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西江: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认同――兼论汉藏同宗同源

作者:龙西江发布日期:2016-11-07

「龙西江: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认同――兼论汉藏同宗同源」正文

一、构筑恢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认同是民族工作和西藏工作的重要任务

2014年9月28日,党中央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这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民族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必将对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涵盖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两个共同”主题、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国等方面。讲话深刻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民族理论政策创新要坚持增强“四个认同”的原则。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基本政治制度,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讲话深刻阐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

这些重要论断站在政治文明史的高度,澄清了模糊认识,也给各族干部群众吃了定心丸,进一步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我们要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落实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保持民族识别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既有格局稳定,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对规范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相关法规和制度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展现了强大的政治判断力和战略定力,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关系新发展、新变化的深刻把握。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不能把某个民族自治地方局部出事同这个民族自治地方整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某一少数民族中极少数人闹事同这个民族全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发生在少数民族人员身上的事同实践已经证明并长期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捆绑在一起。要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发动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在2015年8月26日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做好西藏工作。要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等宣传教育活动,支持藏传佛教按照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进行教规教义阐释,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都要依法打击。

我们认为,西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构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认同,构建共同的思想基础。从中国民族史专业的角度,从藏汉民族共同的上古历史的角度,要做到“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认为是不难的。因为,藏汉民族同宗同源,有着共同的上古历史。藏区的民族工作,实际是恢复藏汉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恢复藏汉民族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藏民族与汉民族同宗同源的考古学生物学证据

藏出自羌,藏羌同源,汉羌同源,藏汉同源,这是中国古代史的众多学者长期依据大量藏汉文献的证据,得出的一个结论,后来又有了生物遗传学在基因上的证据。

(一)藏汉同宗同源的考古证据

中国老一辈考古学家安志敏、苏秉奇等人对青藏高原的考古研究表明,西藏的旧石器文化起源于华北地区,西藏细石器时代文化源于我国北方草原,而北方草原的细石器同样源于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又存在大量中原仰韶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考古文化的重要因素。具体讲,昌都卡若遗址与仰韶彩陶文化系统的马家窑、半山和马厂文化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此外,与云南大墩子文化系统也有密切关系;拉萨曲贡遗址与齐家文化存在某种联系。

从考古学上讲,西藏基本上是属于中国考古文化的范围。西藏以西的克什米尔兹霍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半地穴房屋及长方形双孔石刀有明显的西安半坡仰韶山文化的因素。克什米尔扎霍姆遗址有黄河上游彩陶文化的强烈影响的因素;以及印度北部山区发现的公元前2500年的中国龙的岩画,等等,都是重要的例证。

迄今为止,西藏经研究者初步断定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地点共有5处,它们是定日县的苏热,申扎县的多格则、珠洛勒,日土县的扎布以及普兰县的霍尔区。但西藏这些旧石器均为地面采集的,缺乏原生地地层证据。考古学家根据这些石器的形制、制造技术断定,西藏的旧石器文化起源于华北地区,属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物。

因此,从考古学的背景上讲,西藏喜马拉雅地区只有相对较晚的时候才出现人类活动的迹象。目前,在西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遗迹是在4000至5000年以前。具体讲,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碳十四测定年代的上限是距今4655+100年;而拉萨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晚于卡若遗址,碳十四测定年代是3700至4000多年。而位于青海和陕西之间的仰韶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上限是8000年以上,而前文提到的昌都卡若遗址又与青海黄河上游的仰韶彩陶文化系统的马家窑、半山和马厂文化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里的迁徒痕迹是十分清晰的。

(二)藏汉同宗同源的体质人类学、生物学Y-DNA染色体证据。

免疫遗传学白细胞抗原研究是当今世界最权威的人类血缘关系鉴测手段。据医学界对藏族进行的白细胞抗原研究发现,藏民族属于中国北方人群的部分,起源于华北地区,这为藏民族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信息和依据。这是西藏的两位医学专家孙新甫和傅玉江在对拉萨、日喀则地区的400名世居藏族居民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运用医学统计学处理的结果证实的。

现在,分子遗传学检测到藏汉民族有共同的Y-DNA染色体,因此,分子水平的遗传学分析显示汉藏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美国休斯敦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教授金力和他的合作者们从中国、印度、泰国等地采集了31个群体的607名男性的DNA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在M122位点上,一种T到C的突变在几乎所有汉藏群体中都十分普遍(而这种突变在世界其他人群中是很少见的),由此显示了在同一汉藏群体中存在着很强的遗传姻亲关系。而且,在包括西藏和东北印度的喜马拉雅地区、H8――一种源自M122C的单倍型,有着极高的出现频率,表明了原始藏缅群体在向西然后向南的迁移中有着很强的的瓶颈效应。由此推论,大约1万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盆地并发展成东亚最早的新石器文明的远古人类,是现代汉藏群体的祖先。

(三)藏汉同宗同源的语言学证据

关于语言,语言学家早有定论:汉语和藏语是从同一原始汉藏语发展而来。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所所长潘悟云先生指代汉语和7世纪的藏语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潘悟云所长进一步说明:7世纪藏族已经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从这些文字可以推测到当时的藏语读音。藏族居住在雪域高原,与外地隔绝,语音变化比较慢。大量研究发现,当时的藏语读音大致相当于汉语上古的发展阶段,与上古汉语读音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此外,从词族比较和形态比较诸方面都可以看出汉藏语之间的亲缘关系。据统计,现在能查出的藏语和汉语中所拥有的同源词就达600多个,汉语和藏语是同一原始汉藏语发展而来的。

上述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藏族从来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三、藏族和汉族都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的人类学考古学考证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藏族著名学者多识活佛指出,当今研究藏汉历史文化关系的大多数人,纵向只注意元明清三代,最多上溯到唐蕃联姻,似乎这以前藏汉两个民族之间相互没有关系;横向只着眼于西藏或者曾经属于吐蕃的这部分藏族,而忽略了许多族源和语言民俗等广义文化特征方面完全属于藏民族范畴的历史上许多部落和民族。这种对历史缺乏整体观念,人为地把眼光放在某个历史断层侧面上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对藏汉民族关系的认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却忽略了这两个民族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千丝万缕的重要关系。如果抛弃种种偏见,充分利用藏汉双方的历史文化资料,把研究的领域放宽到全部历史文化的范畴,就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了解藏汉民族的历史亲缘关系和“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话的真正含义。

1、郭元兴先生用《山海经》、《周穆王传》、梵文典籍《孔雀经》和古波斯文经籍等进行对勘印证:从上古地理的里距方位和语言区划等角度的严格考释中,证实《山海经•西次三经》中“崇吾之山――轩辕之丘”间的山系大部在今西藏境内,尾部延伸到今中亚瓦罕以南一带。这论证出我国西部与上古中原夏王朝同宗的上古华夏民族的先祖古轩辕国在今西藏西部和阿富汗之间。而此处又正是古支那国、西王母和藏文文献中的古象雄和苏毗女国的地理方位。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即华夏民族的古昆仑之丘,为黄帝下宫。黄帝来自西藏西部。在上古唐虞之世,藏汉两个地区完全是统一的,藏汉民族同宗同源。

2、根据本教文献的传统说法:象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里象雄、中象雄和外象雄。里象雄在阿里冈底斯山西面三个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达克一带。而这一带华夏民族的先祖古轩辕国,曾于上古时期在这里建立过大夏国。此大夏国正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阿里、新疆和田之间。中象雄在冈底斯山西南一天的路程外。这里有象雄国王的都城,这片土地曾经为象雄十八国统治。藏北文部的当惹雍错湖旁,有古象雄宫殿的遗址废墟。外象雄是以穷保六峰山为中心的一块地,叫孙巴精雪。孙巴精雪应是孙波,即苏毗女国。包括三十九个部落、北嘉二十五族,这是现在的安多上部地区,绝大部分信仰本教。……外象雄的三十九族即今西藏丁青一带,嘉二十五族即今青海玉树一带。

苏毗女国以青海玉树嘉二十五族一带地区为中心(同时占有包括拉萨在内的广大地区)。那么,苏毗和嘉二十五族显然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这应是一种亲族和同族的关系。关于象雄和苏毗的关系,据《西域记》、《敦煌古藏文历史书》等著述载:“象雄在女国”、“象雄是苏毗女国王族之名”。象雄和苏毗女国是非常紧密的世代婚姻关系。

古藏汉文献中的“嘉得”地区,在西藏北部及青海南部。即玉树嘉二十五族和丁青三十九族一带地区。由于象雄和苏毗女国与“嘉(夏)”的关系如此紧密,因此,完全可以断定:古象雄就是黄帝的轩辕古国,古昆仑国、苏毗女国就是西王母国。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