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 叶柳:中国事件与世界报道

作者:张志安   叶柳发布日期:2009-02-27

「张志安 叶柳:中国事件与世界报道」正文

本文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国际关系B701和上海外国语大学“211项目”第三期“中国走出去战略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项目的系列成果。

2008年,中国相继发生了一连串令全球瞩目的大事件,围绕这些事件外国媒体做了大量报道。一个清晰的变化轨迹是:对3-14拉萨事件的报道,基本以负面为主;对5-12汶川地震的报道,初期以正面为主,后来逐渐转向负面;对8月份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整体上以正面报道为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从事报道的外国记者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我们设计了5个问题,请10余位世界著名媒体驻华资深记者进行回答,现将他们的观点集纳于此,供各位读者参考。

主题1:如何看待西藏事件的外媒报道?

(问题:对西藏“314”打砸抢事件、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过程中的“抗议”事件,西方媒体做了大量负面报道,中国政府批评西方媒体不够客观。您怎么看?)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驻中国记者Anthony Kuhn】就我个人来说,没有能到拉萨去报道3-14事件是个很苦恼的事。对记者来说,你到不了正在发生重大新闻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失职和无奈的感觉。由于官方不让去藏区,我只好到四川成都采访一些从藏区出来的目击者。后来,政府组织一些外国媒体到西藏采访,但是这些记者能跟当地百姓随便采访的机会不多,而且,这些媒体都是一些官方点名的、最有名的媒体,像我们NPR这样在中国知名度不大的媒体根本没机会去。

西方媒体当中,真正见证了3-14事件主要的只有《经济学人》杂志的驻京记者麦杰思(James Miles)先生。据我所知,他的报道普遍被认为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他的报道证实了骚乱的种族性质。别的媒体报道失实的地方在于忽略了这个问题。另外,他的报道证实了在拉萨旧城区,中国军方在3-14那天没有用武力来平息暴乱。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京记者Peter.Ford】 西方媒体对于3月14号西藏事件不能“客观”报道,因为西方记者不被允许进入西藏进行采访。西方媒体对于奥运圣火传递的报道主要集中于暴力事件,而不关注和平的一面, 这一点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从西方的新闻标准来看,这些事件更有新闻价值。

【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 我们注意到很多外国媒体对西藏事件做了一些很不公正、非专业的报道。但是,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西方媒体,有一些“歪曲事实”,也有一些“公正”媒体。很多时候,媒体不仅是政府的“看门狗”或“传声筒”,更是老百姓了解事实真相的工具。我们能做的并不是简单去评判别人,而且做好自己,以真正的新闻道德来要求自己,以客观中立的立场去把最真实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个人认为,一些外国媒体(西方媒体)和中国人之间存在着历史的信任问题。虽然现在北京有很多外国记者,但是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也不会说中文。他们在来中国以前,早已对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定位。而我们半岛电视台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驻京分社有一个原则――记者必须懂中文,可以了解当地第一手的资料,而不是通过翻译。

【《纽约日报》亚洲部负责人Edward A.Gargan】对西藏的报道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作为驻藏的唯一外国记者,《经济学人》的James Miles在艰苦的条件下作出了非凡的工作,如果他没有待在拉萨,就不会有独立的报道,世界也不会知道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南德意志报》驻华首席记者Henrik Bork】各方都冷静一下,是比较明智的做法。时值奥运盛事,中国受到更多的监督和关注,这是非常自然的。并且,汉人、西藏人和西方在西藏问题上看法肯定存在差异。即使有报道没有反映中国的观点,也不足以被扣上“偏颇”或者“有失客观”的帽子。西方人需要倾听中国声音,同样,中国人也要学会听取不同意见。最重要的是,有分歧,要心平气和的讨论,而不应恶言相向。

【日本共同社驻中国记者盐泽英一】我基本上同意西方媒体的观点。日本媒体也报道了有关西藏的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感觉,西方媒体的对西藏问题的了解比较浅薄,特别是就造成问题的历史原因,他们偏靠藏独的主张。中国官方严厉控制国内信息,只宣传政府立场,没有人民提供客观判断的资料,造成只有“一个声音”。政府不承认民族问题的存在,把民族问题转移到反独立、反暴力的问题。西藏314问题肯定和民族政策缺陷有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北京首席特派员叶鹏飞】西方媒体的切入点确实有其固有的立场和角度。报道的客观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实的掌握,中国官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开放让记者入藏实地采访,外国记者只能在外围报道。那些从西藏出来的藏人成为消息主要来源,自然就会产生官方所谓的不客观现象,因为官方已经主动把消息来源拱手让出(官方宣传口的消息永远比不上记者自己采访的)。

火炬传递在中国官方的运作上其实既有传播友谊的作用,也有宣扬国威的含义,因此,不少外国记者都形容“奥运政治化”的说法是伪命题。我也隐约感觉出西方媒体在报道这条新闻时有一种抵触甚至对抗的情绪,这与国内爱国主义激情互为作用,不利于受众理解事件的本质。

【英国《卫报》 北京社社长John Watts】2008年,中国政府、公众以及外国传媒机构之间的关系有戏剧性的发展。不幸的是,总体趋势并不乐观。西藏问题集中展现了中国和西方就“准入”的解读和期望值的巨大差异。有10多位外国记者的生命受到威胁,中国国家媒体对外国的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指责。我很高兴,错误得以暴露和纠正,但敌对的情绪却远远超乎预料。我在中国已经呆了五年,这次的事件导致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的恶化。

我认为,西藏事件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接近事实的渠道。2003年,我去西藏是半合理的,还获得了同官方接触的机会,写了一些关于经济发展和种族问题的报道,一些评论家认为这些报道是相对正面和积极的。但今年,西藏3.14暴乱后,我无法靠近西藏,花了7天的时间想进到四川、甘肃和青海的藏区,多数情况下都无功而返。我在报道中列出了官方的观点、西藏流亡者的说法以及对人员伤亡情况的估计。我试图通过电话联络受影响地区的人,但是因为我不被允许进入西藏,就在想政府到底在隐藏什么。如果政府处理得当,为什么不敢示人?记者有义务怀疑官方对事件的看法。只有政府提供充足的证据和有说服力的解释,只有我们亲眼看到,我们才会相信官方的说法。建立良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坚定地表达政府立场,而不是运用各种资源阻止记者去调查和批评,只有这样中国政府的利益才能更好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主题2:如何理解西方媒体的低级错误?

(问题:CNN等一些西方媒体甚至犯下失实报道的低级错误,是偶然现象么?为什么?)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驻中国记者Anthony Kuhn】最早引起中国人的不满与愤怒是CNN、华盛顿邮报网站上的一些照片。CNN把用石头砍军车的骚乱者从照片里剪掉了。华盛顿邮报网站把殴打藏族和尚的尼泊尔警察说成中国的警察。说准确点,这个属于标题失实或照片的编辑误导了读者,而不是报道失实。写标题是编辑的工作,不是记者的。我认为一般了解中国基本情况的外国记者不会犯这种错误。写这种标题的编辑通常是坐在纽约或伦敦,对中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有一部分错误是出自无知,有一部分则出自偏见。对中国有偏见的编辑很容易相信照片里殴打和尚的就是中国的警察。以我观察,仔细阅读西方媒体对西藏的原文报道的中国人并不多,因而,对报道的具体内容批评的也不多。

【《南德意志报》驻华首席记者Henrik Bork】我相信这只是偶然事件。没有哪个西方新闻机构会蓄意散布谣言。遗憾的是,这种新闻事故频繁发生,我认为这些媒体需要谨慎。

【新加坡《联合早报》北京首席特派员叶鹏飞】一些西方媒体出现张冠李戴甚至颠倒事实的现象,确实是让人吃惊。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我认为,背后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对于这些同行让意识形态左右专业判断,我基本上是反对的。我觉得,很多时候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实体,只有表面的简单理解,并且用一些特定的概念来套所有现象,当事实与概念抵触时,却不晓得去修正既有的概念,反而买椟还珠。中国在改变,而且改变的速度惊人,我判断犯错的应该都不是常驻中国的西方记者,而是他们总部的同事。

【英国电视第四频道驻京记者Lindsey Hilsum】一些新闻频道和报纸在报道发生在尼泊尔和西藏的示威游行时犯了严重的错误,这是因为在伦敦、亚特兰大或者其他地方做案头编辑工作的人缺乏经验,报酬很低,工作不认真,对敏感问题缺乏了解。犯了错误就应该承认,起码我认为很多人是这样做的。马虎是24小时连续报道的巨大压力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错误可以被纵容。报道并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报道中没有任何阴谋。

【英国《卫报》 北京社社长John Watts】所有的记者都会犯错。犯错的可能性增加,那么记者离新闻事实就越远。在对拉萨动乱的报道中,我也至少犯了一个错误:当时,有两个受访者告诉我说他们看到街上有坦克,我就写进了我的报道。但当我完稿并把稿子发出去后,我再检查发现其实所谓的“坦克”是装甲人员运输车,不了解军事武装的人把这种运输车当成了坦克。我立刻修正错误,但我们的网站和至少一次印刷的报纸还是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公布了这个错误。

主题3:如何看待四川地震的外媒报道?

(问题:如何看待外国媒体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在这场灾难中采取的新闻政策?)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驻中国记者Anthony Kuhn】总体来讲,外国媒体的报道是很同情灾民的,在中国也普遍被认为是比较客观的,这有利于减少一些中国人对外国记者的不满和敌视。3-14事件后,中国官方组织活动批评外国媒体和外国记者,一些人给外国记者打骚扰电话、发恐吓短信和传真。5-12之后,这些举动基本停下来了。赴川的外国记者一般都感到,官方对媒体的态度是不错的。温家宝总理在映秀镇给了一些外国记者难得提问的机会。但后来,官方对媒体的控制有所收紧,特别是限制了外国记者采访学校遇难学生的家长。

【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在这次中国大地震中,外媒给中国人民及政府很大的支持,所以说,不能简单地根据一个媒体在某个事件上的报道,就给它定性,而应该看它一段时间以来针对一系列问题的报道。在这次大地震中,中国政府的新闻透明度与时效性大大提高了,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看到画面,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也想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政府对新闻的公开性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我们的记者在拍捐往灾区的财物时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办事人员非常抵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京记者Peter.Ford】我觉得,政府最初的新闻政策很好,允许媒体自由报道。但两个星期之后,政府改变了新闻自由的政策,对此我深表遗憾。

【《纽约日报》亚洲部负责人Edward A.Gargan】四川地震的报道非常出色,美国的一些报纸也刊载了一些持续性报道。《纽约时报》因为报道信息量大、持续深入而尤为突出。地方性腐败导致的粗制滥造的小学,很多小孩丧生于此,学生家长对此强烈抗议,中国政府为了阻止相关报道做了诸多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纽约时报》的报道更加可圈可点。很明显,中国政府希望媒体关注地震本身,而不是建筑承包合同中反映出的政府腐败,也不是那些痛失亲人的父母们伤心欲绝的抗议。

【《南德意志报》驻华首席记者Henrik Bork】有一段时间,西方记者可以相对自由的进入受灾地区,这在外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使得我们的报道更加准确,也使得中国获得了海外的善意援助。很多德国人得知地震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第一时间捐献了善款。这告诉我们:如果西方记者可以获得采访自由,他们的报道就会更加准确,因为他们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在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没有人可以虚构捏造,因为你在第一线,你的竞争对手也在。自由的新闻环境可以使所有人受惠。

【日本共同社驻中国记者盐泽英一】我一直在四川进行采访灾情。中国政府对媒体很放松,重视媒体动员国内国际舆论的作用。但很可惜的是,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