传播史发展过程,在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及其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不仅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纵向演进和横向发展的辨证统一,而且在时间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其在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从而实现新闻传播螺旋式的进化发展。
【关键词】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史演进规律 螺旋式进化发展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特点。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规律是反复起作用的,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律。新闻传播史是人类社会整体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一方面,社会整体的历史决定了新闻传播史演化的空间;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一定水平的发展又是社会维系和进化的基本条件。和人类社会整体历史或其他专门史的演进一样,新闻传播史也有其自身的进化规律。我们"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1]。"这一规律,表现为各种新闻历史现象的重复性与常规性。只有深刻地认识新闻传播史进化的规律,尊重这一规律,才能顺势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和文明进步。笔者以为,新闻传播史演进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规律
一部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纵横数万里,上下千万年,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具体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上演的新闻历史话剧,虽然异彩纷呈,个性鲜明,但是透过复杂的新闻传播现象,在媒介演变、人事兴替以及环境互动方面,还是可以看见一些普遍的共同的规定性,这种共性贯穿于人类新闻传播史的始终。换言之,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是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
新闻传播历史运动的共性,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着眼,至少有如下表现。首先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同一性。不同国家、民族的新闻传播历史,在历史起点上可能完全不同,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也会表现出迥然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国家、民族的新闻传播,其发展历程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时代、手书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主流的传播手段也基本相同;传播媒体服务的对象同时也经历了从小众--大众--分众的阶段性演变。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到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到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其新闻传播历史的演进,无不验证了这一普遍的共同规定。
其次是市场、技术对新闻传播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新闻传播的发展水平,都受到市场条件和传播技术的制约。一个市场规模偏小的国家或地区,其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空间就比较有限,即便其经济发展水准高,人均GDP高,其印刷媒体的发行量、广播电视媒体的收视群体,必然会受到先天不足的市场约束。这便是经济大国才能成为传播强国的根本原因。传播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拥有发达的传播科技,其在接受工具的生产成本方面,就有绝对性的优势。性能相同的接受工具,在技术发达的国家与技术落后的国家,其市场销售价格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决定了不同技术条件下信息消费的门槛,这必然会反过来决定同一信息传播工具在不同地区、国家普及程度的差异。
其三是新闻传播媒介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媒介的集中垄断。在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新闻媒介,其早期的历史都经历了从自由竞争到集中垄断的转化。以报业而言,在自由主义政治制度建立起来后,报业赢得了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自由的市场环境必然导致媒介主体的自由竞争,在消息采集、广告和发行环节进行竞争,这种自由竞争又必然会在媒介领域带来优胜劣汰和所有权的转移,于是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媒介通过兼并弱小的媒介日益强大起来,最终建立起强大的媒介集团,或者是跨不同媒介领域的超级传媒集团。这是欧美自由主义国家新闻传播发展的普遍现象。其他新闻媒体同样也是如此,广播电视在其初始阶段,也处于宽松的自由竞争阶段,但没有多久,就迎来了广播网电视网时代。即便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也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了优胜劣汰的结果,胜者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败者要么臣服于胜者,要么退出历史舞台。
其四是新旧媒介的共生关系。新闻传播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导性媒体是大不一样的。随着历史的进化,新的时代取代旧的时代,新的主导媒介取代旧的主导性媒介。印刷传播时代,报纸代替手抄新闻书成为主导性传播媒介,电子传播时代,广播电视取代印刷媒介成为主导性传播媒介。但是主导性传播媒介的轮替,不等于旧的主导性媒介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新的主导媒介和旧的主导媒介是可以共生共存的。在印刷传播时代,手抄新闻书并没有消失,电子传播时代,报纸仍是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尽管新旧媒介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竞争,但他们之间不能够彼此完全替代,而是"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2]"。如果每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导致一种旧的媒介的死亡,那么目前丰富多彩的媒介结构就不可能存在了。新旧媒介共存,是新闻传播历史的普遍景观。
新闻传播历史演进的共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同一类型的传播现象、传播媒体、传播事件、传播思想或流派,往往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所以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空间,新闻传播历史的演进还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和活动空间,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而论,虽然不同民族、国家的新闻传播历史进化,都经历了口头传播时代、手抄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而且这种顺时进化的态势是不可逆的。但是在不同的民族、国家,这些阶段进化的时程却先后有别。在绝大部分地区,手抄传播的历史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就开始了,但是在非洲、大洋洲的一些原住民部落,直到被文明社会发现时,一直以口头传播为其基本的交流手段。近代报刊的起源也是如此,欧洲地区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就诞生了近代报纸,而在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则要晚一两百年。到20世纪8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包括亚洲、大洋洲地区大部分国家,都已进入了电视时代,可是在非洲的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电视体系。
在此之外,新闻传播历史演化的个性还有许多表现。在不同的国家,新闻传播媒介的活动空间、社会功能及其表现风格也大不相同。在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国家的新闻传播媒介都有舆论监督的功能,但是在具体的监督对象上,却有相当的差别,有的国家媒介只能监督层次较低级的官员,即所谓打苍蝇不打老虎;而另外一些国家的新闻传播媒介则"眼中无王侯",连国王、总统也可以监督、攻击。在一些国家特别是自由主义社会,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可是另外一些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其政治作用受到重视的程度远大于其他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国家,新闻传播媒介活动的空间相当广阔,现实无禁区,历史无空白,什么都可以报道、都可以评论;可其他一些国家的新闻传播领域,雷池遍布,法网恢恢,动辄得咎。在一些国家,不同的新闻媒体充满活力,在表现形式上,各张异帜,色彩斑斓;而另外一些国家,媒介的表现形式相当单一,显得呆版、枯燥,缺乏吸引人的外在魅力。等等。新闻传播历史演化的多样性,充分地反映了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极其复杂的内部矛盾,以及人类思维的张力和创造性,也增强了新闻传播史吸引人们兴趣的魔力。
新闻传播历史演化的个性差异,由来于新闻传播所置身的外在环境和不同主体间的差别。以新闻传播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便是传播系统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一部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是在传播与环境的互动之中实现的。新闻传播发展的动力及其个性既在传播活动与传播媒介自身,又与传播置身的环境有关,它直接来源于传播与环境的互动。新闻传播系统自身的变革因由是传播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而环境状况则是决定传播发展及其个性特质的外部条件。离开环境,传播将无由产生;只有从环境与传播的互动关系之中,才能全面揭示传播发展的全部真相。另一方面,主体的特质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赋予一定的传播系统以特殊的品格。在现实社会,所有的传播从业者都生活在一定的国度,其民族性和文化传统不仅会影响到传播从业者自身,也会给该国的传播系统打上深刻的民族烙印。
新闻传播过程中共性与个性的矛盾贯穿于新闻传播历史的全过程。一部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就是共性(统一性)和个性(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新闻传播现象的共性与个性是统一的,新闻传播历史的共性存在于复杂的多样性之中,而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又自始至终地暗含着历史共性、统一性。它们虽然性质不一,但互不排斥,彼此包含,形成了共性和个性矛盾的统一体。
二、纵向与横向发展统一的规律
新闻传播历史还是纵向演进和横向发展的有机统一。横向发展赋予纵向演进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空间,而纵向演进则给横向发展以历史的深度。所谓纵向发展,是指在传播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传播方式与传播系统的变革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迭[3]。这种更迭的进程与单向度的时间流逝咬合在一起。在时间上,历史从过去走到现在,并且趋向未来。人类正是搭乘时间之舟实现了文明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这是就新闻传播历史的一般进程而言的,在社会的各个专门领域,或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方面,这种纵向演进的特性更是明显。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更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4]。"这里所谓的世代交替,和后代对前人成就的利用,是在由过去通向未来的时间隧道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历史正是随时间而变得成熟、丰富起来的。所以,对于历史学家而言,遵循时间顺序,"根据时间箭头把事件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确定事件发生的日期和事件在时间中的前后序列",是"最重要的[5],"也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以前的历史学家及其作品,几乎一致地将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纵向的线性发展过程。从社会形态上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方面是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从信息传播的演进来看,是口头传播时代-手书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应该说,历史的发展是沿着时代的长河纵向推演的,但是历史在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也有一个横向拓展的问题。从家庭到村庄再到部落,从部落到城邦进而到多民族统一国家,从单一国家到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人类在文明进化的征途上不断跋涉的同时,其活动的舞台也随之扩展,视界也随之开阔。
这就是说,历史的纵向发展是绝对的,但是这种纵向发展总是有内涵的发展,每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总有它的横截面。这种横截面是特定时期人类生活的完整画卷。这种画卷是以纵横交织、密不透风的丝网构成的,它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零粹粹"、"片片断断"的东西。我们要考察人类历史,必须把"人事看作一个整个的互为因果、互有连锁的东西去考察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