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朱海斌发布日期:2016-07-03

「朱海斌: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正文

英国脱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而言是一次重大冲击。不过鉴于脱欧程序错综复杂,而且谈判可能要耗时数年,英国脱欧的全部影响还将逐渐展现。我们预计,近期内英国脱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但可能对中国汇率政策操作、资本账户开放战略以及货币政策操作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的汇率机制中,每日中间价由贸易加权指数(TWI)以及前一个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收盘价共同决定。这一新的汇率机制已经逐渐赢得公信力,并且在过去3-4个月中有效缓解了资本外流及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实际上,新的汇率机制并非严格盯住一个货币篮子,每日TWI相对稳定就可以抵消主要货币走势的短期波动性,但TWI在最近几个月呈现缓慢下降趋势(CFETS已从2月初的100降至目前的 95.3)。新汇率机制的公信力逐渐提升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因素:央行的市场沟通有显著的改善,汇率政策的阐述与每日中间价基本一致,进一步强化关于资本流出相关规定的执行,以及美元相对疲软。

英国脱欧可能对全球主要货币走势产生影响,例如,上周五英镑和欧元兑美元大幅走弱,而日元兑美元却走强。这可能导致全球外汇市场波动性加大,因此我们之前对年底前美元指数走势相对稳定的预期可能需要向上修正。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我们预计中国人民银行不会偏离当前的汇率机制,但中间价策略可能将进行微调。我们认为,年底前,人民币TWI将保持稳定,或者说近几个月观察到的下行趋势会趋于平缓,以避免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6月27日(周一)中国央行将每日中间价设在美元兑人民币6.6375 (上周五中间价6.5776), CFETS指数相对稳定在95.25。我们维持2016年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75的预期不变,不过,这可能更多由于美元走强所致,而非TWI贬值的结果。

英国脱欧带来的避险情绪可能引发关于新兴市场资本外流的忧虑。在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近年来资本外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考量目标。英国脱欧可能强化中国目前资本账户开放非对称往前推进的政策,即中国将继续推出鼓励资本流入的措施但在对待可能引发资本外流的开放措施方面保持谨慎。

英国脱欧亦强化了我们关于中国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而不会转向紧缩的观点。4月和5月低于预期的社会融资规模(TSF)数据引发了市场关于货币政策是否会出现重大转变――由第一季度的宽松立场转为紧缩的讨论。根据我们的解读,货币政策调整旨在打消市场对政府推出货币刺激措施的预期,不过“货币政策应该适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会逆转趋紧;另外,如果宏观经济状况再度走弱,货币政策可能会趋向略微宽松。我们预计四季度经季调的季度环比经济增速会从二季度的7%下降至6.3%,央行可能在四季度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脱欧之后,主要经济体倾向于进一步推出货币宽松政策,或放缓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例如,摩根大通全球团队预计英格兰央行将在7月和8月进行两次降息,欧央行将继续推出宽松措施,而美联储可能将下一次加息时间从9月推迟至12月。

最后,英国脱欧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料将有限。对英国出口量仅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2.6%;欧盟在中国对外出口中的占比较高,对欧盟出口总额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13%。尽管如此,英国脱欧不太可能直接改变中国和欧盟/英国的双边贸易关系,这种影响可能会是间接的,比如英国和欧盟经济滑坡可能影响中国贸易。不过,作为一种对冲战略,英国/欧盟或寻求与中国以及全球其它地区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合作,这可能会抵消掉上述间接影响。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