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实业和金融,天下永远没有比别人挣钱多的行业

作者:樊纲发布日期:2015-08-04

「樊纲:实业和金融,天下永远没有比别人挣钱多的行业」正文

实业和金融,天下永远没有比别人挣钱多的行业,最后都是平均值。把风险因素加进去,而实业更稳定,现在大家知道实业更稳定了,实业真正破产了废铜烂铁还卖点钱,金融大风一吹就没了。

7月30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携手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佛山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隆重召开。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会长樊纲作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解析”主题演讲。樊纲演讲的要点有:

1、 直接投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途。2013年中国的IPO只占全部社会融资的1%,加上前面的风投、创投、天使投资、PE不超过3%。美国高到60%日本、德国间接融资比较高的国家也有20%、30%的直接融资方式。

2、 现在处于经济调整期,也是企业进行优胜劣汰发生的时期。大浪淘沙之后,更能看出哪个企业好、哪个企业不好,风投和PE选择企业会相对容易一点,准一点。

3、 实业和金融,天下永远没有比别人挣钱多的行业,最后都是平均值。把风险因素加进去,而实业更稳定,现在大家知道实业更稳定了,实业真正破产了废铜烂铁还卖点钱,金融大风一吹就没了。

4、 中国产业结构除了特别污染的行业之外,绝大多数产业仍然有大的发展空间。

5、 互联网只节省了信息成本,没有解决内容问题。其基本内容是信息技术,节省的是信息成本,但是不解决内容问题。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要“+互联网”,根本的问题还是怎么做好你自己,利用互联网技术节省你的信息成本使你发展的更好、市场做的更大。

以下为樊纲演讲实录:

我先讲讲近期的经济形势。最近几年来比较低迷,大家有些困惑,在我看来确实现在中国经济比较低迷,有点过于低迷,这个过于低迷就是低于正常增长,它的表现就是通货紧缩。我们现在已经有40个月PPI为负的,按CPI算是1.3、1.4,美国、欧洲都是把2%当做目标的,我们只有1点几,严格来说也是通货紧缩了。

为什么过于低迷?基本原因是因为我们过去十年内两次经济过热,大家都应该记得,不用多说。但是稍微说说不同的原因,第一次过热2004年到2007年,不是政府刺激出来的,现在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政府过去成天刺激经济,咱们客观一点,诸位想想过去“宏观调控”这个词的含义,在多数人的记忆当中宏观调控就是政府不让干这个、不让投那个,过去政府多数是一直压着的,不让经济太热。

但是有人说市场的力量太强,当时是全世界的经济过热,出口30%、40%地增长,国内各种投资当时也非常火爆,又是房地产泡沫、又是股市泡沫,2007年的时候增长速度到了14.7%。后来调整了一次,当时自己实现了一次调整,2007年9月份出了国几条,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时候房地产开始调头,10月份股市开始调头,本来2008、2009想着继续调整2011年回到继续增长,没想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了,危机来了以后20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吸取上次的教训得联手救市。

现在还有人批判救市,批判当时的刺激政策。当时为什么世界领导人都没有什么异议?1929年的教训是惨痛的教训,是血的教训,当时没有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宏观经济学,诸位都学过宏观经济学,那是1936年大萧条都走了一半多了,一个英国人叫凯恩斯的写了一本书,后来一致公认那本书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罗斯福当选搞新政代表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诞生。

1929年的时候是没有的,看着经济往下滑,当时不是没有人说要救市,当时的金融家、企业家们跟现在的表现是一样的,挣钱挣的好的时候政府离得远远的,危机来了找政府救市了,救市的时候不说要救他,他说共和国不行了,他说要救工人,否则工人就失业了等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说不救,第一你们说市场决定,市场出了危机你们市场自己调整;第二也没有机制,当时没有这套理论和机制,联储当时都没有货币政策的职能。市场行为和规律基本都是一样的,危机来了成灾的时候各种说法,说的越悬乎越好,让政府托底救市。

然后搞出一个十年大萧条,世界GDP减少50%,然后出了极端纳粹,纳粹是国家资本主义,搞出了极端的思潮成了纳粹,纳粹打了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几千万人口,1945年经济重新恢复增长,1954年时隔25年之后世界经济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你说这个教训惨不惨痛?这些领导人面对这样的历史和现实做什么?现在还有人批判刺激政策,美国现在还没退出呢,欧洲没退出又加了一把,日本在加码。问题不在这儿,需要讨论的是怎么刺激、刺激多少、刺激多大。

事后看中国政府刺激的政策确实大了点,有点过大,这个大不是体现在四万亿,四万亿其实很少,四万亿是两年的数,一年只有两万亿,而且四万亿当中绝大部分是政府的正常开支,不属于刺激政策,收了税搞些项目,刺激政策必须是无中生有的需求,必须是财政赤字,当年财政赤字没有增长多少,从1.6上升到2.3。真正的大头是一年就暴涨了六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这也是政府债务,这属于政府赤字,只不过是以金融债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下子把GDP拉到13%、14%,然后再刺激买房买车,刺激出了一轮,2009、2010年又热了一把。

所以两次过热累加在一起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什么问题?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后面是债务,借了那么多钱结果没有定单,产能过剩就是债务问题,债务问题的背后就是企业,企业当然融资难了、融资贵了,东西卖不出去了,连定单都没有了,原来的债都还不起了谁还借你新钱,借你钱的得加一部分吧,得风险贴水吧。现在老怪财政政策过紧,有没有过紧?有过紧,我后面再说这个问题。但是最近的问题是银行有了钱了也不一定往外贷啊,典型的就是危机时候的表现,经济下调期的表现。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中国没有采取硬着陆式的危机式的调整,我们喜欢软着陆。

软着陆说明什么呢?能软着陆因为原来的政策没有起太多作用,有泡沫但没有太大,我们要承认这一点,无论如何,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起点作用,2004到2007年的时候不断地压着没使泡沫太大,2009年、2010年的时候我们采取世界最大的刺激政策,但是第一个最早退出了刺激政策,日本、欧美还没退出呢,中国2010年4月份退出了,住房限购政策推出标志着这个政策从刺激政策退出走向紧缩政策,2010年的中期开始清查地方融资平台,2010年的下半年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从紧了。及时退出的作用是什么呢?

以房地产为例,没有使房地产的一二线城市鼓起的泡沫波及到全国的三四线城市,现在三四五线城市有点问题属于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是城市化政策出了问题的问题,不是这轮波动影响的,三四五线城市的投资在前一轮就开始了,没有波及到全国,全国的泡沫并不大。昨天我们还在议论这个事,我说中国的泡沫实际上已经破了,房地产泡沫前年已经破了,现在还有人在讲中国的泡沫没有破,还要硬着陆,我们这几年就在跟这些观点做辩论,它是一种软着陆的方式,它已经软着陆了就不会在乎硬着陆了。

最近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二线城市,原来泡沫不大调整也不深,现在政策一调整之后开始回暖。但是软着陆有一个问题,就是调整的时期会比较长,软着陆另外一个起的作用就是政府喜欢掩着盖着,这些问题不让它破,慢慢在时间的过程当中逐步加以调整,逐步消化一些问题,破一点别破太多,市场相对来讲比较平稳,这种方法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倒闭破产、大规模的经济振荡,但是会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比较疲软,调整期比较长,比市场经济国家没有政府的那只手调控着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多长呢?这不好说,但是我们可以回顾上一轮调整。

目前在周期性经济调整中所处的位置

大家看到这张图第一印象是什么,刚才主持人主持词里还讲了这句话,这句话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但非常错误的一句话,不符合事实的一句话,“过去三十几年中国经济两位数高增长”,这张图告诉你并不是的,蓝线是GDP增长速度,红线是通货膨胀率,多数年份不是两位数增长,这是第一;第二,那一年到了14.3%,那边是2007年到过14.7%,最低谷那块7%左右,跟我们现在差不多,那是从哪儿开始呢,我画了两条线,从1995年开始,1995年还有10%以上的增长,但是第二年已经开始下滑了,有点像我们的2011年,2011年已经低于10%了,处于下滑的开始。

我画到2002年,2002年还有通货紧缩,为什么没画到2003年呢?2003年有非典,没有非典的话也就上去了,有非典2003年还低一点。就是1995年到2002年八年时间属于调整时期,有一段下滑,滑到底部不再下滑了但仍然没有很大起色,它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或者在低的水平上有点挣扎,还有通货紧缩。那就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期的情况。

我说我们记忆有选择性,喜欢记住自己辉煌的时代、挣钱容易的时代、东西好卖的时代,不记得自己低迷的时代。当时也很痛苦,当时说的问题跟现在说的都一样的,现在我们说的这点事都一样的,产能过剩、债务问题,当时银行坏债,也是质疑GDP有没有7%呀,后来MF和世界银行专门派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你们的统计数据到底怎么回事,后来结论是中国的GDP会有正负1个点的差额,但是整个体系还是符合国际准则的。谈论的话题也是一样,中国6%左右的增长就不错了,不要提什么7%、8%,现在也一样嘛,我不用那些政治术语和政治名词,现在的说法都一样。那时候我们年年讨论怎么扩大内需、讨论怎么治理通货紧缩,那时候PPI 31个月通货紧缩,现在已经40个月了,这次多长还说不好,可能得50个月。

产能过剩,那时候是一次过热的产能过剩,这次两次过热产能过剩,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次可能比上次调整的力度还要大一点,2008年讨论产能过剩是钢铁,4亿吨的需求,6亿吨的产能,2011年的时候再算,6亿吨的需求,10亿吨的产能。防过热防的不是过热,过热的时候大家多高兴呀,防的就是现在这点事,防的就是现在的过剩、低迷、债务,经济规律就是这么调整的。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调整到什么时候?我画的这条线还没有尾呢,按照上次的情况我们才走了一半,清理问题现在也走了一半,大家得有思想准备,准备什么呢?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年、两年、三年中国经济处在相对比较低迷的状态,处在低谷,调整时期,不一定再往下了,但可能还是比较低的状态,这时候还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托一托,政府的一些措施还不能放,保持总需求一定的规模,通常会调整的很深,调整低于增长速度很多,这时候需要政府的政策托住它,尽管还不能实现正常的增长,但是比较稳定的增长,防止深度的下滑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这时候我们得有思想准备。

我说这个是不是能够听出一点里面积极的因素,和现在有些人看待中国经济比较悲观的观点不太一样,现在过于低迷,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我们如果度过了这个调整时期,我们完成了这段调整,经济不再过于低迷了,恢复到正常增长,我们的正常增长会比现在高吧,现在7%或者低一点的增长速度不是我们的正常增长速度,属于比较低的调整时期的增长速度,对不对?就是所谓的潜在增长率,本来是这么多,经济过热的时候个高于潜在增长率,那时候有通货膨胀。而在低迷时期,通货紧缩的时期表明你现在的增长速度低于你的正常速度、低于你的潜在增长力,绿波方法可以计算正常增长,把通货紧缩的年份去掉,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中间没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叫正常增长,我们现在不属于正常增长,我们属于有负差距的状态。因此,当我们恢复正常的时候中国经济不至于这么低吧。

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今后长期来看,五年、十年、二十年不一定就是6%、7%,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