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斌 牛绍娜:欧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陈延斌   牛绍娜发布日期:2014-04-03

「陈延斌 牛绍娜:欧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正文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长期形成并经其成员认可的基本价值理念,集中体现了国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是社会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极其重要。因此,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教育认同。在这方面,欧美国家推进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一些有效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一、欧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路径

为了加强社会成员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长期以来欧美国家探索出几种卓有成效的传播路径。

(一)执政党和非政府组织的着力推动

1.执政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鼎力倡导者

正由于社会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鲜明体现,因而执政党都非常重视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传播和国民认同。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党逐步取代宗教成为构建和倡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欧美国家执政党倡导和推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首先是执政党精英的言论推动。以执政党领袖为代表的政治精英往往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他们常常通过竞选演讲、工作报告、节庆讲话、记者招待会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社会价值观。尽管美国历届总统发表演讲时的社会背景不同,但总贯穿着政治鼓动、爱国宣传和价值灌输的意味。例如,2001年“9・11事件”次日,布什总统就在演讲中鼓励美国人民:“恐怖分子的袭击可以震撼我们的建筑,但他们无法动摇我们牢固的国家基础。这些行径可以粉碎钢铁,但无法挫伤美国人民捍卫国家的决心。”2008年巴拉克・奥巴马在获胜演讲中强调指出,“共和党是建立在自强自立、个人自由以及全民团结的价值观上,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珍视的价值。”直接向社会宣扬自强自立、自由、团结等价值观。再如,2007年法国举行大选期间,萨科奇提出设立“移民和国家特性部”的构想,引导广大选民深入思考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实质上也是在向公民传播和宣传法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由于政党精英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声望,因此他们的这些政治主张中所渗透的核心价值观,往往更容易被广大公民所接受和认同。[1]

其次是政党纲领的价值观蕴涵。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2]325-326欧美国家的执政党主要通过政党本身的政治纲领、政党领袖的政治主张和执政党政府重要的决策、理念等,引导形成若干核心价值观构成“元素”或理念表述。例如,1963年底继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几个月后就发表演说,提出了以解决社会公正问题为目标的“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强调崇尚公正、保障民权并向贫穷开战,以消除苦难、不公、失业、肮脏不堪的城市贫民窟和社会动荡,宣传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为改变这种社会状况,各国执政党均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在这些措施的主张和政策中都力图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观。比如上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党领袖密特朗执政时,该党大力主张倡导宽容、公正、进步和团结的价值观,并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3]2003年3月14日,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在议会发布题为《勇于维护和平,勇于进行变革》的政府声明,在这个经长期酝酿的施政纲领中,施罗德把解决低收入作为新政的核心,推行主要偏重低收入阶层的税收改革,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弘扬和传播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4]

2.非政府组织: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积极助推者

非政府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自愿性、非赢利性的公民组织。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非政府组织日益兴起。近年来,欧美国家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成为某些领域价值观的倡导者和捍卫者。1971年成立于加拿大的全球性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将“和平主义”与“环保主义”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和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全球传播和引领着生态观念与和平崛起的普世价值观。英国存在着众多的非政府组织,如社区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这些组织以慈善为宗旨,强调社会公益,为社区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服务,范围涉及扶贫救济、教育援助、社会及社区福利、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等领域,这些组织都在社会生活领域践行和传播着“博爱”的价值观念。目前,英国政府注重加强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合作,对社区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使之在落实英国核心价值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起更大的推动作用。事实证明,这些组织在教化人心、巩固信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成为社会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承担者。[5]

(二)宗教教化和大众媒体的传布

1.宗教教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平台

鉴于西方国家崇尚罪感文化,宗教成为人们净化心灵和进行自我忏悔赎罪的重要方式,因此欧美国家在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时,宗教的教化成为其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虽然现代国家基本上是政党政治,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政教分离,导致宗教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但宗教凭借其潜移默化的教义和教化,仍然在许多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

除了通过宗教教义宣传、传播核心价值观外,欧美国家还通过“公民宗教”的形式对宗教进行改造,以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所谓“公民宗教”,就是创造性地将宗教信仰转化为政治力量,其目的是确立政治制度与运作的价值标准,增强公民对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认同,为政权提供合法性基础。在美国教堂里,牧师传教的讲台旁边就插着美国国旗;甚至在球赛开始前,观众们也会起身站立,聆听神职人员的祈祷,然后齐声高唱美国国歌。[6]德国始终把宗教教育看作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路径,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宗教课程。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德国政府更是把宗教教育作为控制和改造青少年思想及巩固和加强资产阶级政权统治的有效工具。与德国相似,英国也通过开设宗教课,积极地弘扬真理、公正、对人的尊重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等价值观。2004年,英国教育大臣查理斯・克拉克公布了英国第一份全国性的中小学宗教教育指导大纲。在这份长达50页的大纲中,“要求所有18岁以下的学生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宗教教育,帮助学生探讨人类社会价值观特征,以此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7]借助宗教仪式进行社会核心观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大众媒体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传布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发展和知识时代的到来,现代传媒逐渐兴起,人类开始进入大众传媒的新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社会个体了解国家、了解社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并日益成为引领和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由于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超时空性和即时性,拓展了公众获取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的渠道。欧美国家不仅通过大众传媒直接向公众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推进本国公民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同时还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甚至达到“文化殖民”的效果。早在1942年,美国就成立了官方国际广播电台――“美国之音”,以45种语言向世界各国宣传美国,以此渗透、输出其价值观。2003年初,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又颁布政令,正式成立“全球传播办公室”,利用全球传播体系这一媒介来推行以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明,以达到意识形态霸权的目的。同时欧美国家还通过电影文化产业间接地向公民渗透和引导核心价值观,号称世界第一的好莱坞影城无疑是美国向外输出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窗口。美国大片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高扬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对各国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美国的强势文化未必都是先进文化或者优秀文化,但它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这种电影产业包装下的“美国精神”,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达到“文化殖民”的效果,更何况在国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8]

(三)国民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

国民教育是国家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学校是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最主要阵地,也是培养青少年价值观最重要的机构。作为国民教育对象的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且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其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因为国民教育是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欧美各国都极其重视教育体制和政策在构建和传播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的作用,而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政府又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如英国政府对教育的主导和管理就是极为严格和统一的。200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公民教育”的任务,意在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2007年初英国教育部又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教授英国传统价值观的教育计划,规定“11―16岁的中小学生学习有关英国言论自由、多元文化、尊重法治等核心价值观以及英国不同群体对英国社会的贡献等内容”[9]。这场由政府牵头的国民教育运动,旨在将自由、宽容、开放、公平、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所有社会群体等“英国核心价值观”灌输给英国不同种族、民族的青少年学生。美国政府不像英国那样直接制定统一的教育标准和管理措施,而是通过教育拨款、领导人对价值观的表达倾向等隐蔽手段,加强对国民教育的控制力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谈到学校要灌输社会核心价值观时说:“虽然学校不能倡导官方宗教信仰,但他们应当教授主流价值观。有人认为这不应该在公共教育中占有位置,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在我们的大街上发生的暴力事件不是价值中立的,电视并不是价值中立的。”[10]98在价值多元化的美国,教育虽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主旋律”却是一致的,如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国家忠诚的爱国主义等等。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美国学校经常举行升国旗、唱国歌、国庆典礼和传统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最经典的莫过于中小学生的效忠宣誓。大多数公立学校以及诸多私立学校,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作为一天的开始,每天都要向国旗致敬,并宣读《效忠誓词》。”[6]学校强调爱国、诚实、守法、自信、忠诚等基本价值观的教育。

(四)法治: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保障者

法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实现的保障。欧美国家都很重视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用法律的权威来保障和推动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社会价值自然是多元的,但最高价值目标仍然集中在自由、人权上,因而标榜崇尚自由、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然是美国价值观的重要标志。美国宪法第14条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规定是,“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人以平等的法律保护”。这一条被称为“法律的正当程序”条款和“平等保护”条款。这种以法律保障形式将这些价值观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极大地促进了其传播的进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美国民众崇尚自由、珍视人权、追求平等的民族性格完全依赖于这种“宪法精神”的普遍宣扬,更重要的是宪法的制定、修订和贯彻以及政府自觉执行等方面的倾向和保障。[8]为了确保联邦政府官方对外宣传机构美国之音更有力地传播美国价值观,“有效地阐明美国的政策”,早在1976年7月12日福特总统就签署了《美国之音宪章》这一带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法国亦然,也通过建立法律机制来实现公正、平等等社会核心价值观。该国1946年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共和国之信条为“自由、平等、博爱”。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