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雯陈卓 :以资源开发实现新闻报道创新的新媒体战略」正文
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和基础,而新闻资源具有变动性,所以新闻报道的创新,是在对原有业务工作进行总结、再认识的基础上,媒介对其自身所拥有的新闻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开发和利用。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介所拥有的新闻资源在发生着瞬时的变化。新媒体作为媒介在数字时代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以自身的业务实践推动着新闻报道走向“融合新闻”的新阶段。“融合新闻”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随着新闻资源的不断开发而发展的。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我国发生了许多大事,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奥运会等等。在对这些纷繁复杂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加强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与相融,以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为基础,对数字新技术环境下的新闻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强化了对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突显Web2.0给传播方式带来的变革,重视网民对报道的推动,采取多种创新策略,以互动、共创的报道为业务目标,把新闻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重视传统媒体力量,全面多样合作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突出作用,在于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新闻传播快速及时、容量无限、有效互动的规律相契合,这些技术特征使得网站在报道重大新闻时能获得较大优势。但新媒体报道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媒体业务经验的有益吸取。传统媒体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实施和调控,都是对其已有新闻资源深度开发的结果,而这些也会成为新闻资源的一部分。新媒体要借助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支持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融合,对这一部分的新闻资源进行再开发与再利用,来促进新媒体报道的展开。
央视国际在“两会”报道中,依托其母体,实现网站与电视台的融合。将央视名记者的栏目延伸到网上,借助他们的品牌影响来提升网站的点击量。央视多位著名新闻人的博客,如“小崔会客”、“小丫跑‘两会’”、“柴静‘两会’观察”等,作为网站的主打内容,对央视品牌资源转移与利用,极大程度地吸引了网民,推动了传受二者间的互动,并使报道走向纵深。大洋网的报网直播室,奥运时前移到北京,利用广州日报前方编辑部和北京记者站的采访资源,请来数十位名家、明星做访谈,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原创能力嫁接到符合多媒体发布的新媒体平台上,极大地提高了大洋网的访问量与影响力,让新媒体在奥运期间赢得了更多“眼球”,收获了可观的“注意力经济”。由此可见,传统媒体所拥有的信息渠道、受众对象、品牌影响及其产品,都是新媒体在报道中可开发利用的新闻资源。
新老媒体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它们的相互作用、影响,乃至融合,都会因其合作的时间持续和空间介入上的不同、连接作用及紧密度不同,而使其系统间的耦合程度有所不同,只有紧密耦合才能使系统获得高效率。在紧密耦合的媒介系统之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已有的新闻信息资源、受众资源和媒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开发,实现了新闻资源的流动、共享与再配置,以新闻资源利用的创新推动报道的创新。
利用网络革新技术,拓展发布渠道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渠道仅限于报纸、广播和电视,其信息接收终端并不具有携带的便利性,渠道也是以单向性为主,不具有即时互动的特点,这是传统媒体技术资源的限制。在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中,人们无法轻易接触传统媒体,手机、互联网在其中,便很好地充当了传统媒体的“补偿性媒介”。政府部门利用手机短信向社会发布灾情信息,在迅速传递信息,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还有效地缓解了灾区群众的恐慌情绪。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时所具有的即时性,使其在突发事件中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劣势。
技术资源的革新发展,推动了报道的创新。2008年“两会”期间,新华网与中国移动联合搭建互动平台,在全国推出“亿万手机读者向总理提问,为总理分忧”活动。众多手机用户对活动给予了极高的关注,积极通过互动平台向总理提出建议和问题。编辑从互动留言中进行筛选,再播发给受众。手机带来的双向互动传播,拓展了新闻报道与受众反馈的渠道,使观点的表达呈现出个人化和非正式对话的特色,信息传播能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进行。这有效增补了媒介易接触、信息传递迅捷、传受双方互动等优点,令新媒体展现出独特的传播效力。
Web2.0时代,内容生产不再为媒介组织所垄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生产、传递和共享,实现互动、对等的传播。在当前的信息传播中,最普遍的对等通信形式,除了短信(SMS),就是即时通讯(IM)。即时通讯产品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成为了新闻内容发布的重要手段。它提高了新媒体互动传播的便利性,扩大了报道的覆盖面。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在奥运报道中,便借助QQ这一即时通讯工具抢夺奥运报道的首发权,将赛事报道和夺金新闻第一时间通过弹出消息推送到用户桌面。这种迅捷、便利的奥运信息投递,几乎保证网民随时随地对奥运全情参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技术资源保证,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对受众资源的深度利用,生成新的信息内容,信息传播的效果得到增强。
丰富新闻产品形态,满足分众需求
对新闻媒介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了新闻产品的形态与质量。各媒体根据载体的介质特征和所运用的符号系统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新闻产品,报纸在文字和图片报道的同时,侧重于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电视则以图像和声音传播实现新闻滚动发布,突出了现场直击感。新媒体的“融合新闻”却不同,受众个体的动机和需要不尽相同,要考虑到服务对象不再只是一家报纸的读者或一栏电视节目的观众,而是由不同载体的“分众”共同组成的“大众”。
“融合新闻”,就是要在全方位的技术运用和所有形态的媒介介质基础上整合新闻资源,生产出能满足各层次受众不同方面需求的信息产品。展示在不同发布平台上的新闻产品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报道主题的一致与新闻内容的互补,它们之间的差异则在于新闻发布时间的差异、报道角度的差异、表现形态的差异等等。这些联系与差异,使媒介的分众定位策略得以实现,使多个媒介的新闻成果形成了有机的产品链。因此,分众的需求,必定要以多层次、多形态的新闻产品来满足。
两会期间,举行外长记者招待会和总理记者招待会,新华网推出集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摘要、网民快评、网民同步提问、背景资料等各种形式报道于一体的直播页面,及时、准确地对记者会进行立体式直播,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在记者会后不久,网站的后方编辑就提取记者会内容,推出精华板块“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外交部长杨洁篪答中外记者问”,并开设现场图片、视频、妙语摘录、要点提示等十多个栏目,对已进行过的直播活动内容进行有序梳理、整合,引领网民深入解读记者招待会内容。新媒体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所生产的信息产品,以新闻信息发布时间的多重设置和新闻内容不同角度、层次的展现,在互联网上统一呈现,实现全天候不间断传播,扩张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而受众则可以随心所欲地选取能满足自己获知需求的信息产品。这些产品是作为新闻传播内容的新闻资源在受众面前的展示,这种展示要以对受众规模和受众组成结构的分析为前提。展示的目的,是在继续占有现有事实受众的基础上,对媒介所可能拥有的潜在受众资源进行发掘与吸引。
传受互动共创内容,推动报道进行
Web2.0的网络技术实现了载体性能的根本改变,为新闻传播变革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使反馈和互动机制在传播过程中恢复了生命力,也让媒介对新闻受众资源进行了再发现与再认识。现在的受众已经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他们不仅具有原创能力,也有自主权。传播方式从过去的单向传播,发展到现在对等的、双向的,甚至多元的传播。受众资源向信息资源的转换,体现了融合新闻报道中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动态过程。
高素质受众参与信息内容的生产,会与传统主流媒体从业者形成良好的补充,在新闻报道中起到舆论“扩音器”的作用。在“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传播活动中,来自民众的信息和观点所激发的舆论威力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西方媒体在拉萨暴力事件中有意歪曲新闻事实,而众多网民用事实对其予以反击。中华网军事论坛的《惊!西方媒体竟然是这样做西藏事件的新闻!》,引起各大论坛纷纷转载,网上的爱国情绪日益高涨。在这一事件中,新媒体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起到了明辨是非、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腾讯的手机Qzone开设了“奥运 征文”,推荐奥运冠军们夺冠后写的手机Qzone日志,以及普通网友的奥运观后感,让众多用户加入到奥运新闻的制造中来。同时策划了热门专题,让用户利用手机Qzone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形成互动的同时,还获得了独家的内容资源。比如,针对奥运冠军美国的菲尔普斯,策划了“Q友谈‘水怪’菲尔普斯”栏目,让Q友畅所欲言。然后,编辑根据用户生产的内容总结出新的报道产品,获得极大好评。腾讯的忠实用户组成了腾讯最强大的外部报道团队,推动着腾讯奥运报道团队前行。受众成为新闻生产者后,扩大了媒体的报道面、弥补了重要新闻专业记者不在现场这一缺陷。同时,由于受众既可以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和采访者的多重身份,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专业记者的信源采集形态,在这种信息采集中,更注重信息的原始面貌和个人化表达。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式转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更加紧密地结合与汇流。
通过对新媒体2008年报道创新的分析可以看到,新媒体的报道创新是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来实现的,新闻资源的开发是新闻报道创新的关键。新媒体面对着不同于以往的新闻环境资源,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数字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参与意识增强。新媒体的报道创新要以对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和新闻媒介资源的再认识为基础,重视传统媒体的力量,将网络革新技术与传统的报道经验相结合,拓展发布渠道,实现传受互动共创,丰富产品形态。新闻资源的变动性、相互联系性和相互转换性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条件下体现得尤为明显,变动中的新闻资源呈现出新的特征,新媒体结合自身介质的特点,实现了传统媒体无法完成的一些新闻资源转换,对新闻资源进行了再开发,报道得以创新,产生了全新的新闻生产与报道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将随着新闻资源的不断开发,在新媒体的报道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