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中央首次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作者:新京报发布日期:2014-12-12

「新京报:中央首次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正文

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

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

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

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资源环境约束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

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习近平一年五提“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4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7月29日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重申,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11月9日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说,新常态有三特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月5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同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12月9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 焦点

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表述”

“近年来,中国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转方式’这一重要命题的新表述,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角度的再调整,说到底,还是要转方式、调结构”,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对新京报记者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赵弘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经济领域也形成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比如两个方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一个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依靠‘土地财政’、资本投入带动的城镇化,一直在财富分配、流通这两个环节做文章,并没有解决财富创造的问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一个是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一定程度遏制了实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很多企业受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的暴力诱惑,不会潜心从事科研和创新。”

赵弘认为,正是基于经济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时,提出了“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等要求。

赵弘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预计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调整完善过程”。

“经济发展新常态”会带来哪些变化?

“经济增速下降但就业岗位增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赵弘表示,“我国的GDP增速从几年前的两位数增长逐步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去除‘泡沫’。而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让位于经济增长质量;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和谐发展,追求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

今年前九个月经济增速为7.4%,但新增就业1082万人,“经济增速下降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这是一般经济规律。但今年前9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没有减少就业机会,这表明转方式、调结构有所成效,结构优化了,就业增加了”,经济学家常修泽说。

常修泽强调,上述现象明年还会继续“放大”,“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分类。服务业‘领跑’,一方面会提高公共服务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常修泽表示,“过去经济发展主要靠资本投入、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还有环境代价。今后经济发展动力主要靠‘创新’,‘创新’需要所有人的智慧,这同时会为百姓提供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

纵深

“新常态”成决策层治国理政重要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进一步明确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前提下,会议确立了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并把“稳定增长”置于首位。

最大亮点为“调结构”

会议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工作将围绕“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五大任务展开。

此间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是中共第一次站在“新常态”的角度对全年经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会议关于新常态的总体判断,体现了中国决策层如何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思路。

“这五大任务分配是对中国全面实现公平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性部署。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结构上来,并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同步发展。”迟福林说。

专家指出,会议在提出稳增长为第一大任务后,第二大任务就强调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体现了明年经济工作将是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是实现经济新常态需求。

今年5月首提“新常态”

从今年5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到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对“新常态”做出具体阐述,直至不久前的政治局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一词正在成为中国决策层宏观调控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九个方面,详细剖析、对比了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进而得出结论: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实际是从经济趋势变化的角度阐释了新常态的成因,是对新常态的总体研判,为在新常态的指导下部署具体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