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新常态对中国金融的新挑战

作者:曹远征发布日期:2014-11-26

「曹远征:新常态对中国金融的新挑战」正文

中国已经告别以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高污染与高能耗为特征的“旧常态”,开始步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刚闭幕的北京APEC峰会上,嘉宾们对诸如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等金融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改革日益迫切!可以说,中国金融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如何定位金融改革,寻找新常态下金融改革布局和突破解决之道。

陆希:关注改革资讯,研究改革问题。中国改革论坛网的朋友们,大家好!这次,我们请来了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老师,请曹老师来为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当前金融改革的局势以及未来改革的趋势。曹老师,您好!

曹远征:您好!

1:新常态下中国金融改革新目标和要求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出口导向经济不仅不可持续,必须转到内需”;“人口红利不再”;“投资驱动经济的动力在减弱”;“环境约束日益显现,过去粗放型的方式难以持续”。“同旧常态相比,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新常态对金融形成了新挑战”。“今后要发展的是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讲的是个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陆希:请问曹老师,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之后,对于金融改革提出了怎样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曹远征:经济新常态是跟旧常态相比较而言,如果跟过去相比,你会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首先,过去了中国经济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出口导向,世界经济现在态势是低迷,并且这一低迷会持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意味着出口导向经济不仅不可持续,甚至难以维持,必须转到内需。

其次,中国曾是全球制造工厂,之所以在制造业上有如此大的优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廉价劳动力。但是现在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不再,剩余劳动力、便宜劳动力并不是很多,工资成本在不断上升,对廉价制造竞争优势形成了很大挑战。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意味着储蓄率下降。储蓄是投资的来源,储蓄率下降,投资驱动经济的动力在减弱。

第四,过去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耗费型的,环境不太友好。但现在资源的约束,环境约束日益显现出来,过去粗放型的方式就难以持续了,必须节能减排。

上述变化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条件已有重大变动。由于这些变动使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增长条件的变化,增长方式相应的也要发生变化,在过去的增长条件下,经济结构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而这一制造业又是出口导向的,是靠外需的扩大。增长方式表现为出口投资驱动型的,即出口的扩大需要新投资来增加产能,而产能的扩大反过来又要求出口进一步的扩大。这构成了经济的旧常态。

同旧常态相比,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比如说过去我们的增长是靠投资,靠制造业,那今后它可能不再单纯依靠制造业,它需要靠消费者,靠服务业,简而言之过去靠外需,现在要靠内需。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服务业已经超过制造业成为第一支柱行业,消费已经超过出口,超过投资成为对GDP最大的贡献者。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是跟旧常态不同的一个新的变化,可称为新常态。只不过新常态现在还是刚刚萌芽,并不强壮,并不巩固,还需方方面面的扶持。只有这些新常态的嫩芽长成参天大树,中国经济才可以在新的台阶上站住并可持续。

那么这时候金融怎么办?你会发现过去的金融支持投资的,今后的金融更多是支持消费的,过去的金融支持制造业的,今后是更多支持服务业的,这就要求金融无论是服务目标,还是服务方式都要大的转变。过去的金融是支持大公司、大企业,是支持投资的,今后要发展的是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讲的是个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这就是我们说的新常态对金融的新挑战。

2:中国金融回归实体经济

核心提示:“金融回归实体经济”,重在:“增加资本的金融创新”;“让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市场”;“鼓励现有的金融机构眼睛向下”,“扎实地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陆希:曹老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时候,在会见企业家的时候曾经表示,近年来咱们中国有序地推进金融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实质我想应该是重新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种种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在配制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请问您是如何看待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

曹远征:刚才我们谈到新常态给金融带来新的挑战,那么再深一步从实体经济角度看,新常态在企业形态上表现不再是大企业进一步变大,更多的是小微企业的不断涌现,你会注意到近年以来老百姓的创业热情很高,所以今年新注册起的小微企业增长速度非常快。但你知道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是全球性的难题。传统的金融都是嫌贫爱富的。什么叫小微企业?就是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本,传统金融是没法为它提供服务的。具体来说,我们现在去买房子,你必须得有首付,首付30%,银行才能提供70%贷款,这是最低要求。因此,你最低也得有30%的资本。所谓小微企业缺的就是这个资本。对缺乏资本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就更需要金融创新,从根本上化解难题。

首先,小微企业最重要的是资本不足,增加资本的金融创新是最重要的,于是发展资本市场成为国家的战略。通过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也包括创业版等多种直接融资形式的金融创新,以补充小微企业的资本是至关重要的,是金融体制的改革,放松对金融机构准入的限制。

第二,我们看到的小微企业发展更多需要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服务,如果降低金融准入的门槛,让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到这个市场,将会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积极的迹象。今年监管当局已经批准5家民营金融机构设立。今后不妨步子更大一点。

第三,鼓励现有的金融机构眼睛向下更多的创新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扎实地改善金融服务。

我想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创造一个新常态环境下,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并服务更好的新金融形态。

核心提示: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不同,经营产品的不同,就是风格化,风格化以后,你会看到存在多层次的市场;金融服务的渠道、途径、方法的多元化,这才叫真正的支持实体经济。

陆希:您在此前的采访中也有谈到过中国金融业的局面也正在发生变化,并且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请您再具体的解释阐述一下?

曹远征:各类的金融机构提供不同的产品,并因此形成不同的风格,金融机构有存款类、负债类和其他非存款类的,他们提供的金融产品是不太一样的。那么不同的产品就意味着不同的风险偏好,而不同的风险偏好就意味着有不同的金融风格。

具体来说,过去中国的金融业就是千行一面,大家做的都一模一样,而且利率也是规定的。但现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利率。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利率管制的放开,而更重要的是金融产品多样化和丰富化所形成的竞争性市场利率。如果这类金融机构专门提供这类产品,这就是这类金融机构的风格,那类金融机构提供那类产品,那就是它的风格。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不同,经营产品的不同,就是风格化,风格化以后,你会看到存在多层次的市场,有的在高端,有的在低端,但并不是说高端就一定比低端高,而是说我是在不同市场层中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那么市场是丰富的。金融服务的渠道、途径、方法的多元化,这才叫真正的支持实体经济。

3:金融转型重在新兴金融机构出现

核心提示:“实体经济正在向新常态转变,金融需要转型,除了传统金融机构要提供新产品外,最重要的是新兴金融机构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要大胆的试” ,“应该鼓励”。“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也只有在游泳中才知道谁游的好”。

陆希:曹远征老师,您刚才谈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都已经进入金融市场中来,那这两年,我相信您也有关注到持续升温的互联网金融,包括越来越多的从事其他领域的一些民营企业,像苏宁、万达都已经进入到金融领域来,我想请问您是否看好这些互联网金融或者是其他领域的民营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对于它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您又抱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曹远征:金融活动本身就是创新的活动,金融活动本身内生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目前实体经济正在向新常态转变,金融也需要转型,除了传统金融机构要提供新产品外,最重要的是新兴金融机构的出现。你会看到这次批准设立的5家民营银行中,各种业务模式不尽相同。例如腾讯入股的前海银行就宣称不再设立物理网点,金融服务几乎全部上线,在网上做。这是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究竟能不能成功真不知道。但是它至少是一种创新,它是力图创新的服务模式。我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为经济兴旺发达提供最好的支持。那么应该有各种的尝试,这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大胆的试,只有试了才知道这东西是好是坏。说到这,我们可以对互联网金融做一个粗浅的评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则是传统思维的颠覆。我们知道过去银行的金融产品是在供给端发起的,也就是说,我设计好产品,我制造好产品,我卖给你,是标准化的。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是在需求端发起的,是草根自己的需求滋生出来的金融产品,这是对原有工业方式即供给端发起产品最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说还不能充分理解互联网金融,我想这恰恰是金融创新的动力。尽管互联网金融也有很多评论,也有很多负面的评价,我也不否认我也对它有负面的评价,而且现在还坚持这些评价,但我想说,应该鼓励。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也只有在游泳中才知道谁游的好。

核心提示:金融是创新的活力。有些创新是历久弥新的,有些创新可能昙花一现,我想比特币很可能就属于这种。

陆希:好。实际上金融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一个非常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在最近这两年也出现了很多新鲜的金融上的概念,国外现在出现了虚拟货币,但是在今年我们也看到,在这个虚拟货币这样的新兴概念的外表之下其实是是隐藏了一定的危机,我想问问曹远征老师您对于这些新兴的金融概念以及他们能否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一些生存的机会,在这个方面您是怎么看的?

曹远征:你就说的比特币吧?比特币不可能成为货币。很核心的一点,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是货币政策的工具,而货币政策是政府运用货币来干预经济。比特币是政府不能控制的,政府没有办法运用它去调控经济,即不能形成货币政策,从而也就不是现代货币制度意义上的货币。它顶多可以说是一个收藏品,就像很多艺术品很值钱,但它不能作为货币。换言之,不能构成货币政策工具的东西就不是货币。

陆希:那您觉得金融上的这种很虚幻的概念会不会很快就经不起时间的考量就消散了?

曹远征:金融是创新的活力。有些创新是历久弥新的,有些创新可能昙花一现,我想比特币很可能就属于这种,虽然它也可能它会维持下去,但它不可能成为货币。至多是收藏品。

4:金融机构需切实分类监管

核心提示:“风险是放在第一位,是监管的要义”。“监管与创新并不矛盾”。“对金融机构有切实的监管,这主要靠分类”。“负债类的金融机构也需要监管,并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分门别类、区别情况的设立包括准入在内的门槛才能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进入一个环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