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从“资源诅咒”到“资源祝福”

作者:林毅夫发布日期:2017-03-02

「林毅夫:从“资源诅咒”到“资源祝福”」正文

【编者按】本文为林毅夫教授在2017年2月28日第二届北京大学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什么在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体或城市,资源容易变成经济发展的负担,出现“资源诅咒”的现象;第二,现在主流经济学对“资源诅咒”现象提出的解决思路是什么;第三,进一步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谈怎么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把资源从经济发展的负担变成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

过去我们经常认为,人多资源少是我国发展的不利条件。可是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人少资源多的国家经济反而常常发展不起来,遭遇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出现了所谓的“资源诅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出现“资源诅咒”的4大原因

首先,资源是埋在地底下的,埋在地底下的资源到底有多少、财富有多大并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如果资源由私营企业来开发,需要政府的批准,私营企业为了多获利,容易利用信息不对称,贿赂政府官员,以很低的价格取得资源开发的权利,因此,资源特别容易跟腐败联系在一起,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败坏社会风气,形成社会矛盾冲突,在这种状况下,经济当然也不容易发展得好。

第二,资源的价格波动非常大。因为资源的供给弹性小,需求多的时候价格一年可以涨好几倍,但是需求少的时候资源的价格会跌得非常厉害。当它价格高的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多,很容易造成政府大手大脚花钱,有的在福利的开支上特别多,有的在各种建设上到处铺摊子。等到价格下来想把福利支出减少会非常困难,赤字会急剧增加;同样,建设铺的太大,到资源价格下跌时,到处是半拉子工程,浪费巨大。

第三,资源是会枯竭的。资源枯竭以后资源所在城市、地区、或国家如何继续发展?要是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个经济可能就会出现衰败的情形。

第四,也是我在2007年的马歇尔讲座中强调的,资源丰富的经济容易上马没有比较优势、赶超型的先进产业。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的良好愿望,比如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要赶上发达国家,就需要有和发达国家一样先进的产业,这种产业看起来很先进,可是它违反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即使在政府的支持下能把它建立起来,这个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要让它们继续经营下去则需要靠政府不断保护补贴。当然有这样的产业令人骄傲,但是它的经营效率低,靠保护补贴生存,对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福利的改善反而成为负担。而且,补贴则容易造成寻租、腐败,以及政府被利益集团绑架的问题。资源越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对这种产业投资的冲动、涉及的面、支撑的力度会越大,持续的时间会越长,这是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的第四个原因。

如何克服“资源诅咒”?

主流经济学对上述问题目前的治理思路如下:

针对资源容易产生腐败,就强调公开、透明,强调监管来防止腐败的出现。国际上有个组织,叫做资源开采透明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也在推动这项工作,很多非洲的资源丰富国家,国内也有一些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在倡导公开、透明、监督,以此来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针对资源价格波动大,则强调要未雨绸缪,当资源价格高的时候收入多,只能用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要储蓄下来,当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因为有储蓄,就可以用储蓄来承担像福利支出或政府一些必要的公共支出。

针对资源会枯竭,在资源收益高的时候,要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变成金融资产,投资在国内、国际的股票市场或者政府债券,这些资产会有永续的收入,资源枯竭的时候可以靠这些永续收入来支持开支。

解决资源价格波动和枯竭的问题,主流经济学还建议要多样化,增加非资源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可以减低资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并且,可以随资源存量的减少,逐渐转向非资源产业。但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主流经济学讨论的不多,并且从过去的发展经验来看还经常会出现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时,容易热衷于发展一些赶超型的先进产业,而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绩效比非资源型经济差的“资源诅咒”现象。怎样防止这种情形的出现则是新结构经济可以贡献的地方。

变“资源诅咒”为“资源祝福”

如何把资源从经济发展的“诅咒”变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除了主流经济学所主张的资源开发上的透明、公开、监管,资源收益使用的未雨绸缪,以及非资源产业的发展外,新结构经济学首先主张,发展的非资源型产业必须符合该经济体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这样才会有最低的要素生产成本;其次,新结构经济学主张在竞争的市场中,以有为的政府动用资源收益中的一部分来消除限制具有比较优势的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以降低交易费用,使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迅速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至于如何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非资源型产业,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产业发挥有为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则可以根据新结构经济学中“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的框架来进行。能这样做的话,资源型的城市、地区和国家可用来完善软硬基础设施的资源会比资源短缺的城市、地区和国家更多,力度可以更大,经济发展转型的速度可以更好更快。这样资源就会从经济发展的“诅咒”变为经济发展的“祝福”。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