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金融改革任务走到半途

作者:贾康发布日期:2016-01-07

「贾康:金融改革任务走到半途」正文

“大国大时代”年度经济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贾康: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在座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我们的大国大时代,我借这个机会把自己作为研究者对于我们今天会议主题供给侧的改革这方面一些看法和大家来交流。

在迎接党的五中全会和中央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这个背景之下,我所在的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形成一个,当时称为内部,现在过了保密期的研究报告,主题实际上是领导层面的命题作文,就是怎么样考虑改善供给侧的环境和机制,激发我们微观经济的主体的活力,我们理解在阶段的转换的情况下,怎么样创立发展我们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问题。

在当下阶段的特征上我们看到很清楚,新常态新已明朗,而这个常态还没有实现经济的整体运行,需要完成一个探底,在企稳之后,来对接我们的中高速发展状况。增长力量得到提升,而且在时间上尽可能长久的中高速增长平台,这个平台的速度特征其实不是关键,到底能够在7左右还是6.5左右,那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间,我们可以大致预测一个量值,实际上追求是打造我们中国经济运行的升级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处理好新阶段上动力机制转换和优化的问题,目光还是要放到市场的主体层面,这样中国统计下来是7千万左右的市场主体,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他们的潜力和活力怎么得到的释放,这个主题上是非常有必要在创新的基础之上,注重在整个经济的供给侧来把握改善供给和思路要点问题,在这个视角之下的探讨,引出我们看到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里面,五中全会已经明确给出的表述,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接着我们看到在中央的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和以后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非常明确提出,我们要着力做供给侧改革,要提升我们供给体系质量和效力,所以正像主持人刚才说的,现在供给侧的改革和供给管理问题,是成为各个方面高度关注一个热点问题了。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那么在供给侧改革和供给管理视角上,如果从过去经济理论表述来说不是新概念,但是我现在听到有朋友在发问,我们过去好像没有太接触这样一个概念,能不能说得通俗一些?我试着把它勾画一下,过去经济学所说到资源配置,它怎么优化,这个研究,政府为主体的时候,它要发挥能动作用调控这个层面,它就必须寻求总供需平衡,它当然是动态的。在它的调控过程中间,政府的基本思路相对来说经验比较丰富、比较成型的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的理论框架就是革命,他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说明国家干预的需要,通过需求管理的总量调控反周期较之经济生活中间的有效需求不足。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越来越跟市场的机制的对接,政府的调控艺术,它首先是在需求管理这个概念,借鉴国际经验和积累自己的经验。

我们过去确实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把握,是反周期的需求管理,它的特征总体是总量的,这个总量的指标是可通约的一种流通中间的货币量所表现的银根松紧,如果是经济周期的高量阶段,是需要收紧银根,如果是经济周期的低迷阶段,需要放松一点,它首先的眼界就是一个一个年度,就是短期为特征的调控。

这一套需求的管理使我们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两次考验面前,我们总体来说给出了比较好的答卷,但是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反思却使我们意识到需求管理的局限性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前些年已经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经济学理论创新这个角度上做了一系列的努力,而现在我们认为应该更注意怎么样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我对中央所说的,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理解就是要更多的注重以理性的供给管理释放和引领我们的需求潜力,那么这个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不同,就要说一下了。它的指标是相当复杂的,它不是需求管理那样一个单一的可通约的样子,它涉及的各种要素,它的指标是不可通约的,是带有非常强烈的结构性特征的,而且你要处理供给管理的问题,还必须结合的制度供给的问题,必须结合一系列慢变量怎么样合乎的意愿,更多处理的经常期的问题,它的复杂性是非常的明显的。从全世界经济学研究成果来看,所谓供给成果这方面的认识还相当不成熟,但是中国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踏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有所作为,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方面等待别人怎么样继续深化探索。

我们注意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它在理论上没有给出多少的清晰的解释情况下,它在实践中间的供给管理可圈可点。我们现在在供给侧发力,实际上也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间,国企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后发优势中间争取找到我们的先发优势。这个创造新供给的理性的供给管理,可能就是对应一个非常重要的鱼饵。

那么在这样一个视角之下,我们形成的研究成果,简单汇报下来分这么几个大的层次,第一个大层次我们强调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必须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学理上它是有共性的,我们并不认为供给管理只限于中国有它的特定意义,但是现在我们首先针对中国的问题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元经济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首先是现代化的问题,就是要弥合二元经济,首先要解决好的是三农问题,那么面对十三五,十三五对接中国梦,我们说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面对中国梦它前面重要的2020结点上的战略目标全面小康,中央势在必行提出三农问题里面,首先在托底的层次上要解决7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怎么脱贫的问题,当然它的背景就是结合着我们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兴工业化和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而且中央还有明确的要求,加上人文生态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高标准,从托底扶贫中间来看,我们不得不考虑怎么样在结构方面,非晰形成一套可行要点,比如说7千万贫困人口一个都不能少的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要脱贫,它有什么样的对策,不是一个总量管理问题,它是一个很清晰的你必须区别各种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措施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有的区域它的贫穷被认定就是因为那个区域的自然的生态的条件不适合的人类生存,没有别的办法,多高的成本你必须做搬迁性的扶贫,使他们的脱贫,有的具体的扶贫对象,就是因为有疾病,因病致贫,解决这个问题要对症下药,要赶快强化我们哪怕在穷乡僻壤也必须覆盖的大病统筹和一些需要救济辅助人员应急辅助机制,社会福利保障机制。

有一些贫穷的问题关联的是多少年来没有真正在相关的区域里找到适合他发展的生产门路,那么这就是产业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的合理设计,给予特定的政策支持,让他们找对发展生产的门路,解决脱贫问题的,这样一个具体的情况,各种复杂的情况合在一起是比较典型的所谓供给管理的问题,从我们现在中国最基本的三农问题层面来看,我们就接触到不可回避的复杂的供给管理的问题。另外一个视角就是区域之间的差距,我们现在区域差异还相当明显,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中央已经在2000年启动西部大开发以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几十个国家层面批复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都是要解决的区域怎么样协调发展的问题。而这个协调发展,到了现在最突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以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为代表。所有这些发展战略,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有效供给的问题和结构性的这种处理资源的配制怎么优化的问题。这些要结合我们的中央政府、省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量,加强结合我们各种各样的区域发展战略里面,怎么样真正问题导向、对症下药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它又是非常典型的问题。

中国如何有效解决供给管理问题

再说到我们要使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中国大局的现实,就必须在创新发展的引领情况下,跟着协调发展,还有绿色发展,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中国的环境危机因素在升级,比如今年入冬以来,北京和周边地区几次遭受非常严重的雾霾打击,今天刚刚缓一口气,说明天雾霾又要加重。雾霾它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我后面专门勾画了一下中国特定的国情,而它的解决在我们分析认为对中国造成我们现在非常明显的环境压力这种非常之局要有可行的非常之策,它又是供给管理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绿色发展绝对不是靠我们的过去总量调解的经验能够解决的需求管理的问题。

要再说到中国的创新型发展之路,走创新型国家这样一个在基本国策上认定的道路,那么前几年我们已经启动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形成规划以后,里面确定了很多的重点,比如说十六个重大的专项,它又是一个很典型的供给管理的设计,这十六个重大专项都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难题,比如最新我们的听到一个令人欣慰消息,就是大飞机终于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争议了几十年纠结几十年,现在我们的大飞机已经进入了取得试航证的阶段。我们的经济社会的转轨还在持续过程中间,还必须瞻前顾后突出重点,而且同时要兼顾面面来推进全面改革,这里面必须垫付转轨的成本,具体这些问题非常复杂。如果说前些年我们反复议论,在三中全会终于起动的公车改革,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知道,它里面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有非常的明显的效果的。

中国怎么样有效解决有效供给特征的供给管理问题,我们还有一些不好重点去强调的问题,比如说国防和特定的重点建设,可能各位也心知肚明,上个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发生之后,中国人认识到必须在国防和整个军事发展战略上,要做重新的设计和讨论,一直发展到前不久我们的军改专门会议。

和它这个相关的,前几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由于外部环境逼着我们设计了三沙市,三沙市面对着22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常住人口只有几千人,但是这个框架一旦建立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在这个海域里面,必须保持有支撑力。它设定以后也是成为一带一路上重点的永久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和重点的建设工程以后在我们的整个版图星罗棋布放在一起,它一定要纳入供给管理之下的通盘设计。这种情况下想强调就是原来在需求管理方面,它的一些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加以总结和优化的同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怎么样更好的区别对待在中国的三农和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节能降耗、支持深化改革、国防等等领域。利用好结构性的对策,也就是把制度供给改革问题放在这里面一起考虑,这样一种处理就是通过供给管理加强我们经济社会中间的薄弱环节,也就是增加国民经济中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强化我们的发展后劲,而且这样一些努力会客观上在新阶段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的客观建设需要。它处理得好,就是在绝对不会恶化我们总供需的状态下,也就是在新的阶段上面我们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挑战中间我们怎么样更好的提升我们的国家综合的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的中国国情

所以,应该把供给管理摆在长期事业中,更多加以强调和优化,我们作为整体工作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现代化之路其实就是邓小平设计从追赶到赶超式后来追上的现代化过程,“中国梦”是作为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之时一个非常形象化的表述,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间,我们认为大思路定位必然是守正出奇,守正就是你要充分的认识适应和尊重市场规律,对市场你要抱敬畏之心。同时还要出奇,不是把别的国家市场经验拿过来中国就算现代化了,中国一定要考虑,我们怎么样尊重市场,总体而言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就是把总量型的需求管理和结构性的供给管理,紧密地结合好,特别是把理性的供给管理作为十三五以及更长时间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我的体会是,中央实际上把这样一个角度从学识层面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之上,显然供给管理的探求,就是贡献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支撑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现代化过程。

接下来我们第二个层面讨论就是中国面临国情制约,我就提出至少有三个方面是不可回避中国现在面临的国情因素条件,第一个就是所谓半壁压强型,三重叠加的巨大的能源环节和空间压力因素,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