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9-22

「国学知识: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正文

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你相信吗?其实,孔子的思想并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难以理解,虽然我们相隔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孔子的思想依旧使用于今日的社会,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自然也就有可能了。

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制度,也希望人人以礼调和社会。——《论语·季氏》孔子说了"立于礼",而在教导儿子伯鱼之时,孔子也再次重申了这一点:"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制度,也希望人人以礼调和社会。正如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

那么,在孔子的思想里,礼究竟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算是礼?无须着急,小编告诉你: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

孔子的思想其实不难懂

孔子的思想其实不难懂

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鲁人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对这个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回答说,就一般的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不如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追求周备的仪式,不如内心真正哀伤。因为礼本于人心之仁,表露在外,就是礼。奢者易者,只注重形式外表,流于浮华,不若俭者戚者质朴而保有内心。

《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子路的一段话,他曾经听孔子说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与此言同义,所注重的还应该是礼本乎心。

孔子的思想就是这么朴实,简单地就道出深刻含义。

2.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论语里仁》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仪呢?孔子在这里,提到了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礼之用,和为贵。礼既包括外面所表现出的敬,又包括内心所有的和,外敬内和,知敬能和,就必然有让。

孔子的思想告诉我们,礼在人与人相处之时必不可少,让也同样。有礼无让,那还叫礼吗?

3.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玉帛,是礼所用之物;钟鼓,是乐所用之物。那我们说礼、说乐,难道就是指玉帛这些物品吗?就是指钟鼓这些乐器吗?孔子虽没有给出答案,但其意思很明显:并非如此。人先有恭敬之心而将之以玉帛,这才有礼;人先有和气之心而发之以钟鼓,这才有乐。礼乐还是本乎心,还是在于内心的敬、和。如果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徒有其表,玉帛和钟鼓哪里能成为礼乐的代表呢?

孔子的思想注重生活礼节

孔子的思想注重生活礼节

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一是文、一是礼,博文始能会通,然后知其真义,约礼方可归之于己,然后付诸实践。博约并进,文礼兼修,自然不可能背于道。颜渊就曾说孔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颜渊在博文约礼之中沿着道路逐步向前。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这一句话出现在颜渊问孔子何为仁的时候,孔子对自己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的进一步解答。孔子要求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规范。即君子是需要用礼来加以约束的,也就是上文说的约之以礼。

孔子的思想怎么说呢?具体来讲,就是四个非礼勿,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将视、听、言、动都归之于礼,并不是说只在社会礼俗中循规蹈矩,而是于约束之中见心的自由,于恭敬辞让之中见心的高明,将自己的心充斥于天地,与天地相通,天下归仁焉。

看完前面五句了,是不是觉得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也是有可能的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看。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