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梧:改革要有新策略

作者:宋晓梧发布日期:2013-04-24

「宋晓梧:改革要有新策略」正文

今年是中共十八大后的开局年,也是改革的攻坚年。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年伊始,很高兴看到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领衔主编的《改革红利――十八大后的转型与改革》出版。在我看来,对新时期改革的策略问题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地探讨,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重要贡献。

客观地判断和估计改革的新形势与新特点

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但2008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革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发展方式转型牵动影响全局,由此使得新阶段改革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本书从转型与改革相互交融、有机结合的角度深入地分析、概括了十八大后改革新的突出特点:一是改革面临新的机遇期,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都直接依赖改革的突破;二是改革面临的利益矛盾更为突出,既涉及增量利益合理分配,更涉及存量利益格局的调整,能否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失衡上取得重要进展,将牵动和影响发展稳定大局;三是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增强,改革正与危机赛跑,倒逼我们要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动权。

我认为上述三点概括十分中肯、客观,反映了我国当前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深化改革的现实性、紧迫性,为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明确改革路线图,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如何具体落实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适应这种现实需求,明确提出了十八大后的五大转型与改革:走向消费大国的转型与改革、城镇化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形成六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市场导向的转型与改革、以优化权力结构为重点的政府转型与改革。贯穿五大转型与改革,着眼于到2020年的中国改革,按照短期(2~3年)、中期(5年左右)、长期(8年左右)三个时间阶段,本书还设计了一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行动路线和时间表。

在我看来,本书所提出的改革路线图一以贯之地体现了迟福林院长近四五年提出的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行动思路。也就是说,新阶段把握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把握改革的主动权。在这个前提下形成改革路线图,才能把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落到实处。

突出地强调政府转型与改革,以政府转型与改革带动全局突破

本书十分强调政府转型与改革对整个改革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以放权、分权、限权为重点优化权力结构的政府转型与改革思路。迟福林院长过去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转型,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这次本书提出以优化权力结构为重点的政府转型与改革,可以说是改革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突破,超越了一般性地讨论政府转型与改革,而是从深层次的权力结构安排来探讨政府转型与改革。

十八大报告把“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七大任务之一。“五位一体”的改革既涉及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涉及中央与地方、各部门的利益调整,更涉及改革的综合配套推进。正是适应这一现实要求,本书提出,十八大后应尽快建立一个利益超脱的高层次改革协调机构,以加强对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的综合协调指导。应当说,这对于在改革进入攻坚区、深水区,加强对改革的统一领导,强化改革的决策机制,实现各方面的改革实施具体、统一协调十分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未来继续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推进改革,离不开改革决策;决策改革,离不开改革智库。中改院作为我国知名的改革智库,二十多年来坚持改革研究不懈怠,近几年先后形成了“第二次转型――2010’中国改革研究报告”、“民富优先――2011’中国改革研究报告”、“消费主导――2012’中国改革研究报告”等一系列著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本《改革红利―十八大后的转型与改革》更是对未来5-8年改革的深入系统研究,反映了中改院近年来研究成果的积累,相信更能够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