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世界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

作者:厉以宁发布日期:2009-07-06

「厉以宁:世界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正文

〔摘要〕从一种体制转换成另一种体制, 称作制度调整。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了西方各国人民对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新的思考。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 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速度在经历了几十年间或快或慢的进展后, 从现在起速度有可能逐渐加快, 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刚性或不可逆性也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可以作出如下的推测: 在这次全球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之后, 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会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进行, 而且制度调整的刚性或不可逆性也会比以前表现得更加突出。不管从2008年起西欧国家是转入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第三阶段的开始, 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第二阶段的延续, 资本主义制度调整都将持续下去。这就是对今后较长时期我们可以作出的判断。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 制度调整; 体制置换;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混合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 西欧

一、制度调整的含义

制度调整和制度更替不同。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被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所替代, 称作制度更替。而在一种制度之下可以有不同的体制, 不同的体制代表着该种制度下不同的治理方式和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从一种体制转换成另一种体制, 称作制度调整。

制度调整是在同一种制度之下进行的。体制转换了, 但制度并未改变, 这种变化只不过是制度本身的一种调整而已。从制度调整的角度考察已往的历史, 我们可以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迁以及历史的连续性等等有新的认识。〔1〕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 同样存在着制度调整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同样会有不同的体制。不能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同一二百年前的体制是一模一样的。资本主义制度自从确立以来, 体制也在不断变化。但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的变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制度不再是资本主义制度了。“能不能作这样的思考: 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是资本主义制度, 但同19 世纪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体制却改变了, 转换了, 从而在西方国家, 资本主义制度延续下来了。”〔2〕

在西方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 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也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社会冲突, 因此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一开始是带有自发性的, 即主要来自民间。当然, 即使来自民间的、自发的制度调整,最终仍需要由政府予以肯定, 由议会制定法律,但这并不是否定民间行动的积极意义, 例如, 企业制度的完善、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等等, 都属于制度调整之列, 但都是民间自发调整在先, 法律制定在后。又如, 全民普选制度的实现和民党通过公开竞选方式组成政府, 以及选民对政府官员行为的监督等等, 情况也如此。这些制度调整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已陆续实现了。

然而, 对资本主义制度调整起着更大推动作用的事件则是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在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下, 失业人数激增, 社会动荡加剧, 社会上要求政府对社会和经济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大为高涨。西方国家的政府从这时起相继采取了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措施,如干预经济以增加就业, 关注民生问题以缓解社会矛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一些西方国家在维持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方面采取了比较有力的措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内, 西方国家的经济从总体上说是平稳发展的, GDP逐步增长, 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尽管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有高有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所差异, 各国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进度也有快有慢, 但各国社会基本上都能够接受制度调整的现实, 使得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 制度调整的结果也继续存在, 并被一些国家的法律固定下来了。

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西方各国人民的思考

2008年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 并且很快就影响到实体经济, 西欧国家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波及。这是自1929 - 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未曾发生过的社会经济大震荡。这场由美国开始并把西欧国家席卷在内的严重经济危机, 使西欧各国的政界和经济界人士感到震惊。为什么这次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来势这样迅猛? 影响面这么大? 为什么经济平稳发展了这么多年一下子会受到这样严重的冲击? 为什么政府事前未能察觉并采取措施制止? 总之, 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还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出现了问题? 对此, 有些人甚至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

经济学家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 但这些解释大多只涉及表面的问题,而没有进入深层次去探究危机的根源所在; 有些解释至多也只是提出一些应急的、救市的措施,而没有从制度上、体制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一方面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另一方面却引发人们作较深入的探讨, 为资本主义制度寻找出路。有关金融危机引起的思考, 在西欧国家比在美国更有市场, 更有民众的响应,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调整方面, 西欧总是走在美国的前面, 西欧各国的一些政党和职业政治家们所考虑的制度调整问题要比美国一些政党和职业政治家所考虑的更深刻。西欧各国一些群众团体在资本主义制度调整方面似乎也比美国一些群众团体更加激进。因此, 尽管这场金融危机并非起始于西欧, 而且除个别国家以外, 一般西欧国家所受到的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打击并不比美国厉害, 但西欧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反思却远远走在美国的前面。

严重的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所引起的思考, 首先在于对自由市场经济看法的进一步转变。回顾70 多年前, 1929 - 1933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曾经导致人们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产生怀疑, 而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 既认为是对自由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缺陷的一种补充, 也认为是更好地贯彻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的必要手段,因为亚当・斯密在论述自由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也分析了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问题。依赖于政府的调节, 不仅不会阻碍自由市场经济目标的实现,反而会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能性。正因为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的观念发生了上述变化, 所以才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西欧社会、政治、经济中的一系列变化, 如国有化的试验、政府经济计划的实施、政府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等等。在这个基础上, 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关于这一点, 西方经济学界并不否认。

然而, 也正如前面所指出的, 从20 世纪50年代起, 由于美国经济的繁荣和西欧主要国家经济的恢复增长, 再加上西欧的国有化试验未能取得预料中的成效, 经济中明显地出现了效率下降、创新动力减退等现象, 这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的社会改革情绪也有所降低, 但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势头并没有停止, 因为20世纪60- 70年代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如环境恶化、地区收入差距扩大、青年对教育制度不满、种族歧视再度引起社会关注等等问题, 进而推动着资本主义制度调整, 使得西欧国家在社会政策上也有相应的转变, 即比过去更加关心国内社会矛盾问题的缓解。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西欧国家,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并没有减弱, 而是在继续加强。主要表现于对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重视, 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注意以及对人权状况改善的关切等等。这些都反映于若干政策的重新制订和修改上。

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西欧经济造成的冲击和由此发生的银行倒闭、企业亏蚀、失业人数增加、房价下跌、股市低迷等问题, 引起西欧国家一些人的忧虑, 进而对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有了新的思考,从而会进一步影响政策的调整。

思考之一: 为什么西欧经济会这样快地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除了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以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外, 是不是也与西欧国家本身经济和金融业的明显缺陷有关?

这里所说的西欧国家经济的明显缺陷, 主要反映于西欧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过大; 西欧各国金融业的明显缺陷, 主要反映于西欧各国金融业同美国的金融业一样, 缺少必要的监管, 听任金融机构为了盈利的目的导致金融泡沫滋生, 以至于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便全盘陷入困境。这样,在下一步的资本主义制度调整方面, 应当加强对金融的监管, 从制度上保证金融的平稳运行, 防止信贷失控, 防止资产泡沫、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的出现, 而且在一旦出现泡沫苗头的时候,政府应当加大干预力度, 及早化解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此, 应当建立有效的金融运行预警机制, 以免在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再着手干预, 从而可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

思考之二: 为什么西欧经济会过度依赖美国经济, 以至于美国金融和经济一有风吹草动, 便迅速使西欧金融和经济受到牵连?这被认为由三个原因造成。

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体系, 西欧各国都必须依靠美国和美元的流入以振兴战后的经济, 从而美元的霸主地位得以长期存在, 美国经济从多方面影响着西欧经济。

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由于冷战格局的形成, 西欧各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必须依靠美国, 同美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承认美国的霸主地位。这是不以西欧各国政府意志为转移的冷战格局的产物。尽管到了冷战后期,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社会上要求西欧国家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主要地位的呼声日益高涨, 但西欧国家的历届政府仍然无意于摆脱这种战后初期形成的冷战格局。冷战结束以后,形势有所变化, 西欧国家对于如何处理今后同美国的关系也产生了分歧, 有些国家的自主性加大了, 有些国家仍同以前一样, 但从总体上说, 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变化不大。这就是现状。

三是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国情不同, 经济结构也各不相同, 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它们各自同美国经济的关系。美国对西欧的投资、同西欧的进出口联系, 以及股权的相互渗透,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不同的西欧国家, 因此, 美国经济的波动必定通过不同渠道传递到西欧国家。相对于美国而言, 西欧国家一般都是较小的国家,即使像英国、德国、法国这三个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同美国相比仍相当逊色。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经济实力的距离使得单个西欧国家不可能同美国抗衡, 更说不上同美国较量或一争高下了,所以只有走经济联合起来的道路。然而, 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西欧一些国家即尝试着走联合的道路, 直到如今, 它们在联合方面已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西欧各国之间矛盾很多, 对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经常出现分歧, 加上各国经济结构不一样, 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 往往抵消了合作的努力, 所以仍然无法同美国抗衡。这也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

根据以上的分析, 既然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 从政治上考虑西欧各国即使同美国的利益不尽一致但也不能不保持紧紧依靠美国的现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都不如美国, 而联合起来一致行动又因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协调。所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西欧各国政府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救市, 如何向困难中的银行和大制造业公司注入政府资本,以帮助它们及早摆脱困境。改变世界货币体系或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之类的大问题则只可能进行意向性的争论、探讨和谈判, 在短期内不可能取得重大的进展。争论、探讨和谈判还将继续, 而且西欧某些国家的政府也开始认识到, 要改变世界货币体系或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能缺少新兴大国的参与, 同样也不能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这就给西欧国家以启示: 在今后国际经济的交往中, 不仅需要有西欧各国在现有联合行动基础上的进一步内部磋商, 解决分歧, 同时也需要同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 使世界货币体系逐步走向多元化的格局。

思考之三: 为了拯救陷于困难之中的西欧各国银行和大制造业公司, 政府的注资行为看来已成为一项救急的政策措施。这是对现有自由市场经济机制的补救, 同时也是对下一步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推动。国家在包括西欧和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中的作用增强了, 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调节职能加大了, 但政府注资于私营大银行和私营大公司的措施会引发如下两个问题: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