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根: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

作者:发布日期:2016-01-28

「邓绍根: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正文

摘  要:随着世界电报潮流的兴起,电报知识首先成为近代中国报刊传播介绍的内容,电报新闻成为近代报道的重要信息。上海至欧洲海底电报线的修通,催生了近代中国新闻通讯业《字林西报》和《申报》等近代报刊的电传新闻揭开近代中国新闻电讯时代序幕,推动近代中文报纸发行号外,极大提高了新闻时效和新闻业务水平。新闻界为争取新闻电报减价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斗争,促使近代中国新闻业迈入新闻电讯时代。晚清电报的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在中国近代化的转型中互相促进。

关键词:晚清;电报;新闻业;报馆;报纸

在近代,电报既指用电信号传送电码、文件、图表、照片等的通信方式,又指利用电报设备传递的文字信息。电报的发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开创了现代通讯的新纪元,成为改变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之―。电报传入中国,既是晚清变局的―大表征,又日益向社会其他领域潜进,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近代中国政治、军事、社会、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的重要变化。这吸引了许多研究者以“技术传播与社会变迁”视角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如孙黎《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马伯庸和阎乃川《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等。新闻业作为近代中国的新兴事业,晚清电报的兴起对其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关注,如陈昌凤《电传新闻对中关新闻叙事结构的影响》、刘磊《电报与近代中国报业》、夏维奇《清季报刊新闻电讯发展述论》等都对该问题的某―方而进行了研究,但均未能全而系统地对晚清电报兴起和近代中国新闻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通过扎实的晚清书报史料,从“新闻本体”角度,系统探讨晚清电报促进近代中国新闻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电报知识传入中国与近代报刊的电报新闻

1844年5月24日,关国发明家莫尔斯完成了世界上第―次电报通讯。就在关国大力建设电报之时,中国人林碱于1847年2月应邀赴关教授中文。1849年回国后,他撰写游记《西海纪游草》,介绍关国电报技术,包括电报的原理、机器构造、传递方法,成为最早把电报介绍到中国的人[1]。1851年2月,关国在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著作《博物通书》在宁波出版,第―次将西方电报技术知识系统引进中国[2]。这立即引起近代中国报刊的关注。3月8日,上海《北华捷报》刊文推介。5月,广州《中国丛报》刊登专文介绍,文章说:该书“主要口的是向中国人传播电报原理,且为了使复杂的对象便于人们理解,他采用45幅插图简单向中国人传播电磁学原理”[3]。8月30日,《北华捷报》积极呼吁在上海港口附近设立电线,传递船只失事消息,以便及时救助[4];《北华捷报》、《中国丛报》等掀开了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传播电报知识、报道电报新闻的序幕。

十九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欧关掀起电报建设浪潮。电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成为西方列强海外侵略扩张的工具。由此,它离中国国门越来越近,英关驻华使节纷纷游说清政府投入电报建设。中文报刊对中外电报兴起进行了长期关注,刊登消息报道世界电报发展现状,传播电报知识,鼓吹电报用途,转载新闻电报,呼吁清政府修建电报通信。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遐迩贯珍》首当其冲。1853年9月3日,《遐迩贯珍》创刊“序言”就阐述电报意义:“泰西各国创造电气秘机,凡有所欲言,瞬息可达数千里,而中国从未闻此。”[5]此后,五次(1854年第5号、1854年第7号、1854年第12号、1855第7号、1856年第3号)步民道欧关电报建设进展。上海《六合丛谈》创刊后共八次报道世界电报发展现状。如1857年2月,报道英关海底电缆铺设进展“近英新设公会,造电气秘机,自英至北亚墨利加通线,由海底潜达。……船约于五月里伦敦会于大西洋中,连线之两端于此。―舟至阿尔兰,―舟至新著大岛。”它积极呼吁中国引入电报:“若能行于中国,则四海―体,呼吸相同,由是而天下民人有益可以共知,有危可以相避。”[6]《上海新报》无疑是近代早期中文报刊中最热衷报道电报新闻的报刊,口前存留下的最早―号,即第45号(1862年6月24日)就有电报新闻的记载:“花旗国现亦做铁线欲通至中国。”至1872年12月停刊,经笔者粗略统计,该报刊载与电报相关的新闻报道多达160余篇。其内容分五大方而:第―,报道世界时事。如1862年9月21日,该报第二次刊登电报新闻就报道了关国南北战争的战况“英国铁线来信报称:近日花旗国又打―大败仗,兵俱退守,现在赶紧调兵”[7]。第二,刊登西方重要货物的货价行情。1869年8月1日起,该报连续12次刊登“伦敦电报行情”,专门报道西方货价行情变化。第三,报道世界电报通信发展现状。如1868年10月6日,该报刊登英国至印度、英法关跨洋电线的修建新闻。1870年3月19日,报道了英国至印度、澳洲、新加坡电线的建设训―划和具体修建过程。第四,鼓吹电报之益,呼吁中国发展电报事业。该报多次刊登《论电气奇妙、《论电报之益》、《电报神速》等文章,举例说明电报之速,便民之利,救火之便。第五,报道中国电报兴起过程。1866年6月26日,报道英国商人雷诺在上海擅自私架电报线遭受村民破坏的新闻。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公司敷设的香港至上海的水线,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开始开展英文电报业务。4月22日、25日、27日、29日,《上海新报》连续刊登“电报行告白”,宣布准备开展香港至上海华文电报业务。5月23日至6月20日,连续―个月刊登“电报行启”,介绍上海至香港华文电报业务程序,港沪电报宣告正式开通。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世界电报通信建设的高涨,中文报刊如《中国教会新报》,《香港新报》、《中外新闻七日报,《中西闻见录》、《格致汇编》、《循环日报》、《汇报》等都以欧洲轮船带来的欧关报刊刊登的电报作为自己的新闻来源,对中外电报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报道。如1871年3月11日创刊的《中外新闻七日报》就有电报新闻三则之多。1871年6月11日,经过海底电缆的联通,形成了―条上海―香港―伦敦―纽约、旧金山电报通信干线,第―次实现了中关间的越洋通信。当天,电报发明家莫尔斯应邀出席纽约庆祝宴会,亲自见证纽约与香港和上海互发电报庆祝中关越洋通信的盛况。6月23日,上海《北华捷报》报道了这―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并刊登了电报全文,赞扬了莫尔斯的功绩;[8]《香港新报》和《上海新报》分别于6月17日、7月13日以“精造电报”为题报道这―在电信发展史上有意义的大事,展望了中外电报通信的关好未来:‘她球之内为电报所环及者三分之二,从此可与中国声气相闻矣。”[9]

二、电报通信催生路透社在华建立远东分社

电报连接全球的通讯网络,促进了通讯社的发展。1851年,路透在电报系统发达的英国伦敦创办“路透社”。路透社初期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办公,主要是收集和发布商情信息。1859年10月,为扩大信息范围,路透特设“印中要闻服务”(SpecialIndiaandChinaService),曾于1860年10月3日报道清军在北京向英法联军投降的新闻[10]。1865年,路透社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实施东进政策。路透派遣柯林斯(HornyW.Collins)前往东方,首要任务是在印度孟买建立分社,开拓亚洲新闻市场.[11]1866年3月,柯林斯创建路透社孟买分社,向利物浦及曼彻斯特等棉花市场提供行情快讯。

为扩大远东商业行情的搜集,1867年,路透社开始在上海设立代理处,俗称“和明行”或“和明洋行”,由庇而生(WalterPearson)为代理人,任务是搜集中国消息供其伦敦总公司,同时也为《字林西报》提供某些新闻稿[12]。该代理处曾发启事,说“该社拟接收中国各方的新闻消息,先由邮讯达新加坡,再以有线电报转发伦敦’。“通启内述及有―位格兰脱君(C.M.Grant)许久做了贡献很大的事,便是在上海搜集了新闻消息,由海路寄往天津,由天津经过很远很危险的陆路送往西伯利亚哈克图的大北电报局,再用陆线拍发欧洲,这样比较由苏伊士河经过―个月―次的欧亚航程,可以减少了若干时日,这确是―件值得努力的事。”[13]同年,《泰晤士报》远东通信员盖德润(RichardSimpson)担任《字林西报》主编,他成为以上海为基地的远东信息的供应者。二者均向上海以外的读者服务,把东方的消息报道到英国和全世界去。因此“1867年成为上海新闻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关键年份,,“上海进―步成为远东的新闻信息的集散地”[14]。

1869年,亚丁到孟买的海底电缆,经由科伦坡―直连接到锡兰。在电报线延伸到上海和新加坡之前,锡兰成为路透社东方通讯营业的中心。1870年,电报线由新加坡向中国、日本延伸。柯林斯顺着电报线的延伸先后访问新加坡、上海、长崎、横滨。1871年4月18日,上海至香港电报正式开通,路透社驻沪代理处开始利用电报传递货价行情。五六月间,《上海新报》刊登“和明洋行电报行情”告白达6次之多。6月6日,伦敦至上海的海底电报线正式接通。6月11日,香港、上海至关国旧金山、纽约的越洋电报通信开通。8月12日,大北电报公司将上海到长崎的海底电报线修通。由此,大北电报公司下辖上海、长崎、厦门、香港电报站及上海、厦门、香港电报收发处,有上海―香港水线1条,上海―长崎水线2条,长崎―海参威水线2条,长崎―釜山水线1条,在中国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电报通信网[15]。

1872年2月,柯林斯在考察上海、长崎、横滨后,决定在上海建立路透社远东分社。为此,日本学者不无羡慕地说:“路透社在远东的通讯活动的终端还是在上海。当时的上海,除了有大北电报公司铺设的大北线之外,还铺了―条大东延长线,即经由印度通往伦敦的电报线。”[16]上海远东分社辖区除中国外,还包括俄国的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婆罗洲(今马来西亚)等地区,主要任务是采集有关中国的新闻资料供路透社总社采用,并渐次向中国境内的英文、中文报纸发稿。路透社远东分社的正式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新闻通讯业的诞生,预示着近代中国新闻业将向电讯时代迈进。

三、电传新闻揭开近代中国新闻电讯时代序幕

路透社远东分社的成立,为中国通讯社发展之始。20世纪以后,才有其他国家在中国开办的通讯社以及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因此,路透社远东分社曾―度垄断了中国的新闻通讯市场,但它为中国通讯社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路透社远东分社建立后,只向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发稿。该报在刊载路透社电讯时特别注明“专供《字林西报》”字样炫耀其特权。该报―方而垄断路透社电讯的专用权,另―方而获得上海租界工部局优厚的津贴,因此,借助路透社丰富、全而的新闻报道,在上海的四家英文报纸中,这家报纸最受英文读者欢迎,销量最大,所得的利润最丰厚;《字林西报》刊发路透社电讯稿,标志着近代中国英文报刊率先揭开了新闻电讯时代的序幕。[18]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交通和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得清政府迫切需要创办电报沟通军事和外交信息。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主持修建台南至高雄电报线。1879年,李鸿章主持在大沽、北塘至天津架设电报路线。1880年10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着手修建津沪电报线。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