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祥辉:“附属医院”模式:传媒类院系校园媒体实践平台建设刍议」正文
摘要:高校校园媒体是新闻实践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对新闻传播类院系而言,校园实习媒体的建设至关重要。与国外及港台的新闻院系相比,国内新闻院系的校园媒体还存在社会化、专业化不足等问题。要发挥校园媒体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校园媒体需要实现社会化转型。在笔者看来,高校的附属医院模式可以为新闻类院系校园媒体平台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启示。通过打造“准社会媒体”,校园媒体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校园媒体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既可以解决校园媒体资金不足、内容乏味、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实践环境,实现校园媒体平台和社会媒体平台的无缝对接。与社会性媒体的改革一样,校园媒体改革也需要一种“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既体现在参与校园媒体的学生身上,更应该体现在校园媒体的管理者身上。
关键词:新闻实验田 校园媒体 实践平台 附属医院模式
(本文发表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学习新闻和广告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践”,这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新闻院校―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最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密苏里方法”(Missouri Method)因此而知名。实践教学是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的重中之重。2008年,我国的新闻学专业点就已发展到878个,分布在全国近400所高校,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近900所,在校生超过15万人。但新闻类专业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表现在一边是每年大量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毕业,另一边却是业界人士感叹新闻传播人才匮乏。[ 1]这种情况和高校本身的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师资水平以及硬件结构设施不足有关,也与新闻实践教学难以开展或开展成效不彰有关。这迫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并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新闻实践教学的四种模式
在笔者看来,如果从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的依托与空间而言,实践教学可以划分为依托于课程的“第一课堂实践”和不依托于特定课程的“第二课堂实践”两类。第一课堂实践是通过某一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实现的实践活动。这些课程通常是一些业务性课程,如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现场报道》课程,这门课程一部分在课堂上讲授,一部分在课堂外由学生完成作品。由于这种实践方式还是依托于课程的,因此还是属于“第一课堂实践”的范畴。与此类似的还有《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传播实务》等课程。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上引入了“大蓬车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新闻实战演练相结合,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好方法。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开设的“准记者训练营”、“准记者夏令营”等培训项目[ 2],把一线记者请回学校授课,也属于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范畴。
第二课堂实践则是不依托于特定课程的第一课堂外的实践,它更多的以“平台”为中心。如浙江传媒学院新闻学及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9版)规定,在四年170学分的总学分中,除160学分的第一课堂学分外,还必须修满10个第二课堂学分,这10个学分主要是实践课的学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其实践环节的学分则要达到19学分,实践内容包括社会实践、地方媒体见习、调查报道、视频报道、学术研究、新媒体应用等等。很多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都很重视第二课堂实践,在笔者看来,除第一课堂的实践外,高校新闻传播类院系的第二课堂实践大体有四种模式:
一是外派模式。把学生派到社会上各类媒体去实践、实习。硬性要求实习的时间,以实习单位的签定为准。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做法。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太快,社会性媒体已无法接纳这么多的实习学生。以浙江省会杭州为例,几乎所有的本科高校都开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而媒体的单位数量有限,大量的学生难以安排到媒体单位实习。有的媒体接纳了大量的实习生,但他们却无事可做,只能做点端茶倒水的工作,根本没有机会去进行新闻采编。“实习”因此流于形式。
二是合作模式。为了缓解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很多高校通过“校媒合作”,建立与媒体的关系,以便输送学生实习就业。这种合作的模式非常普通。如浙江传媒学院就分别与浙江广电集团、杭州广电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青年时报等各大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为数众多的合作的协议。还与“浙江华数”建立了实习基地供学生实习实践。到2012年,类似的实践基地有160多家。2010年,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华数集团签署协议,在新闻传播学院内设立了“华数传媒基地”,基地建立以来,吸纳了大量的实习生在此实践,他们除了能够获得华数公司提供的酬金外,还能够学到一些实践性技能。当然,其他高校也与杭城各大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的方式无非也是“建立实习基地,吸纳学生实习就业”之类。但还是由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太多,很多“合作”也流于形式。即使有合作,也是让学生做一些相当简单、低端的工作,相对核心的工作或者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媒体不大会交给学生来做,因此实践对于他们能力的提高相当有限。而且,由于媒体并无指导前来实习学生业务的义务,而学校的课程教师又无法到媒体一线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所以这样的实践其效果也相当有限。
三是实验室模式。这是一种通过校内实训中心或实验室进行的实践形式。目前各传媒类院系都建有实验室及实训中心。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苹果电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各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目前有5个实验室(广播实验室、电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报纸版面编排实验平台、Adobe媒体创意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也拥有多个实验室,包括摄影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苹果计算机实验室、演播厅等专业实验室。 3浙江传媒学院有实验实训中心13个(含二级学院的实训中心),还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动画与数字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电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电融合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影视现场制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电视编辑与导播基础实验室。浙江传媒学院的“移动式电视高清导播实验室”、“数字中间片(DI)配光与色彩校正实验室”、“动画与数字影视特技综合匹配技术研究实验室”、“数字立体声编辑录音实验室”、“数字摄影实验室”、“综合实训演播室”等技术设备达到了先进水平。实验室主要为教师教学提供方便,但也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但实验室毕竟不是真实的媒介环境,即便在硬件设备上能够赶上正规媒体,但在软件建设上(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无法模拟真实的媒介组织。另外一个不容否认的问题是,目前各高校都存在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实验室全开天侯开放的比例只有四成,而这还算是比较高的。有些学校的实验室除了上课,几乎不对学生开放。
四是校园媒体实践模式。这也是一种校内实践,它通过校园媒体平台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校园媒体是重要的实践平台,它具有很多潜在的优势。首先是工作时间灵活。社会性媒体的工作周期常常与学生的上课时间相互矛盾,校园媒体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由于不用出校园,且时间比较灵活,学生的上完课就可以投入校园媒体平台的工作。其次是学生吸纳数量多,校园媒体平台有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网站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个二级学院都可以创设一些媒体平台,因此它能够吸纳相当多的学生参与实践。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新生入校不久,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加入某一校园媒体的采编队伍,成为校园记者中的一员。而校内的下沙实验电视台和好易购电视购物频道常年可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记者队伍就达800多人。因此其覆盖面相对广泛;再次学生可以承担核心工作任务,更具锻炼作用。社会媒体由于公开发行或者播出,既有政治上的压力又有发行与收视的压力,很难提供机会给学生“做实验”,因此一些核心的工作不会给实习的学生来做,学生也难以在核心业务领域顶岗,结果实习就变成了“打杂”,脑袋灵活的同学会见缝插针地为自己找些事情做,练练手,被动一点的同学就几乎无事可做了。而在校园媒体,几乎所有的采编播工作都是学生自己来参与,从锻炼而言,学生反而可以在这里受到锻炼或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果说第一课堂的实践是一种以“课程”为中心的新闻实践的话,那么第二课堂的新闻实践则是以“平台”为中心。在“第二课堂实践”的四种模式中,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孜孜以求地在开拓前面三种平台,而相对忽视“校园媒体平台”的开发。有些高校虽然重视校园媒体,但却没有将校园媒体平台的实践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结合浙江传媒学院以及国内外新闻院系在校园媒体建设上的相关做法和成功经验,力图为校园媒体平台的开发以及建设提供启示。
二、校园媒体平台的实践功能
所谓校园媒体,即大学进行信息发布或工作交流的以服务大学师生为目的媒介平台。广义的校园媒体指一所学校内部传播媒介的总和,包括海报、布告、黑板报、户外LED 显示屏以及学生个人媒体等媒介形式。狭义的校园媒体指依托于学校党委、团委或二级学院建立的,以校园新闻采写为内容的,以校园师生为传播对象的有组织的媒介平台。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91.5%的高校有报纸;90.2%的高校有广播;75%的高校有新闻网;72.8%的高校有通讯社;58%的高校有电视台;46.4%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有超过20%的校园媒体进行了媒体融合。[ 4]而对于传媒类高校或高校的传媒类院系而言,校园媒体更是必不可少的。
与普通高校的校园媒体平台注重宣传不同,传媒类院系开设的媒体平台更多的具有为学生提供新闻实践的功能。如美国苏里新闻学院有自己的商业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这些媒体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5]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在校园媒体的岗位上进行实战演习,等他们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媒体环境。这也成为密苏里新闻学院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
在港台一些知名的新闻传播院系也打造了一些自己的传媒平台,这样的校园媒体平台也被称之“实习媒体”。顾名思议,实习媒体就是为学生提供新闻实践机会而设立的媒体。如台湾政治大学的《大学报》就是新闻学系的实习媒体。《大学报》从大学生的视角报导大学生活相关信息,提供大学生发声的管道,成为连结学生、学校和家长的纽带。新闻系学生在《大学报》的新闻编采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政治前锋报(Chengchi Vanguard)》则是政大新闻系的英文实习刊物,也由学生担任采访、编辑工作。此外,政治大学传播学院还有影音实验室、政大之声实习电台、以及政大网络电视台等实习媒体。
台湾的世新大学则有《小世界周报》、《大文山社区报》以及世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实习媒体。世新电视台的节目全由学生自制,内容有新闻,艺文,音乐等。世新广播电台是台湾最早由学校附设,供学生实习的广播电台,也是目前台湾唯一同时拥有AM调幅FM调频与网络广播的学校电台,在学生的新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实习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