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兰:直觉式创新与中国自治型创新模式的培育

作者:方竹兰发布日期:2015-11-19

「方竹兰:直觉式创新与中国自治型创新模式的培育」正文

内容摘要 中国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演进为原始创新型阶段,必须从逻辑推理型创新主导改为直觉式创新主导。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是直觉式创新,而不是逻辑推理性创新。 直觉式创新通过兴趣爱好形成创新起点, 逻辑推理型创新是在兴趣爱好的反复试验基础上确立计划项目;直觉式创新的目标是通过预测想象创意未来,逻辑推理型创新的目标是解决已知问题。中国人习惯的创新模式主要是逻辑推理型创新。由于缺乏对直觉式创新的认可,目前中国的创新经济管理往往把计划项目的资金配置作为主要任务,而把对人们的兴趣爱好的尊重保护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制度抑制惯性。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以来,虽然国家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基本上处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直觉式创新的管理特点是自治型治理,自治型创新治理大致有下列环节:自治型学习;自治型开发;自治型合作;自治型配置;自治型评价等。

关键词:直觉式创新 逻辑推理型创新 自治

中国人习惯的创新模式主要是逻辑推理型创新。逻辑推理型创新是通过设置计划的创新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性分析现实问题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具体的创新管理实践中,比较习惯以政府行政各部门为主体规划创新项目,以行政分配资金的方式组织申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成果由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实际上在创新过程中,当创新的目的能够清晰规划,并能够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时,已经不是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了。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是直觉式创新,直觉式创新是由个人的天赋本能和兴趣爱好形成持久的探索激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非凡的未来想象生成超常的创意灵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甚至变革当今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直觉式创新牵引下,逻辑推理型创新才能够成为原始型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直觉式创新通过兴趣爱好形成创新起点, 逻辑推理型创新是在兴趣爱好的反复试验基础上确立计划项目;直觉式创新的目标是通过预测想象创意未来,逻辑推理型创新的目标是解决已知问题;直觉式创新通过顿悟跃入新质,逻辑推理型创新则负责顿悟前的量的积累。直觉式创新主导原始型创新的发动和突破,逻辑推理型创新负责创新阶段的推进。如果没有直觉式创新的主导,光靠逻辑推理性创新,只能达到模仿型创新的层面,只有以直觉式创新为主导,将逻辑推理型创新附着于直觉式创新过程中,才能达到原始型创新的高度。

由于缺乏对直觉式创新的认可,目前中国的创新经济管理往往把计划项目的资金配置作为主要任务,而把对人们的兴趣爱好的尊重保护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制度抑制惯性。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以来,虽然国家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基本上处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比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各部门在基础研究领域设立的项目繁多:有科技部的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学基金,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及2011工程等,但是各种计划项目基金的投资,最后所孕育的原始型创新成果还不够显著:[1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有效专利共计222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56万件,占25.5%;在国内有效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为46.5%和39.2%,而发明专利比重相对较低,只有14.2%。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有效专利则是以发明专利为主,占国外有效专利总量的78.6%,而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仅占19.3%和2.1%。特别是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国外拥有的发明专利为国内的数倍。

中国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演进为原始创新型阶段,必须从逻辑推理型创新主导改为直觉式创新主导,而直觉式创新主导需要体制改革的深化:从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改革为自治合作型创新治理。与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以行政依据项目等级的资源配置为主,只能涵盖部分创新阶段和部分创新层面不同,自治合作型创新治理是以创新者源于灵感创意自主配置资源为主线,渗透在创新过程的全部阶段和全部层面中。自治合作型创新治理不是完全排斥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而是引导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适时跟进直觉式创新治理。自治型创新治理大致环节有:

一、自治型学习。自治型学习是直觉式创新主体培育阶段,是关系到一国或一地区胜任原始型创新的人力资本数量多少的关键步骤。自治型学习是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追求兴趣爱好中学习。国家教育和培训系统把老师向学生灌输常规型知识作为教育的辅助职能,把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自身兴趣爱好积累和培育超常型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职能,即便是没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允许他们通过兴趣爱好的追求,自我判断和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专项。我们通常都把儿童年轻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激情梦想当作还没有成年之前的无知或者幼稚,力图用所谓正规的教育使他们成熟起来。殊不知,儿童年轻人身上潜在地存在的正是直觉式创新最需要的知识――超常型默示知识。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示知识和默示知识。明示知识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分为超常型和常规型;默示知识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也分为超常型和常规型。中老年人通过经验积累和学历教育,具有更多的明示知识,尤其是专家学者具有原始型创新需要的超常型明示知识;儿童年轻人虽然还没有成熟的生活经验和学历教育,看起来明示知识缺乏,但是却潜藏着原始型创新最需要的超常型默示知识。与常规型默示知识相比,超常型默示知识是具有最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知识。如此复杂的知识分类没有被完整地体现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在中国人的知识范畴中,往往只有明示知识的知识概念,缺乏默示知识的知识概念,尤其缺乏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知识概念,所以中国人的知识概念是残缺不全的。而知识理念的片面导致教育理念的片面。我们错把常规型知识的灌输作为教育的重点,殊不知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治型学习才是教育的根本。 为此,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尊重激励和保护培养学生作为直觉式创新源泉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激情想象、创意灵感的知识内涵――超常型默示知识,尊重与保护的基本体现是创造自治式学习的教育环境。以自治式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特点是:

诱导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启发式教学至始至终充满对于年轻人自我发现超常型默示知识的诱导,学校不局限于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明示知识,而是激励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和发掘自己身上潜在的天赋、特长、兴趣、灵感、潜能。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超常型默示知识尽可能早地自我发现,学校的教学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是安排多元的兴趣爱好课程、专题讨论类课程、学科研究类课程、问题思考类课程、实习类课程,还有大量的跨学科研究类课。学生一进校门,就不是一个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己的潜在的创新型默示知识的发现和实现者。教师相机开设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人格素质培养的课程,也是为了有利于学生在积累完善自己的兴趣爱好过程中产生创意灵感,提高创新素质和能力。

权利教育――允许每一个体自由探索的教育制度,必须是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为前提的。在学习上,学生有兴趣发展权、身心健康权、实验探索权、想象创意权、独立思考权等。比如学校的作业过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学生有拒绝写超量作业的权利,而不是只依靠行政指令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主体有参与决策权、有表达批评权、有协商对话权、有利益维护权等。通过权利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责任,有利于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

激励教育――当学生能够在追求兴趣爱好中产生创新创业的灵感,会得到老师和学校的系统支持。也许学生的创意灵感并不成熟,支持其创意灵感实现的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老师和学校一方面帮助学生丰富完备自己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则给学生的创意灵感实现创造环境条件,而不是简单地抑制或否定。自由探索的活动造就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符合原始型创新要求的教育一定有这样的教学宗旨:年轻人将自己长期积累,反复实验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激情想象、创意灵感的高度,虽然并不完全清晰细化,但是这种高度是创新起步的试水。学校教育要做的是完善激励制度――持之以恒的激励制度。

二、自治型开发。自治型开发是直觉式创新的初始行动阶段。超常型默示知识具有个体潜在性特征,拥有者自己都不能在探索应用的初级阶段清晰地自我量化,外人就更难事先做出量化的预判。有了兴趣爱好的年轻人需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动态地自我发现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类型和数量,由于对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分析评价异常困难,直觉式创新的自我开发有模糊性、试错性过程,是在反复失败中进行的。自治型开发需要宽容和扶持失败者,以便找到或显现出真正的创新者,失败中探索是自治型开发的必经阶段。斯坦福大学的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坦承:我们在选择是为这个或那个还是其他科学投入的时侯,很难做出取舍,虽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你不可能真正知道下一个成功将是什么。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我们正在从事的哪件事情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只能在创新者的探索过程中逐步趋近。自治型开发就是创新者在原始型创新的初始阶段凭借兴趣、爱好、激情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坚持不懈的失败反思,使自己的创意灵感反复提炼逐步清晰,也逐步为社会所理解并得到支持。正因为如此,我们判断硅谷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允许个人爱好、灵感、兴趣、特长都可以实验,即使失败也可以重新选择。对失败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正是基于对导致成功的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开发难度的清醒意识。

三、自治型合作。自治型合作是直觉式创新的人力资本组织方式。超常型知识的拥有者往往处在组织的前沿和边缘,一般的常规性行政组织或公司科层组织,不能完全满足原始创新者的创新需要,原因在于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应用,不能等待常规性组织的按部就班的批准程序,也不可能首先被大众迅速认可。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专用性合作首先只能是小众的,即专用性合作的可能性,源于超常型默示知识所有者认识到对方具有的未来潜能,而产生的互相欣赏和互相吸引。互相欣赏者无法靠正式的组织组合起来,必须靠自己建立合适的非正式组织,才能将各类人力资本整合到一起,实现超常型知识的价值创造。

拥有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各种私缘关系起步:爱好之间的趣缘、灵感之间的心缘、目标之间的志缘、性格之间的气缘、精神信念的神缘、亲人之间的血缘、朋友之间的情缘、同乡之间的地缘、同学同事之间的业缘、个人利益的物缘等。人们大多只看到硅谷的原创性产品,其实硅谷之所以成为世界原始型创新的源头的奥秘,在于其独特的组织生态系统:小企业的创业都是从看似不正式的私人交往关系开始,比如:谷歌的两个创始人是同学和朋友关系,从网络连接的趣缘开始合作,每一个著名的创新型公司的起步莫不如此。各种非正式组织结构通过多种而不是单一缘分关系的综合构成的社会网络,贯穿于原始型创新的整个动态过程中。工程师不仅可以在同一行业的公司之间跳槽,他们还从一个行业或部门跳到另一个行业或部门,从技术公司跳到风险资本公司或大学研究机构,围绕核心创新组织,还自发形成了多环状的多维度的服务型、中介型自治创新网络,松散地织造了原始型创新创业的创新共治生态。其中有科学家与教育家的自主结合、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自主结合、企业家与企业家的结合,科学家、教育家与创业家之间的结合、专业服务团队与创新者的结合、企业家与公益的结合。正是由于治理主体间的配合和互动,才形成原始型创新的合力。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