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孩子吗?孔子影响早期家训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8-28

「古人打孩子吗?孔子影响早期家训」正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看重家庭文化的国家,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何谓家训? 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家训,又称家诫、 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 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美华说,先秦是中国 传统家训产生时期,形成了家、家门、家长、家道等概念。

家的本意是人的居室,这里的人首先指的是夫妇,家是夫妇共居的屋室。家既指个人家庭也指同姓亲属, 合称家门。有了家就有了家长,家长治理家庭之道,称为家道。

家道初见于《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意思是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位,各尽其责,是治家之正道。

"中国古代的家训萌芽于五帝时代,产生于西周,成形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至清末传统家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直到孔子打破教育界限,提出有教无类这一 观点。

孔子创办私学,招生授徒,建立了儒家学派,并以诗礼名扬四方。孔子曾两次在庭中教育儿子孔鲤既要学《诗》又要学《礼》,因此后人称父亲的教诲为庭 训。在《论语·季氏》篇中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

孔子影响早期家训

孔子影响早期家训

虽然这是教育家孔子对孔鲤的教育,但也是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所以这段记载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一,而"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 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孔门家训也由此开始形成。

孟子的母亲是先秦孔门家训的最大代表,因教子成名儒,在中国乃至世界家训史上也享有盛誉。

孟母训子始于胎教,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胎教之也。 "

意思是说,"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 "而《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就是孟母为教子而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努力学习,就生气地剪断正在纺织的布,以此教育孟子好好 学习。

可见,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益于他的母亲。刘磊说,孟母作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其创造性的家训方法为后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家训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 格塑造,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帝王将相对此都很重视。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宝典。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