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生活:话谈饼文化不止中秋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9-19

「国学生活:话谈饼文化不止中秋」正文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知道中秋要吃月饼,因此中秋的饼文化一直深入人心,但是,这样对于饼来说,是有点不公平的,其实饼文化承载了很多大家所不知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谈饼文化。

中秋的饼文化:月饼

中秋的饼文化:月饼

中秋月饼,一轮圆圆的节日符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月亮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及节日风俗的演变和延伸,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团圆夙愿的象征,憧憬美好生活的见证。

"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烧罗罗出釜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清代祁启萼的《月饼》诗,将月饼喻为一轮缩小的月亮,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寓意。

而最早将圆饼和月亮联系到一块吟咏的,似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应将胡饼邀蟾蜍"。人们把胡饼与酥点结合起来,就成了早期的月饼。

读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

唐代东西两京都有制作胡饼者,白居易也让家中的厨师学着"辅兴"(专做胡麻饼的名铺)做了一些,然后寄给友人。由此可看出,至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期,月饼就已经在民间流行了。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吃月饼就像吃圆圆的月亮一样。诗中的饴(麦芽糖)和酥(酥油)两者相拌,相当于现在的月饼馅。

苏东坡饮酒品饼之余,借饼抒情。诗中的"小饼"当时俗称"月团"。

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才首次提到"月饼",开启了南宋中秋的饼文化。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亦有关于"月饼"的记述,话谈饼文化继续发展着。宋时八月十五夜,城中人家,摆放月饼、瓜果,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神保佑。当时男子拜月一般是求得"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而女子拜月则主要是希望"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对此习俗,有诗调笑,"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