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中国为什么不能借鉴日本“经验”?」正文
人们看到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严重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日本属于长期稳态社会。从1991年日本进入衰退的 20年(也有说是“失去的 20年”),却一直是日本最稳定的时期,既没有高失业,也没有社会动乱。
现在很多人想当然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日本自身的问题,而是从西方的所谓先进制度出发,来反观“落后”的亚洲――但这只是意识形态而非科学研究。
从事日本研究的学者应该把日本这幅图画尽可能画完整,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分析视角。因为中国很少有人从日本自身的角度看日本,特别是从日本自身的发展历程看日本在东亚乃至国际社会中的关系演变。
大家应该看清楚的是,在西方人长期推进殖民化以来,在包括东亚的这个西太平洋扮演主要角色、纵横捭阖的,从来都不是中日两国;日本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乃至于二战期间和二战前后的很多涉及中日关系的地缘政治问题,背后都是一方是英美势力,一方是俄德势力。
由于一战德国战败之后不能搞军重工业,遂转移产业投资到俄罗斯。因此二战前的德俄在客观上具有某种产业联盟关系,都不可能就范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只是由于二战之初德国打下的整个西欧都属于产业同构、缺乏能源和矿产,才不得不向东进攻俄罗斯。殖民主义列强纷争的产业资本阶段内涵性决定冲突性质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日本,而日德两国二战的境遇也相似。日本 20世纪 30年代本来受到美国军火支持,先向北去打苏联,却败于诺门坎战役,这才回头向南。也是打下中国东部沿海没有得到能源和原材料,但却已经得罪了欧美,遂不得不与欧美为敌进攻东南亚,占据能源通道。
从 19世纪中叶东亚遭遇殖民主义侵略和瓜分至今,传统的产业资本阶段的地缘战略仍然有很大作用或者影响。在这块版图上先列强、后大国,上演的一幕幕,都不是用中日两国关系变化就可以简单概述的。
东亚近代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西方大国博弈的历史,无论是从列强纷争,还是到双寡头控制,再到美国单边主义霸权与俄罗斯再度崛起在东亚的互动。
此外,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东亚原住民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文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日本人在尚武文化中有一个非常坚硬的内核:日本人自以为是西方推进殖民主义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有色人种打败了白种人的国家!第一个打败的是俄罗斯(在中国战场上)。第二个打败的是欧美,二战初期日本人打败了整个西方在东南亚的势力,一直把他们打到印度边境去。日本人认为,在整个殖民主义历史上有色人种都是被白人欺压的,能够打败白种人的只有日本。所以,日本对战争认罪的人远不如内心深处保留民族骄傲的人多。
在美国使用核武器才造成日本承认军事失败之后的全球经济大战中,日本作为一个几乎没有资源和没有殖民地的外向型工业化国家,长期位居世界经济第二。虽说 GDP赶不上美国,但日本 1990年制造业主要产品总量曾是世界第一,泡沫化程度远比美国小得多。从这一点看,日本人也有理由自傲于世界民族之林。
据此客观分析日本政治上的自傲内涵和社会上的超稳结构,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多个方面的情况,很有必要。
我在很多内部讨论中都讲,日本是世界唯一的 20年零增长但却不发生任何形式的社会动乱的国家,唯一出过的一件算比较大的事儿就是奥姆真理教创始人麻原彰晃制造了地铁毒气事件。后来他被判处死刑。
如果按照中国思想界沿着“左派幼稚病”的犯病传统下的思路,来预言如果中国人在遭遇20年零增长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那将是一个非常不堪的状况!
我们研究日本,不能从中国高增长现状或者欧美的制度出发,片面地评价甚至指责日本的政治经济如何糟糕。应该承认它有很多仍然保留下来的东亚经验值得学习,而不是现在像这种站在欧美的立场上的学者们大部分是以西方的价值观来衡量日本。
但是,日本还有另一方面,中国人即使研究了也很难借鉴――主权缺失条件下的实用主义对外战略――日本、韩国这种地缘政治冲突客观造成的主权不完整国家,却得到了在美国与俄罗斯对抗的地缘政治中“搭便车”以转嫁外向型经济巨大代价的历史机遇。
日本自工业化以来有过多少次经济危机?什么表现?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代价是怎样转移的?
大家知道,所有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只要没条件对外殖民,在其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不仅都有经济危机,而且只有能把危机代价转移出去的国家才能幸免于难,否则就跌入了所谓的现代化陷阱!
很可惜的是,几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跌入了现代化陷阱,没爬出来。
日本明治维新师从西方。日本使团虽然遍访西方,但发现西方模式不可照搬,遂作了“师从德国”的选择。并且,主要是靠集权政治、军国主义打败了中国、霸占朝鲜半岛及台湾岛之后,再进兵满蒙,靠军国主义和殖民扩张,这才完成工业化的。
因此,它在早期的军国主义的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不属于以内向型积累为基本特征的东亚模式。并且,日本搞这种外向型工业化就得路径依赖地“脱亚入欧”介入列强纷争。只是命运多舛,后来被欧美打回原形了,走殖民主义道路的第一场“日本梦”因此也变成了噩梦。
战败后,在美军占领条件下顺势而为,变成了“仰赖欧美”,在积极地配合美国制衡亚洲、抗俄抑中的战略中,极端实用主义地巩固这种从属关系,从中获取巨额战略利益。于是,无论日本怎样长期排位世界老二,美国也不会打压视同手足的日本。
二战以后因为不可能挣脱开欧美二战之后对它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控制,于是形成了一个以放弃主权完整为代价的“搭便车”过程――紧跟美国,利用美国以日本作为东北亚的最大军事基地来保护整个地缘战略防御圈,不仅节省了日本如果作为主权独立国家几乎所有必须支付的政治、军事开支,而且,还极大节约了外部市场交易成本:不用按照西方的殖民化模式占有世界资源和产品市场,也就不必遭遇殖民地反抗运动,更没有美俄那种意识形态渗透和斗争、颠覆政权、出兵干涉,甚至局部热战等大国崛起势必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外部性问题。
所以日本战后的再工业化,乃至于达到和维持着全球第二位,半个多世纪以来都是相对最低成本的。其国际形象,也比中美俄都好得多。
我之所以强调说中国不能借鉴日本经验,是因为:只要在全球老二的地位上就必须向老大支付巨额赎买成本,甚至支付成本也还不得不面对金融资本阶段的新法西斯主义强权诉诸军事冲突的“极端形式”;而当中国不仅成为老二而且主权相对完整,那就势必成为“被敌对”国家!这个中日两个先后当老二的国家之间的客观异质性。我们再怎么一厢情愿地去搞适应老大的“顶层设计”,也无法直接改变中国这种客观具有完整主权国家的基本属性。这也是越深改越触及主权问题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