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美债紧逼中国缴保护费 转型迫在眉睫」正文
4日纽约股市恐慌情绪蔓延,道琼斯指数收盘暴跌500点以上,标准普尔指数跌约4.8%,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5%。看来QE3(美国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比想象中来得更快。骤热乍冷,今年全球货币不安宁。对此,我们不得不反问,美债危机结束了?还是新的危机开始了?
8月2日,美国国会两党就债务问题达成协议,决定提高国家债务上限,并使政府免于承担14.3万亿美元的债务违约。对于美债上限,美国前审计总长David Walker发表评论称,三年之内,美债与GDP的比例就将达到今天希腊危机的水平,必须紧急治疗病根,而非缓和症状。美国不会违约,因为美国能印钞票,但将来某个时刻,美国将面对利率飙升、美元危机和恶性通胀。如果它们发生,将是突然、猛烈和痛苦的。
我认为David Walker很可能是对的,未来几年中我们将面对突如其来的美元危机、利率飙升和恶性通胀,情况类似于70年代。那时尼克松不得不冻结工资和物价,结果越发激起市场恐慌。而利率飙升将导致最大的金融衍生市场利率掉期的崩盘,和2008年60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崩盘相比,利率掉期规模大得实在太多了。
我曾将金融危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次贷危机,第二阶段是信用违约危机,其主要标志是信用违约掉期(CDS)即将出现全面危机;第三阶段是利率掉期 (IRS)市场危机;第四阶段是美元危机,全球美元资产出现信心危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动摇。如果把四个阶段做个形象比喻:第一是次贷地震;第二是违约海啸;第三是利率火山;第四是美元冰河。
从2007-2008年,我们已经经历了危机的前两个阶段,2009-2010年美国疯狂的印钞计划QE1(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暂时缓解了危机,但债务没有解决,反而在继续恶化。QE3的推出终将触发利率飙升,从而使危机进入第三阶段。
美国长期人为地大规模印钞,将使投资人对美元信心瓦解,撤离美元资产,迫使国债必须以更高的收益率来吸引投资人,从而导致利率飙升。当然,美联储可以直接购买国债以压收益率,但这将引发更多人逃离美元资产,陷入恶性循环。最终结果就是恶性通胀和利率上扬。
如果到了利率飙升的阶段,美元地位将岌岌可危,此时印钞机已经不管用,不能排除美国开始使用战争或准战争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非洲冲突不断,中东烽烟四起,南海剑拔弩张,东海擦枪走火,台湾局势动荡,中国资产泡沫破裂,四处都乱起来,逼得全球资金只有逃到美国避险。美国最终以全球混乱为代价解决自己的危机。
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每次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很快就会发现美国总统接见达赖,或向台湾出售军火,或挑唆南海诸国闹事,或鼓动日本在东海强硬。中国一旦大幅增持美国国债,则周边环境就会清净一段时间。这就是美债外交,美国通过国债来向中国收取保护费。
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1974.91亿美元。有人说中国有这么多美元不买美国国债,还能买什么?当发现手中过多的美元其实除了国债什么也买不了时,是不是该反问一下,出口还有意义吗?
有人说中国内需不够,所以只能靠出口拉动经济和就业,我以为这是个假命题。一面是过剩的商品生产能力,一面是大量未充分就业和消费力不足的人口,政府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金融创新,就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创造就业和提高国内消费能力的同时,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适度削减外贸出口总规模,将缓解国内资源、环境、能源、交通的综合压力,将外向型产能转向国内,由国内消费者享受这些资源和劳动力创造的美好成果。关键在于,利用金融创新解决就业问题,在国内市场扩张的同时,来抵消外贸出口的减少。将发展的模式,从服务于国际市场转向服务于国内市场。
(特别说明:本文章为人民网记者曹华根据宋鸿兵微博整理编写)
名词解释:
什么叫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就是两个主体之间签订一份协议,约定一方与另一方在规定时期内的一系列时点上按照事先敲定的规则交换一笔借款,本金相同,只不过一方提供浮动利率,另一方提供的则是固定利率。利率的大小也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进行,固定利率订约之时就可以知晓,而浮动利率通常要基于一些有权威性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浮动利率进行计算。
什么叫QE3?
QE3: a third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的缩写
第三次量化宽松(QE3):自2010年6月底,美国的经济数据例如就业数据等已经接近崩溃,复苏无望,美联储为应对无法预期中的危机而不得已展开的又一次的量化宽松:第三次量化宽松(QE3),或是隐性的。美国人或许认为是欧洲希腊债违约可能把美国经济再度拖入衰退,其实质性在于美国本身的货币滥发导致其国际信用降低,大量债券的发行,致使合约履行能力大打折扣,债务违约已成为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